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与思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994 浏览:96712
论文导读:一展示其反应过程,模拟出实验现象,使微观现象“宏观化”、动态过程“可视化”、空间想象“直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能高度地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2.1模拟生成有毒害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的操作、实验现象的呈现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当应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能改进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使他们认为学习化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从而达到主动的去学习、去讨论、去探究。
1 添配功能设备 扩展演示效果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针对目前许多学校做化学演示实验的仪器多为试管或点滴版,实验容器小,现象即使再明显也不易观察,况且一个班学生比较多,教室前后距离较远,教师在讲台上做,学生在下面观察,前排的学生还可以勉强看到,但后面的学生几乎看不清楚,如果长期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若把这些实验用投影仪或借助装有摄像头的多媒体进行放大处理,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的全过程,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这就恰好满足了学生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由于要完成三个实验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和实验现象的展现,我们通过普通的托盘天平能够完成,但效果很不明显,于是我们采用了多媒体手段,首先把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药品配齐并安装好,为了使实验现象和天平的读数完全能展示给同学们,就利用计算机和摄像头的组合,再结合多媒体展示,当三个实验相继完成后,全班同学既明确地观察到了实验现象,又准确地看到了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确实守恒。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
2 模拟动感画面 突破实验难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教师演示的实验和学生所做的典型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其反应的过程无法明确的显示,这样会使这些教学内容变得抽象和枯燥,说服力不强,造成学生难以理解,更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这时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相应的课堂教学中,借助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制成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通过课件用多媒体画面逐一展示其反应过程,模拟出实验现象,使微观现象“宏观化”、动态过程“可视化”、空间想象“直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能高度地吸引学生,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成实验教学目标。
2.1 模拟生成有毒害物质的实验 减少污染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要验证如CO、NaNO2、甲醇等物质的毒害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根本无法在课堂上用实验展示,对其中涉及的原因更是无法让学生去感知,这时可借助计算机三维动画来实现。如我讲授CO的毒性时,做了这样一个课件:用动画方式在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通入一段时间的CO,然后将一只活泼好动的小白鼠放入容器中,上面盖上容器盖,只见小白鼠先活动很快,然后慢慢走路有点跌跌撞撞,最后无力再动而倒在了容器底部。现象既生动又特别,紧接着又展示一个相应分析的过程,通过动画形式将CO如何进入小白鼠体内,如何与小白鼠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以及结合后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小白鼠体内缺氧而逐渐死亡。经过这一过程的模拟展示,学生情绪高涨,可以说印象相当深刻。然后又联系到生活中如燃气热水器为什么要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冬天用炭火取暖时一定不要紧闭门窗,生活燃料或交通工具的燃料尽量采用天然气而不用煤炭,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通过这样的形式和手段而进行的模拟实验既减少了有毒、有害物质对学生的伤害,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播放一些错误事例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通过中学化学的学习常常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让学生把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处理一些具体事例。当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时,仅凭通过口头说教往往没有多大的说服力,而我们又无法在课堂上直接用人体或其他动物来做实验,怎么办?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在讲授浓硫酸的有关知识时,要展示和分析浓硫酸的腐蚀性,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不能反向操作等,我们采用先通过互联网,有意识去搜寻一些关于浓硫酸毁容事件,浓硫酸使木材、纸张、蔗糖炭化的图片或动画片,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制成相应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然后演示一次具体的浓硫酸腐蚀木材、纸张的实验给学生观看,又趁热打铁通过这些危害来讲解牢记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遇到危险时的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2.3 制作模拟动画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生论文www.7ctime.com

揭示微观本质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把一些抽象的、微观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既避免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又能大大增强表现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时,虽然通过前面的学习做了一些化学实验,如水的电解实验,但要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分子不断分解为原子,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的涵义,单靠语言和文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描述,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如果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进行缓慢的动画处理,就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和再现分子的分离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变抽象为直观,变遐想为感知,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我们在处理这个内容时,以电解水的实验为例,先演示一次真实的电解水的实验,然后将电解水的动画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显地看到水分子是怎样被破坏变成氢、氧原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是怎样重新组合分别论文导读:、多展现信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意识和学习化学的,然而在一课时45min内,要完成这些实验内容很难,为了增大实验密度,我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课本上的实验很好操作,也很好理解、归纳,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备课时有意识的多补充了蜡烛的燃烧、镁条的燃烧、铝粉抖落在酒精灯上
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通过这种微观过程的模拟展现,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化学知识,又启迪了学生的抽象思维。3 再现实验现象 增强对比性
我们在演示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7ctime.com
新实验时,为了和以前做的相关实验进行对比,我们也将新、旧实验模拟成动画在多媒体上展示,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物模拟再现,唤起学生淡化的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模拟实验,可以加深对新旧知识的认识、对比和掌握。例如,在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后,提出问题:“盐酸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学生回答:“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等”。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银幕上出现四支试管,分别都盛有一定量的盐酸,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放入金属锌粒、放入生锈的铁钉,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学生一目了然,清楚可见,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明朗。可见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帮助学生重现、归纳、复习、对比知识内容,也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4 精设教学流程 增大实验密度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资源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课时内容的情况,如果多做实验、多展现信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意识和学习化学的,然而在一课时45min内,要完成这些实验内容很难,为了增大实验密度,我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课本上的实验很好操作,也很好理解、归纳,但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备课时有意识的多补充了蜡烛的燃烧、镁条的燃烧、铝粉抖落在酒精灯上进行燃烧等实验,此时如果用平常的方法这节课就很难完成,于是借助了多媒体,先通过收寻网上有关本课时的图片资料,然后把做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操作的注意点、操作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应从哪几方面进行以及可能得到哪些结论等事先制成相应的课件,然后根据安排逐一进行实验和相关的实验分析,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掌握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可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存储量大,省时省力,处理迅速等优势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不仅可以做到高密度的展现化学实验,增大化学课的容量,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显著,它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巧妙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课件的制作开发,对化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化学教学,促进了教和学的良性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必将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