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我校学生健康现状看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55 浏览:24052
论文导读:我校学生健康问题,实则关系到北京市大学生群体健康问题。大学生作为特殊社会群体,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为准确掌握和了解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测及膳食、体育行为等问卷调查。其目的是通过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揭示其健康特征、
1009-9328(2012)09-000-02
摘要本文采用体质检测、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校2948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测及与健康相关的膳食、体育行为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营养健康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男生营养过剩,女生营养不良的失衡现象;在膳食行为、饮食结构方面存在营养知识匮乏,饮食结构与健康的膳食结构逐渐相偏离;在体育锻炼认知、行为上,虽然多数学生都知晓“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道理,但在真正实际行动上还存在“知而不行”的脱节现象;在健康行为上,上网、看电视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睡眠、生活起居无规律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健康现状膳食营养体育行为素质教育
研究我校学生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我校学生健康问题,实则关系到北京市大学生群体健康问题。大学生作为特殊社会群体,健康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为准确掌握和了解我校学生在校期间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测及膳食、体育行为等问卷调查。其目的是通过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揭示其健康特征、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提出教改建议,为提高我校学生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一、调查结果

(一)我校学生营养健康现状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营养健康现状出现了正常体重学生少,营养不良、较轻体重和超重、肥胖学生占多数,形成了豆芽型和肥胖型两极分化现象。男生营养不良、较轻体重为30.19%;女生为4

1.69%,超重、肥胖男生为42.28%、女生为15.57%。

(二)我校学生膳食行为、饮食结构现状

调查发现,我校有近4成的男女学生常有饿肚子现象,在这些人中有72.5%的男生,47.7%的女生不吃早餐;有16.3%的男生,1

1.4%的女生不吃午餐;有13%的男生,40.9%的女生不吃晚餐。

不偏食男女学生为67.3%和57.1%;进食量相对稳定男女学生为60.4%和55.5%;按时就餐男女学生为62.9%和66.2%;在三餐分配量上较科学的有61.5%,而38.5%的人将晚餐安排成吃的最多最丰富。有54.5%的男生、73.2%女生爱吃零食,会合理选择有益零食男生为78.0%,女生为81.3%,只有22.0%、18.8%男女学生乐于选择味美但不健康零食。
在调查每日摄入食物种类时发现,每日摄入10种以下男生为70.8%,女生为7

4.9%,有七成学生每日摄入食物品种过少,肉、蛋类摄入品种搭配也过于单一。

(三)我校学生体育锻炼认知、主动参与现状

从调查来看,“认为体育锻炼对人一生都需要”男生为94%,女生为95.1%。有74.6%男生、66%女生为自愿去的,有19%、24.8%男女学生是在别人要求情况下去的。在体育锻炼行为、时间上,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5次以上男生为14.9%,女生仅为4.6%。

(四)我校学生健康行为现状

每天睡眠7-8小时以上男生为68.7%,女生为77%;睡眠在6h以下的男生为3

1.3%,女生为23%;生活起居无规律男生为30.7%,女生为33.6%。

二、影响我校学生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体育锻炼不足是影响学生健康的主要原因

调查表明: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每周锻炼1-2次男生为59%,女生为75.5%,每周锻炼3-4次男生为25%,女生为16%;每周锻炼5次以上男生为11.2%,女生仅为3.7%。造成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体育教育、场地不足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学习压力、社会等问题。
首先,学校体育教育难以适应学生体育锻炼需要。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有学者对大学生入学前、后体育知识掌握以及用于指导体育锻炼情况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入学前虽然在中小学受过十多年体育教育,但却有72.65%学生缺乏体育和体育锻炼知识;68.54%的学生未掌握一种体育锻炼技能:有25.77%的学生体能在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30分以下”。入学后经过两年的大学体育教育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将体育教学中所学的体育技能知识用于指导体育锻炼实践。可见体育这一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的一门长线学科连起码的用于指导体育锻炼实践的能力都没能解决,这不能不说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大缺憾。
第二,学校场地缺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调查显示有29.75%的学生因为“场地不足”而不能参加体育锻炼:有41.3%的教师认为学校场地缺乏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直接原因之一。学校领导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使学校体育基础实施和条件的改善与学校整体办学条件的改善相适应,以确保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所必需的场所与设施,势在必行。
第三,学生没养成锻炼习惯、对体育没兴趣、怕苦怕累也是直接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观原因,有43.1%、40.4%的男女学生是因为“没养成锻炼习惯”;有37.2%、39.7%的男女学生是因为“怕累”而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有7.7%、7.3%的男女学生是因为“对体育锻炼没兴趣”。可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更显重要。
(二)社会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以及学习压力等也是影响学生健康的原因之一
上网看电视已成为影响学生睡眠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课业负担过重、读书、身体疲劳等也是影响学生睡眠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学习压力上,学习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障碍。调查显示:有37.5%的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23.2%的学生感到精神有压力;21.4%的学生感到经济有压力;17.9%的学生感到就业有压力。其中有79.6%的男生、74.8%的女生面对今后就业压力很大。以上数字表明,学生的心理障碍已成为当前学校健康教育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

