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要略论《中国文法要略》历史地位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761 浏览:46394
论文导读:文法革新运动后出现的一部汉语语法学力作。它打破了模仿西洋文法的旧框框,致力于探索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及规律,在中国语法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问世,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革新探索时期汉语语法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本文拟用历史的眼光,从学术角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历史地位、价值,努力
摘 要:本文拟用历史的眼光,从学术角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历史地位、价值,对其“动词中心”说、转换分析法的运用、完整的“表达论”体系、对比研究作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动词中心”说;转换分析法的运用;完整的“表达论”体系;对比研究
1005-5312(2013)27-0004-01
《中国文法要略》(以下简称《要略》)成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中国文法革新运动后出现的一部汉语语法学力作。它打破了模仿西洋文法的旧框框,致力于探索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及规律,在中国语法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它的问世,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革新探索时期汉语语法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本文拟用历史的眼光,从学术角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历史地位、价值,努力摆脱偏见,对其成功之处进行充分肯定。

一、“动词中心”说和动词“向”的提出

所谓“动词中心”是指在进行语法分析时以动词为中心的一种观点和方法。这种语法分析方法己成为当代多数语言研究者的共识。《要略》可以说是提出“动词中心”理论的先声之作。《要略》把单句分为四种:叙事句、表态句、判断句、有无句。其中叙事句是“最常用的一种”。对于叙事句,《要略》指出,“这类句子的中心是一个动词”。又说,“拿叙事句来说,既是叙述一件事情,句子的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以称为‘补词’”。这些看法,可概括为“动词中心”说。
基于这一观点,叙事句的基本格式为“起词(动作起点)—动词—止词(动作止点)”,指出,起词和止词“这两个名称都是跟着动词来的,没有动作,就无所谓起和止。”之后,《要略》着重讨论了两个方面:(1)是否凡是叙事句都有起、动、止这三个成分;(2)这三个成分的次序是否都是“起—动—止”。通过详尽描写,《要略》勾勒了叙事句,即动词谓语句的句型系统。
关于动词“向”的概念,《要略》指出:有些句子只有“起”是因为许多动作只和一个人或物发生关系,所以有起词而无止词。“例如水的流,花的开和谢,以及行、止、坐、卧、来、去等等动作都是只有一个方向,没有两个方向的;说得更确切些,这些动作都是停留在起词身上,不投射到外面去的。”动词的“向”或“配价”的研究是现今语法界的热点问题。1978年朱德熙先生在《“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引入了国外关于动词“价”的理论。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这一理论渐趋成熟,也己成为语言学界普遍接受。但是,在追寻这一理论源头时,所关注的主要是国外语言学界。也有学者认为:“80年代初我国汉语语法学界兴起的关于动词‘向’的研究热,是舶来品和本土根的接通或殊途同归的结果”,“中国传统语法有一条粗壮的根,这就是重视语义分析和主张‘动词中心’说”。它的突出代表可以溯源到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等著作。

二、转换分析法的运用

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中说:“《要略》应该说是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关系的先驱。”在上卷“词句论”里分别讨论了句子和词组、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变换关系。尤其是句子和词组之间的变换关系,其中有些观察是相当深入的。《要略》发展了传统的转换分析法,广泛地使用转换分析法来论证汉语的基本句型。
《要略》认为“大概说来,相同的几个概念,可以配合成句子,也可以配合成词组;所以一句现成的句子大概可以改换成一个词组,大多数的词组也可以改换成句子。”《要略》设专章来讨论句子与词组的变换,从结构类型和语义性质上讨论了句子和词组的种种变换关系,指出哪类句子可以变换成词组,哪些句子不能变换,说明变换的条件和规则以及不能变换的理由。如书中指出,叙事句一般都能转化为名词性词组,而存在句、领属句和判断句则不能转换成名词性词组。还指出,带指人的“补词”的叙事句转换成词组时必须补一个代词复指成分“他”(你送花给一个人→你送花给他的人)。
变换分析是一种有极大潜力的方法,可以揭示隐性关系。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句子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隐含的,缺乏源于:毕业www.7ctime.com
显露在外的形式标志。根据这种特点,变换分析法便成为非常有用的分析手段。通过变换可以把隐含的关系显露出来,以便清楚地观察语句构造的类型和特点。论文导读:
例如:
水流←→流着的水/流水
她质问←→她的质问
星月光明←→星月的光明
老牛拉车←→老牛拉的车
以上各例,从显性角度看,都是“附加关系”,但从隐性角度看,它们又有不同的语义关系:①是动作和系事,②是动作和施事,③是事物和状态,④是动作和受事。可见,运用变换能够使我们显性结构,看到其隐藏于内的种种语义关系,从而揭示句法和语义间的联系。

三、完整的“表达论”体系

吕叔湘在《重印题记》(1982年)中提到:“语法书可以有两种写法:或者从听和读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形式(结构,语序,虚词等)为纲,说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或者从说和写的人的角度出发,以语法意义(各种范畴,各种关系)为纲,说明所赖以表达的语法形式。”前者是“从外到内”,后者是“从内到外”。《要略》第一次实践了对汉语语法“从内到外”的系统描写。
《要略》的“表达论”部分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材料丰富、分析细致。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表达论”设立了多种“范畴”和“关系”。如“范畴”下设:数量、指称、方所、时间、正反、虚实、传信、行动、感情等。“关系”下设:离合·向背、异同·高下、同时·先后、释因·纪效、假设·推论、擒纵·衬托。并从逻辑的角度(即以语义为纲),把各类范畴、各类关系联系起来使整个“表达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要略》的论“关系”部分可以说是表达论的精华。这部分把表面上似乎不同的各种关系,用意念上的联系、程度的差异、着重点的不同几条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了一个逻辑上有密切联系的整体。
这是汉语语法学史上第一个完整的表达论体系。它以很强的实用性和体系的完整性,为《要略》也为汉语语法学史增辉不少,给今后的语法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

四、对比研究的提倡

《要略上卷初版例言》(1942年):“要明自一种语文的文法只有应用比较的方法。拿文言词句和文言词句比较,拿白话词句和白话词句比较,这是一种比较。文言里一句话,白话里怎么说;白话里一句话,文言里怎么说,这又是一种比较。一句中国话,翻成英语怎么说;一句英语,中国话里如何表达,这又是一种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
《要略》是“受当时四川省教育科学馆的嘱托,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参考书来写的。当时的中学语文课是语体文和文言文都要学习,这就决定了这本书也得二者兼顾。”所以,本质上讲《要略》是一本古今比较的语法学专著。它始终贯彻古今比较的方法,如书中指出,白话里用‘的’字的地方,文言里多用‘之’,但有的地方却不能用‘之’字,要用‘者’字。再如对白话“他”和文言“之、其、彼”的比较等等。另外,汉语与英语的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书中也有尝试。
综上所述,《要略》是四十年代文法革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吕叔湘先生在全面深入挖掘汉语语法特点的思想指导下,着力观察、分析汉语事实,并借鉴前人和国外语法研究的成果,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而产生的一部力著。时至今日,它一直都是学习研究汉语语法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