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ICU深静脉置管患者血肿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94 浏览:133543
论文导读:
关键词 深静脉 血肿 预防
深静脉置管术常用于静脉高营养疗法、中心静脉压测定、插入肺动脉导管、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等情况。目前,已广泛扩展到快速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肿瘤患者的化疗、引流心包及胸腔积液、治疗气胸等方面。然而,在置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血肿等常见并发症,应给予高度重视,现就血肿造成的不良后果、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综述如下。
血肿造成不良后果
假性动脉瘤:当深静脉穿刺置管误穿动脉或因穿刺困难而多次反复穿刺,如处理不当则产生血肿,血肿与动脉腔相通,损伤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
由于颈内静脉和动脉伴行途径长,误穿动脉机会较大,在患者血压高、凝血功能异常、或者穿刺部位存在动脉瘤的情况下风险较大,如误穿动脉,可形成致命的颈部巨大血肿压迫气管,可出现气管压迫症状[1],导致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对心脏的影响:血肿压迫颈静脉窦可反射性引起血压快速下降,心率减慢,甚至心跳骤停[2]。
漏血现象:股静脉置管穿透血管后血液自血管后壁渗出,严重时可出现腹膜后血肿,压迫周围脏器引起腹痛。若长时间压迫膀胱壁,使破损处缺血坏死破口变大,输血时出现漏血现象。
血肿产生的原因
置管因素:由于穿刺方法不当、反复多次穿刺,导致血管分支或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损伤;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均有同名动脉伴行,在解剖不熟悉或患者体形、体位特殊时,容易误穿动脉[3],特别是损伤不易压迫止血的动脉[4],引起动脉穿透伤或撕裂伤,动脉血因压力差而渗入组织[5]。穿刺针头不锐利,针头带钩或钝平,穿刺时对静脉壁的损伤较大,致使血管壁不能将针梗紧密包围,血液从针梗与静脉壁之间的缝隙漏出。
拔管因素:按压方法不正确。皮肤针眼和血管壁之间的距离与进针角度、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在静脉穿刺时,两者往往不在同一点,如果拔针时只按压皮肤针眼,血管壁的针眼没有得到按压,或拔针后按揉穿刺点,破坏了伤口处的血小板凝集,或压迫的时间过短,未达到止血效果,或深静脉拔管按压后穿刺点虽不渗血,但在拔管后2~5小时穿刺部位会出现皮下瘀血等,都是产生血肿的原因[6]。穿刺针头不锐利,针头带钩,拔针时带钩的针头易划破血管壁及皮下毛细血管。
患者因素:由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穿刺时会导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肿[7];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壁脆性弱,易造成血管破裂。高热谵妄、躁动、抽搐的患者静脉穿刺后不予合作,经常被动地活动穿刺部位。
血肿的预防处理
置管产生血肿的预防处理:术前对穿刺血管认真、仔细的检查与评价,并为患者做凝血功能化验,由训练有素的医生用正确规范的穿刺方法进行操作,手法轻柔,切忌用穿刺针多个方向反复试,争取一次穿刺成功。①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取15~25度、头低仰卧位或平卧位,头部偏向操作对侧,沿锁骨由内向外走行有一自然弯曲点,此转弯处可作为体表标志,其下1~2cm即为穿刺点。②颈内静脉穿刺:患者取平卧头后仰位,头部转向穿刺静脉对侧;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为前路、中路、后路3种;前路,进针点在颈总动脉外缘0.5cm处;中路,进针点距锁骨上缘3~5cm处;后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5cm处进针。③股静脉穿刺:患者取仰卧位,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股动脉内侧1cm、腹股沟韧带下2~3cm处作为穿刺部位。操作前仔细检查穿刺针的型号和质量,避免因针头不锐利、带钩或钝平,带来对静脉壁的损伤;严格掌握肝素用量,其配制浓度为100U/ml。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穿刺时将PEEP(呼气末正压)等压力指标降至0cmH2O,同时避免患者吸气时突然进针[8];对于休克、严重缺氧的患者不能仅靠血液压力及外观颜色来区分动静脉,若穿刺误入动脉,则注意穿刺点的压迫[9],局部加压15分钟,至止血为止。
拔管产生血肿的预防处理:深静脉导管拔除后,按压时间15分钟可达到良好的止血目的;拔管时注意按压面积,采用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按压时穿刺点应放2块纱布,操作者左手食指贴于皮肤进针点,中指、无名指沿血管走向处按压,保证有足够的按压面积,使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同时受压,避免血液流出血管外,引起皮下瘀血,进而发生血肿;按压力度应均匀、适中,力度过轻起不到止血效果,力度过重会导致患者疼痛及组织损伤,一般以指压力为0.4~0.8kg为适宜。
患者因素产生血肿的预防处理:有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不宜行深静脉置管术[10]。尽量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详细介绍置管目的、优点、作用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与理解,特别要叮嘱患者及家属卧床期间避免大幅度活动穿刺侧肢体,避免过早下床,并要密切观察穿刺局部纱布有无渗血及穿刺部位周围有无肿胀。
产生血肿后的处理:一旦形成血肿,要确认有效压迫15~30分钟,尽可能将皮下瘀血挤出,血肿一般可自行吸收。血肿较大时,局部可热敷或理疗可采用多频理疗仪,促进血肿吸收;如血肿过大,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
讨 论
深静脉置管术的出现、发展与完善为临床治疗,尤其是危重患者的抢救及复苏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药物入血途径,对于药物产生功效和血药浓度的平衡稳定提供了保障。但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血肿”时有发生,减少血肿的主要措施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穿刺部位、熟悉穿刺部位的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掌握深静脉穿刺的禁忌证、争取患者的配合等[11]。在操作中,应善于思考及总结,提高操作的安全有效性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爱国,陈焕霞,刘英梅.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110.
2 卢双莲.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7,5(6):379.
3 蒋逸凤,陆传新,沈彬,等.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2):111.
4 冷玉梅,段兴江.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6(29):88.
5 陈忠英,王淑云,孔郭美.3例深静脉穿刺置管后论文导读:
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10B):48.
6 俞莉,冯敏芳,蔡小妮,等.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按压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源于:7彩论文网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杂志,2008,23(3):42.
7 冷玉梅,段兴江.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1,6(29):88-89.
8 余跃天,刘春艳,倪菊平,等.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体会[J].临床急诊杂志,2008,9(6):340.
9 陈忠英,王淑云,孔郭美.3例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10B):48-49.
10黄琼.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1):125.
11段惠玲,何丽梅.87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