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语码转换看强势语言与权威语言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646 浏览:22148
论文导读:
【内容摘要】上海出现了大量能够同时掌握作为权威语的普通话和作为强势语的上海话的“双言人”,而频繁的语码转换是“双言人”语言的一大特色。迄今为止,大多数语码转换只局限于对语言的研究,很少有学者将语码转换深入到社会层面,本文以周立波《笑侃三十年》为例,尝试从语码转换角度分析强势语与权威语各自的特点及二者共存互补的关系。
【关 键 词】权威语言 强势语言 语码转换 双言人 海派清口

一、理论框架

1.语码转换。Weinreich和Haugen(1953,1956)首先将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应用现象进行研究,提出“语码转换”是双语者在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引进另一种语言并且交替使用的情形。是双语、双言社会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余惠邦,1991:64)上海是一个人口杂居的国际化大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为2300万,其中,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近900万,占39%,年平均增长率为9.99%。因此,上海人与外地人、外地人与外地人在交际时选择普通话作为媒介语,越来越多的上海人熟练掌握普通话,并在交际中频繁进行普通话和上海话的转换。
2.强势语言与权威语言。传统上人们将语言按地位高低分为语言和非语言或方言。这种分类以国家政策为出发点,带有一定的政策强制性。劲松(2010)提出强势语言和权威语言的分法。强势语言指在使用人口、范围和频率上占优势的语言,其结构较简单,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上海地区,上海话就是强势语;权威语言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功能上的优势,使用的词语包含一些复杂、专业的词汇,在上海权威语是普通话。

二、语料分析

海派清口从上海本地的单口滑稽、北京单口相声、香港“栋笃笑”等曲艺表演中汲取精华发展而成。语言以强势语为主,权威语为辅,并频繁转换语码。周立波海派清口包括《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等。本文选取《笑侃三十年》前30分钟节目的台词作语料,共6234个字,以分句为单位对各种语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
从表可知,强势语即上海话占72.45%,多于权威语;此外,本文从句间、句内和附加语三个方面对语码转换的次数进行了统计,见表2

此处同样为分句间的转换,其中,句间转换指两个句子的交界处使用了不同的语码,如(以正常字体表示权威语,以斜体字表示强势语,以●为句间转换的标志):“这个不是演话剧,也不是看滑稽戏,●我们不要那么暗,●我看不到观众朋友的表情,因为我要和他们互动,●你灯光稍微亮一点好吧?什么事情啊!电不要钱啊!太亮了,稍微暗点,●要朦胧一点”。
句内转换指一个句子内部发生了语码转换,如(以★为句内转换的标志):“我们这里的观众★今天非常奔放”, “我们上海作为★一个偌大的国际大都市”,“我毕竟不是★武当山★出来的”,此外,该段语料有42处附加语,但无一次语码转换。
通常,句间转换的难度要比句内转换的难度大。(董若颖,2007)但是在该段语料中,我们发现句间转换是句内转换次数的3倍,这一点与之前学者的研究观点有所不同。

三、由强势语与权威语语码转换的特点看二者的关系

周立波在节目中频繁灵活的转换强势语和权威语,看似随意,但通过分析发现,无论是句间转换,还是句内转换,都有一定规则可循,其特点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用权威语表示比较正式的语气,渲染书面语色彩;用强势语表示亲近、随意的语气,渲染家常口语色彩。如:
“小孩可以变成大人,大人可以变成老人;●亲人可以变成仇人,仇人照样可以变成亲人;前苏联可以变成独联体,萨达姆可以变成★吊死鬼;无产阶级可以变成有产阶级,●有产阶级可以变成五保特困。这句话是献给我们可爱的股民们:●散户可以变成大户,大户可以变成散户。”
这段话中,当说到较正式的话题,如亲人仇人的关系、国家前苏联、政治敏感人物萨达姆等,均用了权威语;而当需要用调侃口气提及随意话题,如“吊死鬼”时,便由权威语转为强势语。

2.用权威语引用成语、诗词等。如:

“费玉清往台上一站,绝对是★玉树临风、沉鱼落雁、羞花闭月,●你们去想......”“我们觉得应该欲将程勇追穷寇,不可辜民学霸王。●我们现在想了,准备★2009年9月份,●让我一个人跑到万体馆摘自:7彩论文网学年论文www.7ctime.com
去。”
“实际上我妈打我历史悠久,也印证了一句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直打。”
当引用四字成语如“玉树临风、沉鱼落雁、羞花闭月”,诗词“欲将程勇追穷寇,不可辜民学霸王”,以及谚语“棍棒底下出孝子”时,周立波由原来的强势语转换成权威语。

3.用权威语说明时间等数字,如:

“据我回忆,●我们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1978年之前,●我们全中国服装的颜色加起来,基本上不会超过一个手的。”
“围了一圈布料,像甲鱼的裙边一样。可怜,●1978年以后,其实整个服饰文化也开始变化了。”
“周立波一个人跑到万体馆里面去,对着★8500个观众,●这又不是开公判大会。”