(三)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制约也影响学生的健康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论文导读: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包含着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的运功技能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且使学生懂得体育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健身的基本理论、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具备终身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技能。(三)我
,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享受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威胁。由于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及食物结构的不尽合理,加之运动不足以及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滞后,学生超重肥胖比例迅速增加,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为了尽快解决以上问题,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迫切需要和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源于:科技论文www.7ctime.com
追求,必须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改革。

三、对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设想

(一)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要从单纯的追求体质发展、技术传习,转变为在新的健康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学校体育的功能也必然随之转轨。用纯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体育,则越来越陷入迷茫。这是由于体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必将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而变革,并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精神生产和文化消费的高度统一的动态过程。同时它将向“三维体育观”即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不断发展,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将从以前的单纯地追求体质的发展和技术传习,转变为在新的健康理念指导下的素质教育。体现在强调“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向“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的体育文化素质转变。这种转变不是手段性的,而是目标性的,注重个体品质心理向体育文化心理价值定向,更多地在高校体育中应用”文化迫力“的作用(包括评价)。
(二)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要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终身体育是关系一个人一生的问题,不是一时的问题。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教育来开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喜欢的锻炼内容与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持续终身。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必须从以往那种目标的精确制导与结果的追求转向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包含着体育文化的传播、体育理论知识的普及以及运用这些基本的运功技能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且使学生懂得体育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健身的基本理论、体育文化的基本内容,从而具备终身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技能。

(三)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应由单纯课上体育教育向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延伸发展。

现代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形成,而且要强调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注重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与需求。
以体育俱乐部为主体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是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方向。它带给学生的是宽松的体育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愉快的进行体育活动。目前,我校体育俱乐部承担了学校大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培养了学生裁判员、体育积极分子的实践能力、组织工作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表明,课内外一体化拓展了学生的运动空间,它不但能保证我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对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习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要建构课堂创新生态,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体育与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创新能力,根本在于课堂上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构课堂新模式,打破维持性学习或接受性学习的课堂观,从被动式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走向主动思考、大胆表达、相互质疑、互助共进的“活力式”、“互动式”、“争议式”的课堂模式。其次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要努力营造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和探究性学习。三是要调控课堂创新的平衡态,采用“双向互动主体性激活式教学法”。通过课堂创新平衡态的调控,保持教师、学生永不衰竭的课堂创新力。把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性学习,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目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检测和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在营养健康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男生营养过剩、女生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现象。
2.在膳食行为、习惯和膳食结构方面存在营养知识匮乏,不够科学、文明的膳食行为、习惯普遍存;大学生与健康的膳食结构逐渐相偏离。
3.在体育锻炼认知、行为上,虽然多数学生都知晓“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都需要”的道理,但在真正实际行动上,还存在“知而不行”脱节现象。上网、看电视已成为影响学生睡眠、生活起居无规律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
1.建构体育教学新模式,打破维持性学习或接受性学习的课堂观,从被动式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模式中向“活力式”、“互动式”、“争议式”的课堂模式迈进,是时代的要求。
2.加强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教育,改善大学生饮食结构,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势在必行。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综合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4.配备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努力改善食堂设备与条件,提高膳食营养水平。
5.学校校长作为学生体质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体育、医务、餐饮等部门的领导,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参考文献: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2.8(第1版).

项新求.大学生心理与心理健康[M].中国教材工业出版社.2000.3(第1版).
[3]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