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断代以《心印》看荆浩《匡庐图》断代真伪辨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65 浏览:147675
论文导读:总体来讲,荆浩处在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但也摧毁了唐代近三百年的统治,大一统的中国分裂为中原地区的五代,及其周边地区的十国。五代统治者,自梁至汉大多是沙陀族的游牧民,五代政权历时仅五十四年,期间大小战争数百次,因战争死亡的人,仅一次就多达十数万人。中原地区的五代社会,是继五胡十六国之后的又一次
一、研究荆浩及其作品的意义——以《匡庐图》做具体案例分析 在中国山水画历史中,若是非要区分,有诸多风格,众多流派,其中一派为“北方山水画派”。这里所说的北方山水画派,不同于晚明董其昌提出的山水画之“南宗”、“北宗”之中的“北宗”,而是导源于荆浩,后出现李成、范宽、郭熙、王希孟等大家,至宋室南迁而结束的一类山水画风格及流派。宋室南迁之后,虽然仍有些影响,但终究是式微了。北派山水诸家大致活动于中原地带(即现在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其创作风格雄壮崇高,势大力沉,构图上以前期的全山大幅向后期的平远景致变化,但无论是青绿山水还是水墨山水,都不失磅礴中正之气。(《北派山水画论研究》,张同标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6-17页)
荆浩其人,在“北方山水画派”中,处于前期开创性的地位,是五代时期顺应前朝山水画风格,但又在历史的新时期创立新风格的画家。荆浩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了唐末宋初主流山水画的发展走向,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步入转型期。所以,对荆浩及其作品的探讨研究,从小处来说,可以加深对荆浩作品及其一脉相承的“北派山水画”的理解,从大处来看,可以引流到整个中国山水画历史中,是中国画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所做的研究,都是对史料的保存及补充,同时研究其背后的画学思想,也对现今的书画创作有一定的启发。当然,其意义及功用,也不仅限于此处只言片语中,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属抛砖引玉之言。

二、研究步骤

1.荆浩其人

关于荆浩生平,《五代名画补遗》中记载:“荆浩(约910前后[唐末五代])字浩然,河南沁水人。博通经史,善属文。五季多故,隐于太行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尝画山水树石以适,著山水诀一卷,藏之书府。”《图画见闻志》载:“荆浩尝语人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故关仝北面事之。有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图传世。’”因此,在荆浩画作真伪辨析中,刻有“洪谷子”字样的印章成为判断的依据之一。另外,荆浩笔墨俱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重的绘画观,也会体现在其画作中,成为另一辨析依据,同时,也加深理解中国山水画笔法用墨成熟演变过程中的一类风格形式的表现。

2.荆浩所处时代背景

现在的美术史学家,大都将荆浩当作五代后梁人,也有将其归入唐末山水画家范围者,如北宋郭若虚。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荆浩的生卒年不详,只知他在唐末为避战乱,隐于太行山洪谷,其所处可能跨唐、后梁两代,所以即可认为是后梁时人,又可说是唐末画家。总体来讲,荆浩处在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唐末农民起义失败,但也摧毁了唐代近三百年的统治,大一统的中国分裂为中原地区的五代,及其周边地区的十国。五代统治者,自梁至汉大多是沙陀族的游牧民,五代政权历时仅五十四年,期间大小战争数百次,因战争死亡的人,仅一次就多达十数万人。中原地区的五代社会,是继五胡十六国之后的又一次大劫难。(《中国山水画史略》,徐英槐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9页)

3.荆浩作品

(1)画论
荆浩画学著述,主要有《笔法记》、《画说》(传)、《山水节要》(传)。(《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俞剑华编著,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11页)其中《笔法记》最为人熟知。新唐书艺文志载:荆浩笔法记一卷;宋室艺文志:荆浩笔法记凡两见,一在小学类,一在艺术类。(《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前揭,11页)在《笔法记》中,作者假托与一智叟进行对话,在对话之中体现了一系列绘画主张。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核心思想,并随之展开“有形病”与“无形病”的讨论,提出“用笔四势”和“神妙奇巧”的品评标准,并针对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的“六要”说。《笔法记》与后期承延荆浩风格的郭氏《林泉高致》等,成为北派山水美学的基石,在美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北派山水画论研究》,前揭,16-17页)
(2)画作
现存荆浩的画据传有五幅,一般认为《匡庐图》、《雪景山水图》与文献记载的荆浩风格比较相似,较多地体现了其山水的大致风格。(《北派山水画论研究》,前揭,16-17页)《雪景山水图》现藏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是一幅山水立轴。画作通体缟素,寒林森然,有人马一簇,论文导读:地受到过荆浩的影响。以荆浩为宗师的北派山水几乎主宰了当时的整个山水画坛。北派山水从总体来说,经历了以荆浩为代表的开创期,“三家山水”为代表的全盛期,郭熙为代表的辉煌期以及从水墨到青绿设色的转型期和以李唐为代表的延续期五个时期,自李唐以后,总体来说趋于没落。(《北派山水画论研究》,前揭,16-17页)北派山水在历史
沿红栏杆小桥逶迤而行。在右下角有[洪谷子]三字篆书体签名。《匡庐图》现藏于台湾外双溪博物馆,是一幅大型山水巨轴,峰峦高耸,云壑飞泉,长松挺拔,村落古渡。章法流畅,如读李白的《庐山谣》。图上有[荆浩真迹之神品]六字楷书,据载为宋高宗赵构所提。(《中国美术史讲座》,李霖灿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09-111页)徐英槐在《中国山水画史略》中写道:“荆浩是一位在山水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山水画家,他的《匡庐图》是现存最早以皴法来表现山石形象的完整的山水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经唐前期和中期的发展,至唐后期,进入到了又一新的历史进程,即皴笔山水新纪元的到来。”(《中国山水画史略》,前揭,69页)

4.荆浩画作风格源流,传承演变

荆浩在当时名声称著,影响深远,历后世而不衰。关仝、李成、范宽都师荆浩而自成一家,他们三人被称为“三家鼎力,百代标程”,以至于“齐鲁之士,惟摹营丘(李成),关陕之士,惟摹范宽”。北宋的许多名家如燕文贵、屈鼎、许道宁、郭熙、王冼、朱锐等,一般都认为是李成传派。追本溯源,这些画家,其画法风格都源出于荆浩,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荆浩的影响。以荆浩为宗师的北派山水几乎主宰了当时的整个山水画坛。北派山水从总体来说,经历了以荆浩为代表的开创期,“三家山水”为代表的全盛期,郭熙为代表的辉煌期以及从水墨到青绿设色的转型期和以李唐为代表的延续期五个时期,自李唐以后,总体来说趋于没落。(《北派山水画论研究》,前揭,16-17页)北派山水在历史上的出现、发展及其没落,是中国山水画论上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而对于这种曾经辉煌一时终又没落的画派及其所代表的画法风格,对其进行研究和保存的必要性更为迫切。所以以北派山水的开创者荆浩及其作品分析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的探讨研究。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