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综述企业社会责任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946 浏览:56270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对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综述,四方面分别是: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效应。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内涵 理论基础 影响因素
:A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的潮流名词。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就陆续有许多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虽然其在理论上仍然是一个极有争议的话题,但从前人的研究中,我们仍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根据田祖海在2005年提出的观点,早在19世纪晚期就出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豍。1899年,安德鲁·卡内基出版了《财富福音》一书,第一次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这一观点豎。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这一理论的提出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1953年,Bowen出版《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豏,企业社会责任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被关注。近年来,对这一理念的争议越来越多,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CSR的涵义做出了阐述。
受古典经济学影响,以Friedman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十分重视“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企业行为中的作用。他曾在说过:“一个公司执行官的责任是为股东赚尽可能多的钱,只要他在游戏规则内经营。当一个执行官决定以社会责任的理由而采取行动时,他是在骗取其他人的钱:以更低的红利的形式骗取股东的钱;以更低工资的形式骗取雇员的钱;或者以更高的形式骗取消费者的钱。一个公司执行官的责任是履行似的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如果他不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能以良好的道德心做到这一点,那么他该辞职并找到另一种方式去做好事。”一方面,单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尽可能地赚取利润,努力实现供求双方资源的最优配置。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义务,最大化的财务回报才是他们的唯一目标。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工具,只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武器,并没有对企业的行为标准作出过描述。
以Carroll为代表的经济学者们不完全赞同前人的这理论。他认为:“CSR是整个社会希望企业履行义务的总和”豐。企业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持续运转,不能只专注于个体的最大利益,相对地要承担除去经济责任以外更多的社会责任。他提出了一个被学术界广泛接纳的四维模型理论,即“金字塔”结构理论豑。他将社会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由低级到高级归纳为四个层面,包括:
1、经济责任。企业只有在维持自身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才会腾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其它责任,才能实现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2、法律责任。法律是社会关于对与错的法规集成,若将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比作游戏的话,那么法律就是游戏规则,若是企业触犯了游戏规则,那会受到来自管理员的严惩。
3、责任。虽然不像法律有明确的文字规定和惩罚措施,但是企业作为在社会上存在和发展的一份子,社会公众的影响必需考虑到。
4、慈善责任。一家具有强竞争力的企业,应该为社会、为社区捐献资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能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同时对社会也有正面的影响。
然而他同时也指出,经济责任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由此看来,Carroll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保持一致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也日趋全面。欧盟对社会责任的定义是:公司在自愿的前提下把对环境和的社会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豒。Ernst&Ernst对财富500强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进行追踪研究,归纳出CSR的六大范围:员工、环境、产品、机会平等、其他等。
综上所述,要寻找到一个普遍被接受而没有人有质疑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实非易事,与其相关的观念和态度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因此科学家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本文比较认同“利益相关者”这一观点。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对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法律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既然这样,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文导读:续发展需要所有企业做出贡献,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4、战略管理理论。PorterandKramer在2002年采用Porter模型豖来考量竞争环境领域的投资。他们认为,企业投资于慈善活动可能是惟一改善企业竞争环境的方式,而且通常能比单个的捐赠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当公司的慈善活动更靠近公司的使命
理论,一类是被动承担的理论。详细说来,有以下几个:
1、社会契约理论。Donaldson在1982年从社会契约传统方面考察了工商业与社会的关系。在洛克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他假设社会与工商业之间有隐含的社会契约的存在,而这一契约的存在,暗示着工商业对社会肩负有某些义务。因此,他与Dunfee提出了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整合的社会契约理论(ISCT)”。豓
这个理论包括对所有理性契约人有要求的社会宏观契约,和大量地方社区成员的微观契约两方面。
2、最大化股东价值理论。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企业的利润目标和其社会目标是冲突的、不可协调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数据表明,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其财务绩效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有些学者提出:在某些条件下,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满足有助于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企业花费一定的资源进行慈善和社会活动,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反而或许能带来更多的利润。
3、可持续发展理论。1987年,联合国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个命名为“Brutland Report”的报告豔。这一报告旨在寻求满足现在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尽管这个报告的初衷只包含环境的因素,但“可持续发展”这一论断的提出,给经济学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考加以整合,从而为长期发展目标做出均衡判断。 作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所有企业做出贡献,同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企业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4、战略管理理论。Porter and Kramer在2002年采用Porter模型豖来考量竞争环境领域的投资。他们认为,企业投资于慈善活动可能是惟一改善企业竞争环境的方式,而且通常能比单个的捐赠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当公司的慈善活动更靠近公司的使命时,它们往往比其他类型的捐赠创造更大的财富。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谨慎、理性地进行选择,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具体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CSRO(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rientation)是指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和取向。Schon曾提出,领导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到企业的道德环境,而企业高管的社会取向又很有可能是由他们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在学者的调查下发现,高层管理者越是重视经济责任,就越会忽略法律责任、责任、慈善责任,也就是说是成负相关的;而CSRO与企业绩效之间却没有关系。还发现,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会影响员工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基层员工不如高层员工那样重视经济责任,但不同组织层级的员工在法律等方面的态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二)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争议颇多。Mahon和Griffin在1997年统计了1992-97年间的51篇论文,其中主张正相关33篇,认为负相关的19篇,无相关的9篇豗。有人认为:企业财务绩效与其社会责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有人认为,不合法的表现或不承担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供选择的样本量少,分析结果难免会带有片面性。并且,我国学者更多关注社会责任的披露,对其实际承担情况研究较少,难以说明问题。

