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新课程体制下物理教师角色转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02 浏览:19709
论文导读:己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等。②树立现代人才观。从社会需要看,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是需要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社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是至理名言。③树立全面质量观。学生除学习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积极
【摘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凭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施教,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量化评分的物式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等弊端。学生方面,存在着学习行为的受动化、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等问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也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也要适应这些变化,从而使课堂气氛宽松融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物式管理;知识本位;角色转换;现代教育观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已经引起了社会、家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于此,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代之以新的教育模式,从而出现了新课程改革。下面就首先来看看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一、传统教育的弊端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加时之风”、“补课之功”、“题海战术”、“整堂灌注”等都有;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学会轻会学,重用脑轻动手,重掌握轻应用,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形态;学生方面,存在着学习行为的被动化问题,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缺乏个性意识,不能自觉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缺乏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合作意识、情感意识、反馈意识等等,浅于学、苦于学、倦于学、厌于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正因为如此,《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的,强调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现课程目标,为学生终生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二、针对上述弊端而提出对教学的新要求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同时,教师也无法回避这样的巨大冲击,教师实现角色转换也要适应这些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1.重“教”向重“学”转变。所谓重学,是指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的获得、科学态度的形成、学科思想和精神领悟等重点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并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来实现的。因此,夯实基础必须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物理课堂教学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而不是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正如叶圣陶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2.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压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物理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掌握物理规律。

三、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1.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现代教育观,其核心问题是提高校长和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内容包括:
①树立现代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校长和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还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研究的主人,并鼓励学生独立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行为规范等。
②树立现代人才观。从社会需要看,现在与未来的社会是科学迅猛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社会,是需要人才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社会。“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已是至理名言。
③树立全面质量观。学生除学习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外学习与课外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而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
2.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对话。进入网络时代后,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平等化。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崇高的人格魅力,通过不同的渠道对话,形成师生双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共享教学的现代型的师生角色。
3.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
4.教师应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教师面对的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论文www.7ctime.com
同的遗传素质、人格特性, 而且身心发展又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使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相互理解,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新课程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