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中医阴火论治疗痤疮可行性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48 浏览:18346
论文导读:
1672-3783(2012)07-0361-02
【摘要】 痤疮对人身体和精神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致病原因也较多,一般情况下和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本文主要是针对广东地区,环境和生活习惯较为特殊,痤疮产生原因也比较容易把握。对于痤疮的治疗以往大多使用西药治疗,但药物多含激素,不仅有副作用,而且容易产生依赖性。刘敏教授通过分析病理原因,从中医阴火论角度研究痤疮的根治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借鉴。
【关键词】 阴火论;痤疮;可行性分析
刘敏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0多年。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症,经过长年临床经验积累,刘敏教授对痤疮治疗有自己的一套中医理论,针对痤疮的治疗一般采用祛热的治疗方法,但是有的患者致病原因并非因为体热,刘敏教授认为阴寒也能造成痤疮的发生。本文就结合刘敏教源于:7彩论文网期刊论文www.7ctime.com
授阴火论治疗痤疮的经验加以介绍和阐述,希望能够起到借鉴作用,也是对痤疮治疗领域的一个补充。

1、 致病原因

结合广东本地特点,痤疮发病原因多与环境湿热有关,同时气候炎热,空调使用较为普遍;在生活习惯方面,大多好饮凉茶,食用海鲜较多,长时间容易对脾阳造成损伤。中医认为,脾胃阳气本居中土,如果被寒湿阴邪所迫,中阳就不能居其本位,如果表现在面部、头部,则是疮或者疹;当今生活节奏快,经常熬夜,导致损阴耗阳,阳不能入阴而息(休养生息,长养之意),用阳耗竭,脾阳也一定程度受损,残弱之脾胃阳气难居本位而浮越于上于外;加上工作、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容易造成肝气怫郁,木郁不舒;以上都为“阴火”,表现在面部、口腔、咽喉等地方就形成了痤疮、溃疡、咽肿。这类痤疮、溃疡大多颜色略淡,溃疡底部为白色,疼痛较轻,脉象沉弱或沉微。
目前西医治疗痤疮多用激素,不仅副作用较多且易复发。传统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一般有三点,一是肺经血热,内热郁闭上蒸面部;二是胃肠湿热上蒸脸部;三是气血郁滞面部;所以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为主;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痤疮颜色呈红色,但是畏寒肢冷,手足冰冷或手足湿冷,腰腹觉冷,舌淡嫩,脉沉细弱或沉微。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1]。刘敏教授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此类患者皆因素体阳虚,阳气外泄,寒邪侵袭体表并郁滞于肌肤,导致体表脂液凝聚,形成痤疮,虽然颜色上红色好像是湿热,实际属于寒郁日久,导致致阳气浮越,属于“阴火”。根本原因是脾肾阳虚,在治疗过程中,掌握脾肾阳虚生阴火这一关键,从温散阴寒,引火归元入手,一般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 治疗方法

痤疮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多样,临床上患者症状如果表现为怕冷,腹泻,面色恍白,精神倦怠,腰膝酸软等,这类症状主要有脾阳虚所致,选用理中丸加减治疗,重用红参,用量一般10-20g;症状如果表现为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则是由肾阳虚所致,以四逆汤加味,熟附片一般10-30克。还常加入黄芪30-120g,恢复阳气,以使体内阳气通调,疏气活血,最终阴阳相交,水火各归其位,从而根本上治愈痤疮。张秉成在《成方便读》卷2中提到“此脾阳虚而寒邪伤内也。夫脾阳不足,则失其健运之常,因之寒凝湿聚……若表里寒热虚实既分,又当明其病之标本。如以上诸病,虽系寒凝湿聚,皆因脾阳不足而来,则阳衰为本,寒湿为标。是以方中但用参、术、甘草,大补脾元,加炮姜之温中守而不走者,以复其阳和,自然阳长阴消,正旺邪除耳。”[2]
痤疮是一种对皮肤造成损伤的病症,虽然不会引起患者身体功能的障碍,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困扰着无数患者,严重的痤疮会导致自卑和社交障碍,既影响生活工作还会加重病情;鉴于痤疮患者多心情抑郁精神压力较大,刘敏教授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注意引导患者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