(三)国家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Pinkston等对7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CEO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国家的CSR符合Carroll的金字塔模型,但对于四部分的重视程度各有差异豘。Ramsamy和Yeung在2009年对中国的公司(主要是上海和香港论文导读:
)进行检验,发现结构仍然成立,但各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同。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豙。

(四)公司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公司特征包含了行业类型、公司规模、股权结构、公司治理、财务杠杆等方面的内容,有很多学者选取其中一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证明这些公司特征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例如:Ernst和Whinney提出公司规模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有正向影响。“消费者接近型”和“行业敏感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反应也各有不同。

四、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

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和带来的诸多效果,即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
1967年,戴维斯提出“责任的铁律豛”,即不能按照社会认为负责的态度去行使权力的人必将失去权力,简言之为“权力和义务如影相随”,这个铁律的提出勾勒出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的雏形。当“权力/责任>1”时,会逐渐出现外力来削弱权力的大小,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使得“权力/责任=1”。经过长期的历史验证,这条铁律不仅适用于人类,同样也适用于机构组织。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应当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思想理论的不断成熟发展,受不同经济思想的指导,对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的的研究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以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指导思想的效应研究。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都坚持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函数。Friedman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如下叙述豜:“在自由经济中,企业有且仅有一个社会责任——只要它处在游戏规则中,也就是处在开放、自由和没有欺诈的竞争中,那就是要使用其资源并从事经营活动以增加利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增加了经营成本,则这些成本会以较低的边际利润由股东们承担,或是以高价转嫁给消费者。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努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行为。而曼尼认为,大公司管理者之所以支持企业社会责任,是因为他们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商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改善经济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我们追求的经济目标。
尽管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获取利润的手段,但他们也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改善企业发展的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会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即拥有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的。

(二)基于“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效应研究。

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培育自身能力和资源,获取外部可利用资源,并加以综合使用,不仅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也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是企业拥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产生赢利和得到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理论”则是针对现实中企业间存在绩效差异以及产生差异产生的根源进行理论和实证的探讨中发展起来的。
Michel Ogrizek豝认为“那些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到策略制度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市场优势,还可以取得竞争优势。”随着公众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投资的增加,更多的人接受“只有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那些短期经济目标与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平衡的企业才能成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这一认识。学者 Ospel也早已研究并得出结论豞:“一个企业关注社会责任,其股票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世界经济论坛宣言,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沃利克(Henry C.Wallich,2003)也分析到,“现代公司追求的是持续生存,更关注长期的利益”。 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考虑社会责任则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基于“与利益相关者观”的效应研究。

