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写好如何选好角度写好新闻一般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36 浏览:22436
论文导读:著名记者艾丰就曾把选择新闻角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度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由此可见,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
【摘 要】在新闻写作中,角度的选择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去、寻找、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其新闻价值。如何选得最佳的新闻角度?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写作 角度 选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从“抢消息”逐渐转向“找角度”,在新闻写作中,角度的选择表现得越来越重要。一个角度选取得新颖与否,直接关系着一篇新闻报道的质量。因此,如何选好角度写好新闻越来越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日益关切的问题。
角度一词意为人们看待事物、考虑事情的出发点。角度不同,人们的思维指向就不同,注意的侧重点就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事物,看待和表述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是揭示新闻本质和彰显新闻主题的突破口。著名记者艾丰就曾把选择新闻角源于:大专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度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由此可见,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记者从什么方向、在哪个立足点上,用什么视角去、寻找、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更充分地体现其新闻价值。那么,在一篇新闻报道的采写中,如何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呢?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最能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思想和精神的角度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必须讲政治,既要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又要密切联系群众。新闻报道具有较强的政治倾向性和工作指导性。为此,在选择新闻报道的立意角度时,要时刻紧扣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为实际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被党和政府以及广大民众所接受。
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吃透其精神的前提下,跟紧形势,从典型事物和典型人物入手,从多方面进行广泛宣传,以达到教育人、激励人的作用。
例如今年8月9日《人民日报》系列报道之一的《大多数不能“被平均” 幸福感不能被代替 贵州同步小康看老乡》,报道从实现贵州人民的根本利益入手,在建设贵州的过程中,倡导既要“转”更要“赶”,实施更加注重老百姓生活质量和真实感受的发展思路。文章中写到在改革进行时的今天,贵州人民更应有脚踏实地奋力行、攻坚克难奔小康的“贵州气质”。贵州的行动积极响应的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总目标,新闻报道从这一较高的角度将这一新闻事实进行着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二、选择最有新意的角度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删繁就简三两只,标新立异二月花。”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作者要时时注意找新鲜的感觉。袁枚曾说过,“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就要时刻想着写出来的文稿思想新、表述新,给读者以新鲜感,激起他们渴望阅读、继续阅读的。
那么,如何选取最有新意的角度呢?
第一,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反向求新,摒弃“一条道路跑到黑”的写作思维,突破老一套模式,这样有利于我们找到更积极、更有价值的角度。1995年春耕时节,笔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当时化肥因价高而滞销,马鞍山采石供销社纷纷组织人员到乡村去推销化肥,只要农民打一张白条就可以得到几袋甚至 十几袋化肥,供销社允许农民将午季粮油卖了有了钱后再还化肥款。当时有人建议我在报纸上表扬一下供销社人员下去赊销化肥的辛苦,而我却反过来从另一个角度写了一篇题为《采石出现新鲜事 农民“白条”买化肥 供销社赊销的25.3万公斤化肥成为农民插秧“及时肥”》的报道,此稿在《马鞍山日报》刊出后,很快被《安徽日报》、《人民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转载,产生较大反响。《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等都配发了短评,都为这一新鲜事叫好,并称赞采石供销社此举在积极为稳定农业生产出力。
第二,发散思维,多向思考,精选择新。在新闻写作中,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目标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它可以拓宽记者的思论文导读:灵活的写作方式,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经济日报》在《走进徐虎》的长篇通讯中,就着力寻求徐虎与雷锋等榜样的“异”点。像做了好事还要自己贴钱的事,在以前的雷锋时代是常见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徐虎眼中却不完全一样。因为“徐虎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要生存,生活也要有保障”。记者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维空间,发掘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报道题材,采取更加灵活的写作方式,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譬如《经济日报》在《走进徐虎》的长篇通讯中,就着力寻求徐虎与雷锋等榜样的“异”点。像做了好事还要自己贴钱的事,在以前的雷锋时代是常见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徐虎眼中却不完全一样。因为“徐虎首先是一个普通人,他也要生存,生活也要有保障”。记者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对事件进行辩证的解答,写出的徐虎才更真实可信,更让人理解和亲近。

三、选择最能切中时弊的角度

何谓“切中时弊”?龚明之在《中吴纪闻·王彦光》中这样写到:“彦光时主丽水簿,慨然上疏陈十弊,皆切中时病。”由此可见,切中时弊意为发表的言论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新闻具有时效性与思想性,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在于引导民众。因此,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写过程中,不仅应善于观察,更应善于思考,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当前的形势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重要的新闻事实做出分析,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从而帮助群众弄清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与错误,明确应该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新华网刊发的《6家奶企垄断被处史上最大罚单》、《郑州晚报》刊登的《“奶粉梦”光靠天价罚单还不够》,这一类关于多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触犯有关法律法规被开出罚单的新闻,无疑是切中时弊的最好例子。罚单的开出,是否会令洋奶粉下跌?中国本土的乳粉生产企业是否会因此获得发展契机?孩子以后是否能够喝上既安全又平价的奶粉?这一系列问题都在此类新闻报道中有所反映,引人深思。

四、选择受众最关心的角度

“靠读者近些”一直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追求。因此,在选择新闻角度时,要学会充分利用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面向大众。读者有什么认识需要澄清,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新闻的角度就应从这些方面选取,努力反映广大新闻受众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要反映与大家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好地满足受众的求新心理、求近心理和得益心理。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具有可读性。2013年6月20日人民网新闻观点《师德为什么更受关注》,该文紧扣受众关注的主题——师德,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树人者先要自己以身作则、教育不但是言传更是身教的观点,对教师毒打学生、校长“性侵”学生的恶性事件进行了批评,指出这只是极少数“害群之马”的事件,大多数教师依然是值得尊重的,解答了众多人内心的疑问。这篇新闻的采写直击民众内心,可以说是新闻“接近性”原则的典型之作。

五、选择最富有情感人性化的角度

记者在选取新闻角度时,应强调对情感、人性化的关注。在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发现那些人性化较浓的感人细节,捕捉容易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敏感地带和表达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以此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是行为方式。
人民网专题报道《最美教师 张丽莉》,讲述危急时刻,女教师张丽莉一把推开身边的两个学生,自己被卷入车下,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的动人事迹。一时间, 张丽莉的伤情牵动了千百万网民的心,成为当时微博上的热点,她的事迹唤起了无数民众内心最真挚、淳朴的善良,激起了社会关爱他人、传递大爱的善举。由此可见,一个富有人情味、人性化的视角,不仅能吸引许多受众的目光,而且更能引起他们内心的激荡。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诞生,选好一个最佳的新闻角度只是第一步,要想写出最佳的新闻作品,必须多思考,多磨练,多推敲,这就要求记者不断积累知识,不断丰富经验。
(作者单位:马鞍山日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