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新闻报道美好乡村建设新闻报道中哲学深思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78 浏览:11275
论文导读:。物质是基123下一页
【摘 要】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千万江淮儿女、关乎安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作出的战略选择。没有美好乡村,就没有美好安徽,也没有全面小康,更没有现代化。新闻工作者只有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来采访报道美好乡村,才能在美好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
【关键词】美好乡村 新闻报道 哲学思考
美好乡村建设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下半年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对于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毫无疑问,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新闻报道也是我们各级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淮北日报社开辟专栏、专版,刊发系列报道和言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多形式、全方位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报道美好乡村建设,用群众的观点报道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客观看待美好乡村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报道美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把发展的观点贯穿新闻采访的全过程,理性看到美好乡村建设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早在2008年,淮北市就被纳入安徽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市,对市域范围2741平方公里进行了统一规划,淮北市的工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建设迅速崛起,一批批种植、养殖大户不断涌现。
淮北市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此基础上,淮北市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发展目标,以文明创建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略,以加强村庄规划建设为龙头,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大力实施规划建设、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兴业富民、土地整治、社会管理创新、基层组织和人才建设“六大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覆盖,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淮北市还提出到2016年美好乡村覆盖面达到50%以上,到2020年达到100%,努力将淮北打造成皖北一流、全省领先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淮北日报社精心谋划,就城乡统筹发展、“六大工程”等重点内容开辟专栏、专版,重点报道美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报道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将供水、公交等公用事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建设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营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内容,开辟“记者走进美好乡村”专栏,动态反映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情况。
在对全市首批37个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采访中,淮北日报社记者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整个采访过程。如该报记者对杜集区大庄村的采访,不仅以对比的手法采写了大庄村村容村貌的变化,还挖掘到变化的背后是该村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富裕的农民才有意愿和能力自筹资金改变生活环境。今年1至8月,仅在《淮北日报》头版“记者走基层 走进美好乡村”专栏就已刊发此类报道27篇,其中多篇稿件都坚持了发展的观点,看到了当前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效,写出了美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原因,分析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也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报道客观真实,有理有据,让读者信服,给读者以振奋。

二、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报道美好乡村建设

美好乡村建设的指导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涵盖了美好乡村建设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不可偏颇。在报道美好乡村建设时,我们也尽量兼顾这五大方面的内容。
《种植结构调整开启农民幸福之门》、《北湖南村别样乡村幸福景》、《石榴花红映榴园》、《“刘桥模式”受益失地农民》等一批重点报道便是这一报道思路的具体反映。物质是基论文导读:精神,充分发扬,集中民智,广泛听取民意。同时,美好乡村建设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需要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让农民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
础,物质决定意识。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农村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农业生产发展才会给农民和农村带来“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这几者之间虽然相辅相成、共融共生,但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不可颠倒或者混淆。
《百善现代农业带动一方经济》、《渠沟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陈集村昔日塌陷坑如今聚宝盆》等都及时报道了淮北农村多渠道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随着淮北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失地农民。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是摆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为此,淮北市通过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尽快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一大批农民成功就业,成为产业工人。《昔日东南飞今日凤还巢——濉溪经济开发区吸纳失地农民就业调查》、《招聘会走进南坪镇惠及农民受欢迎》等一批报道都真实地记载了淮北市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这一做法。

三、坚持用群众的观点深入报道农民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美好乡村建设是关系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美好乡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建成什么样、怎么建,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扬,集中民智,广泛听取民意。同时,美好乡村建设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需要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让农民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 因此,在美好乡村建设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始终突出农民的主角地位,深入报道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是报道农民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7ctime.com
报道农民是农业生产投入的主体;三是报道农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四是报道农民是农村事务管理的主体。发展农业生产,农民是主体,《众人拾柴火焰高——濉溪县韩村镇马店村美好乡村建设纪实》集中反映了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的主体作用。淮北市积极探索“四议两公开”的村民理事会运作机制,尊重农民在自治组织中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淮北市推行“四议两公开”,加强农村基层政治建设》便及时报道了全市这一工作的具体做法。
由于美好乡村建设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发现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一边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边是农民群众对美好乡村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对工作不理解也不支持,存在“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政府为群众谋福祉的惠民工程,不能忽视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和软环境配套,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新闻报道中,淮北日报社记者注重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加大政策宣传引导报道力度。《南山村美好乡村建设问计于民》一文介绍了该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开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墙等形式,将各级政府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及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宣传到位,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民风,让农民看到美好乡村建设的美好远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增强其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自觉性,变“要我建”为“我要建”,变“等等看”为“主动干”。南山村群众的主体意识增强后,主动配合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实现了数十户村民的和谐搬迁,主动让出宅基地作为村级公共活动场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美好乡村建设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论文导读:日报社)责编:周蕾上一页123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只有牢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来看待和报道美好乡村建设,用一篇篇精品力作来最大限度地凝聚群众力量,让农民看到应有的利益和实惠,才能保障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才能使美好乡村建设成为群众认可的民心工程。
(作者单位:淮北日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