利益相关者,斯论文导读:调以多重价值最大化,而不单单是股东价值最大化。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应,Dacin和Brown(1997)研究得出:“较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企业价值,而且企业价值影响企业产品的价值。”Auger等人(2003)调查得出消费者愿意为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生产的产品支付较高的;Mathews和Crawford(2001)在对消费
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对其下了最早的定义:“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群体”,目前为止,可以查到的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将近30种。Subroto (2003)列出的企业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商业伙伴、社区、环境、员工、顾客、股东等。Clarkson (199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和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能力。世界银行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有关者的价值观、关系、遵纪守法以及尊重社区、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利益相关者观”认为管理者应该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强调以多重价值最大化,而不单单是股东价值最大化。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应,Dacin和Brown (1997)研究得出:“较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企业价值,而且企业价值影响企业产品的价值。”Auger等人(2003)调查得出消费者愿意为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生产的产品支付较高的;Mathews和Crawford (2001)在对消费者所进行的访谈和调查中得出“消费者更加关心公平和忠诚的而不是最低价”。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效应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加收入和利润;(2)差异化企业的形象与品牌(3)使企业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4)提高员工和销售渠道人员的士气(5)吸引新员工(6)消费者更能接受其产品的增长(7)发生危机时保护企业免受舆论谴责(8)赢得持怀疑性的公共机构的支持(Dwane Hal Dean,2004)。不仅如此,企业社会责任还有助于全球化,企业跨国经营领导者不仅考虑市场,还有社会的接受和认可(Michel Ogrizek,2002)。
基于“相关利益者观”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效应的实践更为丰富,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五、结论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和现实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学者的极大关注,他们提出了众多相关的理论与方法,整个社会责任的理论体系也逐渐成熟完整。但大多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都是基于国外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相关的理论数据研究仍需进一步强化和深化。
本文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大项目(201210285022)和第十五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KY2013143A)的资助。
(作者:张一,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学;陈秋琦,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研究方向:财政学)
注释:
田祖海. 美国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18(3): 346-350.
安德鲁, 卡耐基. 财富的福音[J]. 科学与财富, 2006 (5): 52-54.
Bowen H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an[M]. Harper & Brothers, 1953.
Carroll A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ts managerial impact and implica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74, 2(1): 75-88.
Carroll AB.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 Business horizons, 1991, 34(4): 39-48. (下转第101页)(上接第56页)
Social Affairs. Unit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business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2.
Donaldson T, Dunfee T W. Toward a unified conception of business ethics论文导读:2006,84(12):78-92.Griffin,MahonJF.The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andcorporatefinancialperformancedebatetwenty-fiveyearsofincomparableresearch.Business&Society,1997,36(1):5-31.PinkstonTS,CarrollAB.AretrospectiveexaminationofCSRorientations:hetheychanged
: 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4, 19(2): 252-284.
Brundtland GH. 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M]. United Nations, 1987.
Porter M E, Kramer MR. Strategy and socie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12): 78-92.
Griffin , Mahon JF.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debate twenty-five years of incomparable research[J]. Business & Society, 1997, 36(1): 5-31.
Pinkston TS, Carroll AB. A retrospective examination of CSR orientations: he they changed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996, 15(2): 199-206.
Ramasamy B, Yeung M. Chinese consumers’ percep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 88(1): 119-132.
Dis K.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uzzle[J]. Business Horizons, 1968, 10(4): 45-50.
弗里德曼, 张瑞玉. 资本主义与自由[M]. 商务印书馆, 1986.
Ogrizek M.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the brand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 2002, 6(3): 215-228.
Ospel M.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UBS AG,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s a Factor in Business Success,Responsible Business Supplement[J]. The Financial Times,2001,October

2. 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