4.用权威语引用专业术语,如:

“他不在我们上海消费啊,●这对我们上海整个GDP的拉动没有任何好处的嘛。●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现在条件好了,●因为上海的恩格尔系数是很低的,●所谓★我们说的恩格尔系数,就是食物支出占你整个生活支出的配比”专业术语“GDP”、“恩格尔系数”等用权威语说出显示正规、专业性,提到GDP的拉动和对恩格尔系数的定义时均转为权威语,也达到同样的效果。

5.用权威语表示自豪的口吻,如:

“我同学的妈妈★为了表示对我的善意,●泡了一杯麦乳精给我喝。”“我爸爸是★新中国第一代技巧运动员,后来又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体操教练,●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受冲击了。”
“你去想,我们上海作为★一个偌大的国际大都市,我们有你这样有号召力的本土明星并不多。●我知道了,这个属于彩色灵子和彩色马屁。”
第一段中为了表明享论文导读:主要发生在作为权威语的普通话和作为强势语的上海话之间;句间转换比句内转换次数更多;权威语用来表示正式、严肃的语气,而强势语则表达随意、亲切的语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存而又互补,同时也反映出当今权威语在上海语言中地位的上升。参考文献:Weinreich,U.LanguageinContact.Netherlands:Mouton,195

3.Haugen,E

受待遇之高,周立波用权威语说出了“为了表示对我的善意”,强调出自豪感;第二段强势语转为权威语突出“新中国第一代”,强调爸爸的本领,也显示出他的自豪感;第三段“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地位时,转用权威语表达对上海地位的自豪感,而用权威语说出“有号召力的本土明星”时也同样强调了自豪感。

6.用权威语引用品牌名或名人,如:

“你有这个★蛤蟆镜,●就是这个★麦克哈里斯的蛤蟆镜,●不得了。”
“就说★费玉清。费玉清★我帮他算过了,他已经连着四年到上海来了。”

7.权威语转为强势语表示戏谑语气,如:

“那么又碰到了什么★全球的金融海啸,这真实碰巧了,两种不利因素碰到了一起,让我们非常的★嘲叽叽。”
“该抛不抛,该逃不逃,就全给套进,是怎样的心情,是★一塌糊涂,不二不

三、说不出的心情。●但愿我这首歌能够唱出广大灾难深重的股民们的心声。”

在这两段话中,前后均是权威语,在中间转为强势语,如“嘲叽叽”、“一塌糊涂,不二不

三、说不出的心情”,表达对当今经济大环境下的股市一种无奈戏谑的口气。

8.用强势语表达上海地方俗语等,增加亲切感,如:
“我们有你这样有号召力的本土明星并不多。●我知道了,这个属于彩色灵子和彩色马屁,听了很舒服的,●给人认可总归是一种愉悦吧。”
9.强势语转为权威语,并对仗工整,交替使用,突出对比效果,如:
“我们这里的观众★今天非常奔放,●你们笑了五百次,你们放心,一定会超过的,这是我对你们的承诺;那么这一边的观众★比较矜持,●你们只笑了四百五十次。”
“你看这个小妹妹是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
不是★时尚,你就要看这个布料在她皮肤覆盖面积的大小,来决定她时尚与否。●面积越小★越前卫,面积越多★越保守。”
在第一段中,以强势语为基础,将“非常奔放”和“比较矜持”转成权威语,在句式对等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了二者的不同。第二段中,“前卫”和“保守”采用了强势语转权威语的手法,同样达到了对比的效果。
以上是对《笑侃三十年》前半小时台词的语料分析,抽样调查余下节目及其他作品《笑侃大上海》、《我为财狂》中的语料,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权威语和强势语同时存在于一台节目之中;其中,权威语主要用来说明正式话题,表现夸张、严肃、强调等情绪,而强势语则描述与本土生活有关的话题,表达亲切、随意、调侃等情绪,二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四、结论
海派清口语码转换现象频繁出现,主要发生在作为权威语的普通话和作为强势语的上海话之间;句间转换比句内转换次数更多;权威语用来表示正式、严肃的语气,而强势语则表达随意、亲切的语气。二者相辅相成,共存而又互补,同时也反映出当今权威语在上海语言中地位的上升。
参考文献:
Weinreich,U.Language in Contact.Netherlands:Mouton,1953.
Haugen,E.Bilinguali in America:A Bibliography and Research Guide.Alabam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56
[3]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余惠邦.双语双言交际中的语言选择与语码转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5]董若颖.大学生口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
[6]蒋冰冰.双语与语言和谐——来自上海市学生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J].修辞学习,2006(6):64
[7]周立波.上海有我[J].北京青年周刊,2009
[8]钱乃荣.上海方言[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9]于国栋.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