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体育问题-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095 浏览:104359
论文导读:
1009-9328(2012)09-000-02
摘要随着“终身体育”思想不断深入人心,高校体育将朝着适应大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与学生的终身体育接轨,与全民健身计划相适应。但是从教师观念、高校体育教学任务、学校学生体质现状看来,即使在这种大趋势下,如果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将“终身体育”作为主导思想,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将很难得以实现。
关键词高校体育终生体育高等教育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出台,为高校体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具体地考虑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实际需求。在《纲要》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地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然而在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中,虽然多数高校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些群众体育及休闲体育的内容,使学生对体育课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由于其核心教育思想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在体育教学任务方面仍然过于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传授,忽视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这种体育教学改革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变化,并没有将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贯彻在教学实践中。

一、高校中的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又称“生涯体育”,它是终身教育的延伸,终身体育的含义应包括下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终身体育最早由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二战后提出的,并逐渐形成一股体育思潮,具备了广泛性、终身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而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手段来达到所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种目标定位的结果是片面强调促进学生运动技术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习惯的培养,忽视了体育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综合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由传授运动技能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换。要完成这种转换,必须从指导思想深入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为主要目标。

二、我国高校体育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人才观和体育观的高度,审视我国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就会发现一些方面明显不足:在教学任务上注重“三基”,没有立足终身体育和学生能力、个性方面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上存在策、难、偏、旧的现象,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竞技项目的设置,没有创新,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因师资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而导致课程内容单一化,使学生产生厌体育课;在教学组织、实施上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采用运动技术结构为主线的“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错、五巩固”的单一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束缚了体育教学方法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教学评价上过于强调达标与考试的分数,忽视综合评价,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中智力与心理上所承受的负荷。综上所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主体意识个性特长、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很明显,这种方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此外,教学经费场地设施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因素都是影响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

(二)高校学生体育锻炼问题

欧阳萍调查表明,大学生毕业后72.5%的毕业生未形成体育特长,只有68.7%的人保持健康水平,只有19.5%的毕业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而且我国大学生中有约占1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表现为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等。这说明了,大学生在通过几年的体育课程后,并没有强身健体的目的,也没有形成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学校注重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忽视了对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造成现在大学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如前段时间的“马加爵事件”以及现在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大学生造成的社会问题,说明现在大学生道德和素质降低的同时,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当代大学生体育课程教育不到位所产生的心理问题。

(三)教师在高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师教学“疾病”主要有:教学失范、教学偏见、教学惩罚和教学阻隔,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言行不规范,自我要求不严格,教学组织与管理缺乏严格与严谨;由于教师个人主观偏见,情感的偏差而在教学上有失客观和公正;运用不恰当语言或行动对学生进行管教,造成学生身体或心理伤害;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在学生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教学阻隔。

三、增强高校终身体育意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健身信念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因素,对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健身运动的原则,应不断研究学生体育运动中的新问题,即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启发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和浓厚兴趣。如何变短期娱乐性锻炼为长期兴趣爱好,使大学生加深对体育锻炼目的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终生健身意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掌握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的特点,帮助克服心理弱点,同样在教学中不可忽视。
当然要想改变高校体育现状必须从根本点入手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应该是教学主导思想上转换,以运动为主的教学思想,认为体育教学应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只重视运动的外在意义和价值,将体育教学单纯视为一种工作,只注重运动教学效果,使学习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所强调是学校开展运动的任务,而忽视了与终身健身的联系,很少顾及全民健身的需要。他们把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获得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愉悦身心,充分满足运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这种情况就难于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论文导读:难以开展以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观念为重点的外在枷锁。高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体育教学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作为终身体育教育的中间环节,高校体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对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健身能力,并使其成为终身体育者具有
从事终身健身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所以需要改变以运动为目的教学思想,树立体育教学要为终身健身打基础的主导思想。

(二)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体系

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更趋于平衡。体育课程不再是被人们误解为单一的身体训练,体育课程源于: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更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可针对大学生终生健身的基本条件,采用必修课、选修课、体育俱乐部、体育知识讲座、训练队及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比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发运动者的爱好情绪并使之上升至理性。变单一的竞技运动模式的考核标准为竞技运动标准与日常持久耐力体力等身体素质考核相结合。建立完备的电化教学,利用录像机、VCD、DVD、计算机多媒体、国际互联网络等高科技,视、听新技术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国内外体育动态快速准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体育有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效果。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器材的投入与改进力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是高校体育非常重要环节。教师是终生体育教育的指导者,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运动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教育学生终生健身思想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应根据这一情况可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另外,经常参加社会上各类体育活动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使教师在德、智、体、美方面有较高的素质,为培养学生的终生志趣和信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言
我国高校体育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现实问题都是抑制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层次改革的关键障碍,是使得高校难以开展以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观念为重点的外在枷锁。高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体育教学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结合起来。作为终身体育教育的中间环节,高校体育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对确定终身体育思想、实施终身体育教育,有效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健身能力,并使其成为终身体育者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