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离异离异家庭学生管理与教育集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26 浏览:71703
论文导读:观则取取决于自身是否努力拼搏走出困境。三、离异家庭孩子的校园管理措施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通过反复的教育探索,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是有必要的,它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信息与管理尺度。新生自入学始,班主任就应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档案,不断跟踪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及行为上的表现,做好详细记录。定期不
【摘 要】离婚式单亲家庭的比重上升,导致相当一大部分的离异家庭学生的表现让学校教师、家长无所适从,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一特殊群体越来越为社会学家、心理卫生学家和政府等有关方面所关注。笔者主要从总结离异家庭孩子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校园所应采取的管理教育措施上进行了相关阐述。
【关键词】离异家庭;管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观念的变化,我国的离婚率大幅度上升。大部分学校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只是把他们当作一般学生管理与教育,甚至用带有色眼镜的眼光去对待此类学生。学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校在对离异子女的教育缺少应有的研究和准备,及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的指导下,使得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此情况,作者通过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本文将对离异家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学校管理教育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离异家庭孩子存在的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疼爱与关心,接受着社会的有色眼镜看待,缺乏经济的支持等等因素,会呈现出以下不健康的心理和表现:
心理孤独,行为粗暴。父母离异后,孩子只能跟父母一方或跟祖辈生活。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将不复存在,尤其是新重组的家庭,由于父母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把自己的心永远封存起来。在学校也表现出不爱和同学交流,出现矛盾不主动与老师沟通,选择用粗暴的行为解决矛盾。
心理自卑,行为自私。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一个完整的家庭,在学校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他们自己也为父母的离异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由于自卑转而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凡事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为前提,渐渐的演变为行为上的自私。
心理厌学,行为对抗。由于家庭温暖的缺失,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产生心理偏差,借助其他的途径去寻找心理慰藉,比如经常进入网吧,游戏机室等。在学习心理上同样存在严重问题,行为懒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厌学。在学校也常常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故意与老师同学对着干,经常采取迟到、旷课、打架等方式产生行为上的对抗。

二、离异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长在离异前的家庭矛盾,包括无休止的争吵或大骂以及离异时在孩子抚养等问题上意见不一,或放任不管,或继父继母对待孩子稍不如意就谩骂指责甚至拳脚相加。甚至有的家庭父母均不要孩子,将孩子丢给祖父母或其他亲属领养。长期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没有父母的良好家庭教育,是这些孩子产生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2.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KTV场所、游戏机室、桌球室、室、网吧等所林立而起,甚至极少数社会坏人的教唆,吸食软性毒品,对于离异家庭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使得离异家庭孩子追求刺激与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从导致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厌学、懒散等不良现象。
3.学校教育原因。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教学质量才是主要的,学生的问题与其无关,离异家庭学生无心上学、纪律散漫,不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渐渐对此类学生失去了信心,睁一眼闭一眼的工作。从而让该等学生慢慢的养成了无所谓心态,进一步恶化了一直让人瞧不起的自卑心态。
4.自身原因。虽然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能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实社会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人士也生长在离异家庭中。家庭、社会、学校方面只是造成离异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本人自身。离异家庭学生由于环境影响,相对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但能不能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取取决于自身是否努力拼搏走出困境。

三、离异家庭孩子的校园管理措施

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通过反复的教育探索,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是有必要的,它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信息与管理尺度。新生自入学始,班主任就应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档案,不断跟踪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及行为上的表现,做好详细记录。定期不定期的对每个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深入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或采取家访的形式,掌握离异家庭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教育队伍,通过分析离异家庭学生的档案,找到他们问题的症结,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多方面因素,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离异家庭学生由于家庭的不幸带来的心理障碍更多,我们不能把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治,离异家庭学生的各类问题只能通过心理的疏导去解决。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必须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应建立单独的心理咨询室,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指导,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学校开设的“心语信箱”和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作用,辅导教育,真正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源,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
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勇敢面对现实。离异家庭学生往往埋怨自己的家庭情况,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父母离异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作为孩子应该勇敢的去面对。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通过家访详细、具体地指导家长多花点时间如何与孩子沟通,拉近亲子间感情,使家长能够为孩子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氛围,最大限度避免代沟,从而使很多家长从暴力家教中走出,真正做到从心灵上拉近与孩子的关系。这样,家长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她)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
集体力量感染离异家庭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文明、宽松的班级氛围,创设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风。教师要主动关心、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增进友谊,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良好的班级精神环境对离异家庭学生论文导读:有行为问题的离异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就进行批评教育,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教育要同时进行。关心学生,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离异家庭的孩子相当敏感,也缺乏自信心。班主任在班上应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特别要尊重他们,不以挖苦的语言进行嘲讽,要满腔热情帮助他们
身心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鼓励离异家庭学生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要善于发现离异家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不断引导他们积极为集体努力付出,不断树立他们在班集体中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让他们能跟班级其他成员融洽的相处。正确对待离异家庭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离异家庭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不良的环境中,作为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对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充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分利用他们在校的违纪行为作突破口,来打开离异家庭学生长久以来自我封闭的心门。教师在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的时候,应以听为主,抓住时机让他们勇于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将心理隐藏起来许久的郁结进行倾诉。要学会利用他们情绪已转移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往阳光方面的事情思考与行为。也可以安排学习好的同学一带一的方式,从思想和学习及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去影响他们。同时,与监护人经常联系,商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当然,在教育离异家庭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对一些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及早对个别有行为问题的离异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就进行批评教育,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教育要同时进行。
关心学生,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离异家庭的孩子相当敏感,也缺乏自信心。班主任在班上应给予离异家庭学生更多的温暖和关爱。特别要尊重他们,不以挖苦的语言进行嘲讽,要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可以通过开展“我最棒”的活动,让他们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对学生成绩差的,要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督促他们完成作业,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缺乏家庭爱的离异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和他们一起活动,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享受到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的温暖与关爱,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排除其自卑、封闭等心理障碍,激发培养和发挥其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开展个案教育追踪。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方法多样化,相信各位教师都能认真的采用各种方法去开导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转变,老师要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做好曾经对接受过教育的离异家庭学生的跟踪记录工作,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与在校表现情况,是否达到教育效果,反复研究与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使得教育的成效更加的显著。
总之,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能忽视,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义不容辞的担当起这份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法[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傅安球.离异家庭子女心理[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3]张作岭.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
作者简介:
雷国荣(1981-),男,畲族,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教育。
周娟(1985-),女,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