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职院校离异家庭学生补偿教育浅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063 浏览:108516
论文导读:些孩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教师与学校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共同维护和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离异家庭学生;补偿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婚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一个少见或艰难的字眼。据全国妇联统计,在中
[摘要]随着生活在离异家庭中学生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了及其严重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子女的独特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对此,教师应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创伤,关心这些学生,使他们能获得来自父母以外的爱的补偿;学校应赋予这些孩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教师与学校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力,共同维护和促进离异家庭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离异家庭学生;补偿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国传统的家庭婚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婚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是一个少见或艰难的字眼。据全国妇联统计,在中国离婚家庭中,67%的家庭有孩子,这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的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有保障机制的家庭有着密切联系。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

一、关于离异家庭学生的补偿教育

补偿教育最初的含义是为经济收入低微家庭的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和卫生保健,以刺激学生的智力、身体、情绪、社会性等健康发展,弥补由于家庭贫困、缺乏丰富刺激所导致的各方面的差距。进入20世纪以来,补偿教育在各国都有很大发展,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开端教育运动(Head Start),主要是对学前和中小学的“处境不利学生”(黑人子女为主)进行的教育,其实质也是补偿性的。1964年美国政府提出“反贫困计划”,开始实施补偿教育,并在此后大力推行。

二、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实施补偿教育的主要方面

离异家庭学生因为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在很多方面都异于正常家庭的学生,尤其是他们的独特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独特心理及行为

1.自卑心理。离异家庭的学生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离异前那种完整的温馨亲情,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加上社会的偏见和不良舆论,往往使他们抬不起头来,他们为父母的离异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2.恐惧心理。研究表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具有保障机制的家庭内部支持系统,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幸福感长。而离异家庭中,家庭的保障机制遭到破坏,家庭的变异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创伤。学生往往倍感迷惘,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受父母重视的人,心中逐渐少了依靠,使他们感到无助和恐惧。
3.逆反心理。离异家庭学生由于缺乏心理准备,对温暖家庭的突然解体,对父亲或母亲的断然离去感到困惑、怅然若失,甚至敌视父母,迁怒别人,形成逆反心理。统计表明,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离异家庭学生占83.68%,而完整家庭学生只占16.32%;扰乱课堂秩序的离异家庭学生占78.21%,完整家庭学生只占21.79%;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离异家庭学生占81.79%,完整家庭学生只占18.21%。[ 傅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二)离异家庭学生的社会适应及其行为

1.同伴关系。在四川省乐山市徐家扁小学和通江小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层抽样,两个学校都从二、四、六年级随机个抽两个班的学生。发放问卷803份,收回有效问卷761份。男生379名,女生382名;离异家庭学生72名(男35,女37);二、四、六年级学生分别为256名,256名,249名。
采用社会测量法中同伴关系等级评定来测量每一个学生的同伴关系,将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姓名按学号依次排列,每个姓名后是一个三点等级评定尺度,每个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5、3、1分)。要求被试标明对名单中每个人的喜欢程度,学生所得全部分数的平均值为最后得分,得分越高越受欢迎。最后将得分进行t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李文权,夏容梅,陈昌明,谢延明.离异家庭学生同伴关系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9).]
上表显示,在小学中、低年级离异家庭学生同伴关系得分与完整家庭学生的得分差距不大,但在高年级,离异家庭学生同伴关系得分低于完整家庭学生,呈现显著性差异。
随着年级的上升,同伴关系变得更复杂和更具有社会性了,其中家庭背景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影响逐渐增加,进而影响学生的交往心态和交往方式。影响到其结伴的容易程度,各类消极的性格特征会逐步积累,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交往障碍。
2.社会问题行为。据研究表明,在品德方面,离异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发生率为24.94%,而完整家庭仅为6.38%;在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的平均比例为21.22%,完整家庭为5.81%;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为19.32%,完整家庭为5.58%。[ 徐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5).]目前青少年犯罪成员里,离异家庭的孩子占有相当一部分,他们普遍缺乏起码的责任感、道德感。

三、高职院校对离异家庭学生实施补偿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以爱心抚慰创伤,关心这些学生。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要倾注无限的爱心,使他们能获得来自父母之外的爱的补偿。教师对待所有学生应该一视同仁,培养他们正确的自我观,教育他们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印象。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信心。

(二)学校要赋予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集源于:7彩论文网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体生活中,能使他们更快地摆脱父母离异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快地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校要重视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要重视这类学生的教育,指定专人或者成立专门的机构,探讨对他们的教育规律,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并与家庭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三)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合力。

学校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子女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缺损必定带来家庭教育的消极影响。因此,提倡对离异家庭论文导读:报,2003(3):10-13.李文权.离异家庭学生同伴关系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9):571.夏洁.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教育与管理,2006(10):31-33.王舟,蒋强.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补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6(7):116-118.简·尼尔森.孩子常见问题与父母应对良策.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上一页12
学生实施补偿教育,需要学生生活的家庭对学生进行家庭补偿教育。
参考文献:
戴斌荣.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缺陷与教育[J].天津师大学报,2000(1):30-34.
郭慧.论学校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3):10-13.
[3]李文权.离异家庭学生同伴关系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9):571.
[4]夏洁.家庭离异学生心理辅导[J].教育与管理,2006(10):31-33.
[5]王舟,蒋强.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补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6(7):116-118.
[6] 简·尼尔森.孩子常见问题与父母应对良策[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