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工程造价-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96 浏览:59385
论文导读:得不调整某些标准。如某综合楼一楼大厅原设计为美术水磨石,业主看图后要求改为磨光大理石比较美观适宜。仅此一改,就使预算超过了概算。一般来说,施工图设计的变更会增加工程造价。所以要尽量避免施工图设计的变更,尤其是大的变更。为此要提高设计阶段的设计质量,完善设计图纸,减少在施工阶段对其进行修改。

3、设计人员

摘要: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工程造价出现问题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工程造价同时也是工程建设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竞争资本,合理的工程造价可以促进公司的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结构选型等。其中,施工图设计也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本文就施工图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节约工程造价的方法。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 工程造价预算
Abstract: The project cos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if the project cost problems will affect the progress and quality of the whol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and construction units conducive to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capital, and reasonable project cos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project cost, such as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lection.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will impact on the project cost.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desig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project cost and proposed project cost sings.Key words: construction drawings and design; project cost; budget

工程造价通常是指工程的建造,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看,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工程造价包括投资者在项目开始之时进行的项目策划及实施,直至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中花费的费用。工程造价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都能够有效的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资源。

一、施工图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约为5%-35%,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在施工图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造价。
设计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设计人员往往只注重设计本身,对设计以外的东西较少关注。设计人员经济观念薄弱,在设计过程中,对工程造价很少关心,有的设计人员为了表达自己的创意,不顾工程造价,一味地追求高标准,有的设计人员甚至连自己设计的造价都不清楚。此外,有关部门领导存在着“重技术,轻经济”的习惯作法,对施工图设计很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在施工设计图阶段往往处于被动,只好按已有图纸进行计算,难以真正控制工程造价的可能降低。

2、施工图设计变更

施工图设计变更是经常会出现的事情。由于施工现场的需要或者完善工程,要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变更。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原则上应按初步设计标准和技术条件进行,但也会因某种原因,设计人员不得不调整某些标准。如某综合楼一楼大厅原设计为美术水磨石,业主看图后要求改为磨光大理石比较美观适宜。仅此一改,就使预算超过了概算。 一般来说,施工图设计的变更会增加工程造价。所以要尽量避免施工图设计的变更,尤其是大的变更。为此要提高设计阶段的设计质量,完善设计图纸,减少在施工阶段对其进行修改。

3、设计人员与经济技术人员疏于协作

一般来说,施工图设计与造价是分开进行的。设计人员按照要求对施工图进行设计,经济技术人员根据图纸和有关定额文件、取费标准编制设计预算。虽然这两项是由不同的人员来进行,但是这两项工作是有密切关系的。有的经济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中出现的专业术语不能完全理解,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使得在工程造价时出现错误,这就更加需要设计人员的帮助。同时,由于经济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没有及时的沟通,使得设计人员在施工图设计时对工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程造价缺乏合理的预计,造成工程造价超标。
降低工程造价的方法
施工图设计对工程造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要降低工程造价,就要加强施工图设计,在施工图设计中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施工图设计方案的审查

一般来说,在施工图设计初步完成时,要对施工图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找出其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在施工图设计审查时,要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检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在设计图中是否存在缺项问题,施工图说明是否详细准确等。在施工图审查以后,设计人员根据审查意见,对施工图进行修改和完善。

2、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

一般来说,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同阶段的变更,其损失费用也不相同。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损失就越大。如果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它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
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监督,对于设计变更要进行详细地论证,杜绝不合理的施工图设计变更。其次,在进行施工图设计变更时,要按照设计变更审批制度执行,使得施工图设计变更在控制范围之内。另外,在做出施工图设计变更时要尽量保持原设计中核心的部分,使得已经准备的材料、设施等能够被利用,以降低施工图设计更改的成本。

3、提高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加强与经济技术人员的协作

设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意识,在施工图设计中将经济因素作为一个衡量标准进行考虑。设计人员经济意识的提高可以使他们在设计中多考虑经济因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对施工图进行优化。此外,设计人员还要加强与经济技术人员的合作,由于设计人员对经济技术方面了解的较少,在增强经济意识的同时,加强与经济技术人员的合作,可以使设计更加合理。经济技术人员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发现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比如超出工程造价范围的,减少施工图设计的变更,降低工程造价。

4、建全专业设计人员经济责任制,实行节约提奖的政策。

在设计中增强设计人员的节约意识,引导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有正确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对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奖惩以提高节约能力。公司可以按照投资概算、预算和结算的不同阶段,将投资按专业分配,控制落实专业经济责任制,使设计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在监理控制之中,论文导读:
并应在多层次方位对方案比较,对不负责任的突破阶段造成浪费的要追究经济以至法律责任。当然,节约必须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

5、实行限额设计法

限额设计是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的下一阶段按照上一阶段的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另一方面是项目局部按设定投资或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
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项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经济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以投资或造价为出发点,做出方案比较,有利于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优化设计;经济管理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有关信息和合理建议,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在施工图设计中,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其投资概算确定限额设计的目标。在限额设计目标下对施工图进行设计可以保证施工图设计在一定工程造价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施工图设计降低工程造价。
三、结束语
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工程造价作为建筑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很多,施工图设计就是其中之一。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要加强对施工图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人员要提高自己的经济意识,与经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同时在设计中实行限额设计方法,使得施工图设计能够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志刚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才智2012年第4期

2、黄小灵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广西城镇建设2008年第11期

3、高铁军建筑施工图审图在施工阶段工作中的作用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第6期

4、王忠民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途径福建建材2008年第6期

5、郭秀芸浅谈设计阶段如何控制工程造价江苏建材2008年第9期

6、莫广兴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浅谈工程造价与设计的关系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