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分析-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249 浏览:24080
论文导读:
摘要:体育赛事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正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本论文通过对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其发展脉络和特征将其分为起步萌芽、探索并逐步发展和比较成熟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阶段;特征
1009-3060(2012)01-0116-06
体育赛事的日益活跃,已成为当今社会一项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全世界几乎每天都要发生或举办各种类型的赛事活动。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体育赛事的兴旺成为了重要的城市指标和形象特征。本文通过对三十多年来上海市体育赛事发展历程及发展的脉络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整理,从各个方面概括出所积累的经验,并进行阶段划分以及对各阶段特征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前言
“文化大革命”结束到改革开放前,对国家而言,正是百业待兴的时期。如何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各级部门的首要目标和重中之重。就我国体育目标来说,其社会目标的意义远高于经济目标,体育本着“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民众的身体健康”宗旨,推进各项体育事业和举办各项体育赛事。因此,全国上下包括上海在内所举办的各项群众性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地区运动会为主;全国的体育重点则放在培养体育健儿,出国门比赛,为国争光的体育赛事上。体育赛事在這种背景下举办,一方面是作为一件重要的事件来对待;另一方面,赛事本身的运作又是单纯受国家的指令,以健身强国为目的,在运作和策划方面并不具有现代体育赛事的特征,“体育赛事”的内涵也不明显,人们通常称其为体育比赛。
1978年后,受经济搞活和体育战略的制定加快了体育赛事的对外开放和蓬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习惯于计划的方式运作体育赛事,体育赛事的目的近乎单纯,仅仅止步于完成一次次使命上。改革开放以后,在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面前,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体育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趋势日趋明显。我国体育赛事的性质也由过去单纯的政府主导型到政府与企业合作型等多种形式共存的状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這种新的运作模式产生,既有效解决了政府的资金短缺问题,又为赛事注入了新活力,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随着上海举办的各种类型、规模赛事越来越多,体育赛事运作模式也进行了各种有效的尝试。上海市政府在执行国家体育发展战略的同时,不断创新,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使体育赛事更加贴近市场,为上海举办更多的精彩赛事和创建世界一流的体育都市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上海体育赛事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分析

上海体育赛事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影响,呈现了不同的阶段和特征。本文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基础上,同时也征求了长期从事体育赛事的专家、学者的意见上,将上海市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分为起步萌芽阶段(1978-1992)、探索并逐步发展阶段(1993-1999)和比较成熟阶段(2000-2011)。各个阶段主要事件及其特征分析如下:
1 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起步萌芽阶段及特征(1978-199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针对体育系统进行了拨乱反正,并迅速恢复体育事业的发展。在重点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上,也重视学校体育和传统项目赛事的发展,提出了“把学校体育作为全面恢复体育的战略重点”的思路,迅速使学校体育常规化,规范化和秩序化。针对学校体育健儿的培养,在全市开展了各项传统项目的赛事(见表1)。
在這个时期,由于原有体育设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加之国务院批准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這就迫使了上海体育设施的扩充和设备的更新。新建了黄埔体育馆、闸北体育馆、上海游泳馆,改建了虹口、江湾等30多个体育场馆。新建的场馆不仅设计新颖别致、外表美观,而且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改建的场馆也增添了许多新设备。至1983年,又新建了梅陇运动员训练基地,并对20余个老体育场所进行了改造。经过近四年的兴建,上海的体育设施面貌得到了显著的改变。
在此基础上,上海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开始承办大型体育赛事。1983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以及足联、网联、箭联、田联等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领导人先后访问上海,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为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则多次来沪,对上海体育竞赛的环境条件给予了充分肯定。
1983年9月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京外举办、也是上海首次承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为办第五次全运会,上海新建和改建了30余座体育场馆,为安全保卫、道路交通、物资供应、邮电通讯、宣传报道、生活接待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五运会设25个比赛项目、1个表演项目。参赛运动员达3679人、裁判员达1431人,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内的300多名境外贵宾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获得很高的评价。
1984年10月,上海举办的第十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揭开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上海举办洲际单项锦标赛的序幕。1985年4月,举办的第四届跳水赛,开创了上海有史以来举办世界单项锦标赛的先例。這一阶段的赛事具体可以见表2。

在這一阶段,上海市体育设施开始冲破“千篇一律”的局面,向一种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大步前进。不仅使体育走入人们生活,更为以后的体育赛事发展打好了硬件建设的根基。另一方面上海经济发展与体育设施的兴建打造了城市优良的体育环境,潜力之大,吸引了国际体育组织及相关负责人的关注。为以后国际赛事落户上海创造了条件。但是在這个时期,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为主的环境下,体育赛事的承办、举办也是通过国家计划,国家下达指令,政府一手操办运作的模式进行。赛事缺少市场化运作,很难获取经济效益。
2 上海体育赛事探索并逐步发展阶段及其特征(1993-1999)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家体委于1993年下发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定了90年代体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革现有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论文导读:
两个根本转变。上海市体育赛事管理体制也做出了相应转变,1993年10月上海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更名为“上海市体育竞赛服务中心”,1996年1月又更名为“上海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上海市青少年训练中心以及有关运动项目中心也相继成立,为体育竞赛朝着社会化、多样化、制度化方向又迈进一步。
1993年5月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在上海举行,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首次承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這届运动会与以往我国历次国际大赛最大不同的是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www.7ctime.com
,這届运动会创造了所有资源于:7彩论文网职称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