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加强农村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799 浏览:9883
论文导读:
【摘 要】随着全球网络化的浪潮,我国已进入了信息发展的快车道,网民犹如雨后春笋,而青少年更是其中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对于鉴别能力较弱、却占上网人数三成的学生群体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的负面效应,培育学生网络道德观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焦点,学校应该成为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网络 负面效应 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我国网民人数目前已超过1亿,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摘自:7彩论文网写论文www.7ctime.com
开网络。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更如一把双刃剑,为青少年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成长成才带来诸多影响。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人际关系疏远、信息污染、网络犯罪等负面效应。对于鉴别能力较弱、却占上网人数三成的学生群体,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的负面效应,培育学生网络道德观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焦点。

一、青少年学生的网络现状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浪潮,我国已进入了信息发展的快车道,网民犹如雨后春笋,而青少年更是其中的大多数,但是,我们发现相当部分的青少年只是掌握了熟练的上网技巧而已,他们并未掌握上网的道德规范,所以他们经常通宵达旦沉迷游戏。青少年为了上网,学会了撒谎、逃课,也让他们的父母陷入了一场与网吧争夺孩子的艰苦战争。
通过调查我校近几年学生上网情况,总结出当前小学生上网有如下特点:①从上网的范围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特别喜欢上网,视上网为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②从上网的目的动机来看:学生上网多数是为了寻求心理调节、满足和精神刺激,结果是越上越空虚,越是空虚越是要上网,形成恶性循环。③从上网的地点来看:为了逃避家长的监控,75%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④从上网的内容来看:玩游戏占的占70%左右,网上交友占58%,看娱乐节目占37%。真正用于学习的人极少。超过80%的学生不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很多学生家都有计算机,但家长懂得计算机的不是很多,能够指导孩子用计算机的就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家长视网络如毒品,对青少年上网往往采取粗暴限制和不准来应对。?网络本来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培养学生的电脑能力是时代的迫切要求。采取简单“限制”或“不准”来对待学生的强烈的上网热情是行不通的!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培养具有现代信息能力的人才。正如列宁所说:“不要把孩子与污水一起倒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找到学生喜欢上网的原因,找出办法,“泼掉污水,留下孩子”才是正确之举。

二、网络对学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势在必行

计算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负面影响。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突出,网上诈骗干扰社会和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网上迷信、、暴力和其它有害信息的传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产生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学生变得缺乏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自律意识和抵杭诱惑的能力。鉴于此种情况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势在必行。

三、如何加强青年学生网络道德规范

1.网络道德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形成网上网下教育的合力。学校要把加强网络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下功夫、花力气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对先进文化、主流文化接受的积极性,使他们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要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家庭、对自己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顽强的毅力,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掌握好建设祖国的本领,
2.加强网络管理,推广实行网络实名制,从源头上防堵道德问题。2003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就提出网络实名制的主张。青少年作为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一方面,由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强烈,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道德失范。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青少年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加强网络管理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势在必行。因此,网络实名制也就应运而生。
3.教师以身作则,做网络道德的先行者。传统社会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但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技术大众化及网络信息公平性,使原有的教师的知识权威面临挑战,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教师的威望更多体现在自身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上。教师良好的网络信息道德素养,将会影响学生的网络道德品格,并对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格感召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问题,更应时刻保持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道德力量的感化,人格魅力的影响,在网络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将收到理论说教所无法替代的效果。教师在网络教学活动中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说,网络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在未来生活道路上谋生的资本,那么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则是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并将从整体上提高中国网民的整体素质。
总之,在当代,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新的生存状态。网络交往内蕴着复杂矛盾,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双重效应,辩证地分析其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从而做到趋利避害,顺应交往信息化的要求,推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韦柳琴;探析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06年36期
曾浩书;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论文导读: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李春霞,吴永忠.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2).赵仁青.论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上一页12
[J]. 青年科学 2009年12期
[3]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樊小梅;小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春霞,吴永忠. 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12) .
[6] 赵仁青. 论网络交往的虚拟性[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