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社会融资总量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615 浏览:81238
论文导读:
【摘要】多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社会融资渠道和工具逐渐多元化,更能全面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状况的社会融资总量为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什么是社会融资总量,为什么关注社会融资总量,怎样调控社会融资总量等方面对目前有关社会融资总量的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社会融资总量;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社会融资总量是这两年提出的一个较新的概念。2010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注:社会融资总量、社会融资规模以及社会融资总规模三者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011年1月,在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又指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此后,这一表述在2011年全国“”期间也曾出现。同年3月30日举行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再次强调,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由此,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开始为我国社会各界所关注,有关社会融资总量的文献也层出不穷,综述如下。

一、什么是社会融资总量

关于什么是社会融资总量,2011年2月17日央行网站发表的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署名文章《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中首次提出明确的内涵,这篇文章指出社会融资总量是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的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所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基金投资等。综上所述,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而且从2011年4月14日起央行首次发布社会融资总量这一全新指标。
不过,有专家对当前披露的社会融资统计口径提出异议。专家表示,如果将规模巨大的外汇占款、国债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等剔除在社会融资总量之外,会令统计数据缺乏代表性。连平表示,外汇占款已经在货币供应量当中有所体现,而且从概念上讲,也是不适合统计到融资总量当中的。郭田勇认为,如果要反映“融资总量”的概念,还理应包括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不过目前这些在统计中还是个盲点。陈涤非也提出从理论上人民银行应对实体经济的全部融资进行监测和调控,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监测的可行性,民间融资不宜纳入统计的范畴。

二、为什么关注社会融资总量

多年以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所盯住的金融指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M1、M2)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以它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社会公众也主要关注这两个重要指标。那么,为什么2011年国家会提出调控社会融资总量呢?这当中有金融理论和国际经验的支撑,蕴含着深层次的经济背景和原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源于:论文例文www.7ctime.com

(一)金融理论和国际经验角度

盛松成认为我国当前提出社会融资规模的概念符合经济金融发展和金融宏观政策的需要,他利用西方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的不同于传统货币供给分析的新的理论观点:《拉德克利夫报告》的“整体流动性”理论、格利和肖的金融机构理论、托宾对上述理论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传导渠道及其有效性等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的现代货币金融理论,阐述了社会融资规模概念的经济理论基础,也从美英等国货币供给口径扩展的实践和国际金融危机思考的角度论证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货币操作的目标已不能满足银行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需要立足于整个金融体系制定货币政策,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刘利刚则是从上世纪十年代日本一直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放在M2上,同时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放在控制通胀上,导致大量的资产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领域,而这些资金没有被归类为M2这一经验,阐述了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对监管工具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经济背景及动因角度

盛松成、陈涤非等众多专家学者对我国启动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监测的经济背景有一致共识,即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社会融资渠道和工具逐渐多元化,贷款的可控性及其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下降,已不适于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盯住指标,而社会融资总量更能全面反映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状况,适合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符合宏观调控市场化方向,是更为合适的金融宏观调控中间目标。

(三)实证角度

从实证角度论述关注社会融资总量意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盛松成等人运用相关性分析,得出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相比,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CPI的关系更紧密,相关性显著优于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与市场化利率相关性较强的结论,从而表明把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探讨了在社会融资规模作为监测指标和中间变量的情况下,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是否依然有效,根据实证分析,利率对贷款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的影响程度较小,存款准备金率只适合用于短期调控,不适宜用于长期调控,央行票据在用于调控债券融资、股票融资方面是较好的货币政策工具。前者是从社会融资总量要成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要具有相关性的角度实证,后者则是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可调控性实证的。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绍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和济南分行的郭忠军等则依据本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实践,提出社会融资规模可以渐进论文导读:式逐步量化,初步设计了社会融资规模监测的原则及方法,绍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甚至提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调整口径,检验了其与GDP和CPI的相关性,并对其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上一页12
式逐步量化,初步设计了社会融资规模监测的原则及方法,绍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甚至提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调整口径,检验了其与GDP和CPI的相关性,并对其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