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设计反思-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945 浏览:44067
论文导读:

一、三维字体设计中的字体与建筑

文字的三维形式是字体设计中的难题。因为它把平面与立体的概念“模糊”了。在文字与三维的范畴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文字与建筑”。但一说起文字建筑人们首先先想到的是中国建筑中国的砖瓦文字。砖文分三种形式,一是在成砖上直接书写;二是在砖上用毛笔书写文字,再用刀按照文字的笔画刻画,工序和刻碑相似;三是在成砖之前先把文字刻印在泥上,通过烧制定型。除了砖文还有瓦当文。瓦当是建筑中极小的一部分,但人们却赋予了它浓浓的装饰意味,一般会在上面标注一些纪念性或祝福性的字样。中国古代建筑十分注重精神功能的表现,人们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反映自己的理念、追求,能带来视觉上美的满足。人们不仅利用建筑抽象的空间形态,来表现一种抽象的象征气氛,还利用具象的图形和抽象的文字和图案来表现忠、孝、仁、义,传统礼制,吉祥富贵、长命百岁、年年有余的生活理性,因此文字形态作为一种纹样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装饰上。文字是一种平面形态的视觉符号,为了结合建筑装饰的需要,对文字的形态进行重新设计,依靠文字形态变化进行有组织的变形、夸张处理,使文字与其它装饰纹样形态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信息传达与视觉美感双收的效果,含蓄且悠远。
文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又有了更为大胆的设计。文字从色彩到整个建筑外观上都对建筑设计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文丘里设计的BASCO展室外墙上巨大的红色字母,这些日常事物以其超大的尺度和出人意料的位置给人一种完全陌生的体验,冲击了人们惯常的建筑观念。
人们通常把一种文字作为一个文明最核心的元素和最典型标志,透过文字,可以走进这个文明最深层部分,深刻了解生活在这个文明中的人们所创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韩国人显然深谙此理,2010年上海世上,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的文字和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如果要找一个字来形容上海世韩国馆,可能不少人会想到“妖”。在世博园区几十乃至上百幢建筑里,韩国馆是属于那种一眼就能被认出的展馆,因为展馆外立面以立体化的韩文和五彩像素画装饰。远观展馆,由几个硕大的韩文字母连接而成;近看外墙,则为无数凹凸有致的韩文字母,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字母迷宫”。韩文是韩国优秀的发明,其创造性和重要性体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文化独立性。韩国馆使用韩文来构成全部的空间,让参展者们可以全方位体验韩文。以造型独特的韩国文字作为上海世韩国馆的外观设计,是韩国馆的最大创意,这一“立体化”韩文,以五彩瓷砖装饰外表,以“沟通、融合”为文化内涵。韩国馆的内部也有很多精彩的部分,但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光影文字走廊。各种语言通过光影的效果映射到走廊的四壁,让人感觉走向了辉煌历史的隧道,华美、绚丽。

二、中国字体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脑的普及,汉字书写方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汉字设计却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数字化时代,电脑键盘输入将带来一场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我们可以不用书写就能够打出字来,有人甚至说今天是拇指时代,发短信用大拇指就可以了。写还是不写?确实成了一个问题。也就是说,电脑为汉字设计提供了新的契机,字体因此可以变得更复杂一些,因为字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繁体字的录入与简体字一样方便、快捷,于是,为了方便而简化汉字的说法已经站不住脚。虽然汉字的简化,以及记录工具从毛笔到签字笔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追求便捷,但是电脑键盘和屏幕使汉字的记录和呈现方式发生了革命,简化变得多此一举,而复杂化却变得合情合理。汉字的特点是难写、好认、易读,现在国内外有不少专家正在研究汉字的这些优势。他们甚至认为,如果不出现电脑,汉字可能就要灭亡。这种观点往往有片面性,我不否认电子科技给汉子设计带来便利性和革新性,但由象形会意演化而来的方块字,再如何革新都不能忘记本真的内涵,长时间的电脑手机打字让我们经常提笔忘字,而对于汉字的笔画疏密间架结构而言又忽略甚至遗忘了。日本设计大师小林章先生在给设计人员的建议中提出:“建议经常用手,多练练自己的书法。”很多设计灵感往往在“手写”中发掘。这一点我我们值得思考。
日本的汉字字体设计水平是有目共睹的,究其原因,除却那些客观历史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即在于日本设计师对于文字怀有深挚的崇敬之心。老一辈的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田中一光、胜井三雄、粟津洁,无不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汉字的尊重与渴求。其次,对于字体设计,日本设计师要求更多的是整体的均衡。一直以来,日本的字体设计都是很好地以“设计”为核心发展,换句话说,日本的字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国被奉为“圭臬”的传统书法审美的束缚。除此之外,字体设计也是一门综合学问,相关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日本字体设计的兴盛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不乏热情有加的字体设计师,但相应的,我们大都是用国外的硬件、软件,中国自己研究开发的相关各项技术却鲜有听闻。这方面我们的确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为了克服汉字字数众多的问题,日本曾开发出了划时代的“写植机”。而在当今,日本依旧不断技术革新。2000年前后,Adobe公司借由汉字笔画拼接和控制技术,推出了小冢明朝和小冢黑体系列,开创了数项汉字设计之先。这项技术能够使每个汉字在相同的骨架上,由设计师设定笔画的细节参数,然后自动生成不同粗细的汉字。这些新的尝试在西方字体设计领域其实早有先例,但能把西方的成功经验如此灵活运用到汉字上,不得不说是非常成功的。
但是,版权意识薄弱致中国字体设计远落后日本。据了解,以汉字设计为例,中国内地有400种字体,加上台湾、香港一共是800多种,但是仅日本就有汉字字体种类超过3000种,美国某些大的字体设计公司,仅仅一家就有10多万种。从数量上就可以看出,字体种类在汉字的发源地中国是如此贫乏,甚至远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现在国内所使用的800多种字体,大部分是二三十年前开发的,根本无法满足设计的发展需求。汉字字体的设计开发工作一直是不太被大众关注和了解的行业,开发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7ctime.com
一套字体上万字,要用两三年时间,设计师却往往难以为继。免费使用成习惯的商业环境和薄弱的版权意识论文导读:
极大地滞碍了字体设计业的发展。
字体设计在发达国家是一个很成熟和很庞大的设计产业,在中国内地虽然也可以称为产业,但“这个产业太弱小了,整个内地成规模的字体设计公司就这么四五家,而且大家都生存得很艰难,甚至无法生存”。据北大方正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黄学钧介绍,在日本,一家成规模的字体设计公司,营业额就有约1亿元人民币;美国成规模的西文字体设计公司,一年营业额也要将近1亿美元。“我们整个行业加起来,每年的产出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在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对民族文化与民族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与反思,并且以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达,恰恰是艺术中的现代性的体现。中国文字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人的伟大遗产,如何在继承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创新发展汉字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