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48 浏览:16491
论文导读:
[摘要]21世纪的外语专业教学应在前瞻性、创造性和复合知识技能型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及早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以便更好地完成外语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体,必须改变现行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塑造学生的前瞻意识和营造更加宽广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科技外语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屈平(1968-),男,河南漯河人,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及理论批评。(河南郑州451191)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00-02
尽管我国开始培养外语人才的历史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但是,以往的培养模式——单一外语专业+基础技能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已被证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市场多元化必然要求外语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与复合化。从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看,外语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外语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技能,而且更要关注外经、外事、外贸、金融、科技等与外语专业人才所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应用知识,加强人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通。因此,改革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改革教学模式

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人们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非外语教学的理想模式。语言教学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不是单方面地传授语言知识,相反,语言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经验证明,语言能力习得的最好途径是实际应用语言过程中的各种锻炼。简单地说,语言教学在重视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现在,新的教学理念已经出现。与先前的理论比较,它关注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过程的双向性”。这就是目前成为学习理论讨论热点的“建构理论”。
具体地说,“建构理论”要求外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实现上述目标和目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其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和提供一些真实有效的语言交际情景,尽量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际运用语言时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化解在外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换句话说,“建构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就是改“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实现师生“互为主体”的双向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建构理论要求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恰当的认知情境。比如,创设一些真实情景,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学生可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在真实情景的帮助下,更有可能促使自己去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方法

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以考核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忽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传统方式,已不适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外语教学,违背建构理论下的语言教学规律。然而,目前高校实行的考试制度仍然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产物。这种观念的考试说白了就是“为考试而考试”。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中心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被无声地做了假设。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原则上的考试制度,必然逻辑性地要求学生必须从教师那里获得标准答案和知识,然后通过考试准确无误地回答上来。虽然这样的考试制度也并非一无是处,但如果不从实际出发,用一刀切的方法武断地应用到任何年纪和学习阶段的学生身上,则原来的长处与优势就必然会消失殆尽。从理论上讲,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用于自主学习的知识储备和主动学习的心智毅力,教师应该在此阶段适当、适度地发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导作用。与此相应,教师可通过传统的考试制度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但它不适合考查高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一味采取这样的考试方式,结果必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具有很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高分低能学生,很难适应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环境”。拿一年一度的日语能力水平测试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为了追求高通过率,师生们都在题海里游来游去。教师根据考试题型来决定授课内容,学生为了应试而被动地去学。这样就束缚了师生的手脚,干扰了本专业基础理论的正常教学,大大冲击了专业基本技能的习得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为了使外语专业教学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淡化类似日语水平测试的统一考试,强化校内考核。因为校内进行的阶段性考核重在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测量其知识掌握的程度。
总之,为了适应新时展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对外语人才、特别是科技外语人才的需求,现行的考试制度必须加以改革,必须运用新的教育理论修正完善现行的、不适合语言教学的考试制度,在建构理论等相关理论指导下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运用能力的高级外语人才。再者,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和建构理论的相关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创造出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真实情景,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便是当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一种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需要、强调学生独立自主、有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它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师的精讲下,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情景,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意识,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由此可见,把多媒体技术科学地运用到外语课堂教学上来,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

三、优化课程结构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是关键的一环。经验证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与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之所以如此,与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论文导读:
分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安排既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客观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要求。
根据外语教学必须突出培养学生应用语言能力的内在要求以及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需求的科技复合型外语人才,外语专业就必须优化过去以“语言”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比如,在外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设一些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努力发展跨学科专业,充分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学科壁垒,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如理工科院校可以采取外语+机械、外语+计算机、外语+汽车等培养模式;文科院校采取外语+国际贸易、外语+新闻、外语+法律等培养模式,最终使学生获得双重或多重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提供更宽的就业渠道。这种灵活组合和人性化的多专业修习制度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近年来就业市场对外语人才多方面的要求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企业偏好有理工科背景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于是一些高校就在英语专业基础上分化出有一定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科技英语。独特的专业优势,可以使学生的就业得到保证。
四、结语
针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市场经济左右人才市场的大趋势,外语专业教学应及早确立符合社会急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改变目前外语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要及早制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以便更好地完成外语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体,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改变现行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塑造学生的前瞻意识和营造更加宽广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设计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1]屈平.翻译教学模式探论[J].现代教育科学,2011(2).
[2]杜瑞清.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实践[J].外语教学,1997(3).
[3]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三种形态及其设计[J].大学教育科学,2007(1).
[4]吴宗杰.行动研究:外语师资教育新途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