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高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028 浏览:33624
论文导读:
摘 要:中国的经济形势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学生在有强大心理压力的学习状态中,可能出现不好的学习效果。该文通过对高职在校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得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数据,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的想法,揭示其社会根源,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问卷调查
1002-7661(2013)30-028-02

一、调查目的和调查问卷设计

2009年以来直到2013年,受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中国外贸环境日趋严峻,国内经济也受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到很大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特别是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改行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屡见不鲜。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待业在家。
目前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在校生面临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究竟目前的高职学生是如何看待就业问题的,他们的想法是否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可能发生的情况之一是,在校生将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以应付更加激烈的竞争。但是也存在相反的可能,禁受不起重压的人可能会采取放弃的态度,不再专心学习。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寻求一些专业外的途径来解决将来的生存问题,因此热衷于学习专业外的技能。另有一部分思想观念比较新潮开放的人则有可能不会受恶劣形势的影响,而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为了了解实际情形究竟是怎样的,就有必要做一些调查。我们因此设计了调查问卷,其中有如下部分内容:
“1、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参考选项有:A、有一份稳定的、比较轻松的、收入中等的工作;B、有点压力的、收入较高的工作;C、自己做老板,管理一家企业;D、没有任何想法,听天由命。
“2、您觉得最能体现职业成就感的是什么?”参考选项有:A、赚钱多;B、受人重视;C、技能高超胜过别人;D、工作内容有意义。
“3、您认为您本人找工作是否会很容易?”参考选项有:A、应该很容易;B、有点难度;C、可能很难找;D、已经有安排,完全不担心。
“4、您有没有想过自己创业?”参考选项有:A、决定一开始就自己创业;B、想要先给别人打工赚经验,再自己创业;C、目前不想,但可能会在适当的时机考虑自己创业;D、压根儿完全不想自己创业。
“5、您认为做商业类工作赚钱最重要的是什么?”参考选项有:A、要有技能和知识;B、要有人缘和社会关系;C、要有资本;D、要有胆量。

二、调查结果以及原因分析

1、第一个问题“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用上述调查问卷,我们对浙江某高职院校201普高生源和三校生源的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并整理了相关统计数据。针对第一个问题,普高生源的学生有38%选择A,34%选择B,28%选择C,无人选择D。三校生源的学生有33%选择A,31%选择B,31%选择C,4%选择D。两种生源的学生的选择情况高度相似,说明在学生性格和偏好方面,普高生和三校生并没有明显差异。基本上没有人选D,说明学生的工作心态都比较积极,很少有消极的情绪。

2、第二个问题“您觉得最能体现职业成就感的是什么?”

针对第二个问题,普高生源的学生有30%选择A,20%选择B,6%选择C,44%选择D。三校生源的学生有10%选择A,44%选择B,19%选择C,27%选择D。普高生和三校生都有较多人希望将来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受人重视,这说明他们都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也必然对教师给予他们的评价很敏感。同时都只有极少数人想在职业生涯中追求技能高超,说明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对自己普遍是不够自信的。在A项的选择上,两种生源的学生体现了差异,或许说明了三校生存在着更为保守的心理特征,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优于普高生。

3、第三个问题“您认为您本人找工作是否会很容易?”

针对第三个问题,普高生源的学生有12%选择A,66%选择B,18%选择C,4%选择D。三校生源的学生有4%选择A,48%选择B,40%选择C,8%选择D。两种生源的学生给出的选择居然如此雷同,大部分人选择了比较适中的“有点难度”,似乎只是验证了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原理。不过从另外两项选择的比例,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选择“很难”的人数比选择“很容易”的人明显更多,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普遍还是比较悲观的。论文导读:)就业阶段社会大众对高职学生的歧视。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明确要求高学历或者好的毕业院校,等待高职学生的,仅仅是一些薪水极少的、或者风险极高的岗位,在这些岗位上看不到什么好的前途。随着经济形势恶化,现在甚至连这样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了。

3、对学生施加就业压力未必能提高学习效果高校教师在督上一页123下一


4、第四个问题“您有没有想过自己创业?”

针对第四个问题,普高生源的学生有6%选择A,30%选择B,54%选择C,10%选择D。三校生源的学生有38%选择A,54%选择B,8%选择C,无人选择D。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这个问题上体现了两种生源学生完全不同的择业观。普高生仅有较少人考虑自主创业,而三校生则大部分希望能自己创业。这似乎与我们一般的想法相悖。我们通常以为普高生由于受过高中阶段教育,基本素养更好,思想更开放,性格更灵活,但他们恰恰在问卷调查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随大流心态,对自己并没有太高的职业期望。三校生的创业愿望如此强烈,可能跟这类生源的家庭环境有点关系,因为这些学生多来自农村,而农村家庭一般有更强的创业精神。另外,三校生对待职场竞争的态度比普高生更为悲观、不自信,这也可能导致他们更想从自主创业上寻求出路。

5、第五个问题“您认为做商业类工作赚钱最重要的是什么?”

针对第五个问题,普高生源的学生有12%选择A,76%选择B,4%选择C,8%选择D。三校生源的学生有6%选择A,84%选择B,6%选择C,4%选择D。两种生源所有学生的想法体现了高度一致性。无论他们的性格和兴趣差异有多大,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缘和社会关系”是职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而“知识技能”、“资本”、“胆量”这些实际上都很重要的东西却被轻视了。这正好反映出现实中国社会中人们喜欢走捷径、不愿遵守规则的文化现象。学生们耳濡目染下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么一种事实,就是哪怕你再有钱、或者有知识、或者有胆量,如果在本地没有强有力的人脉资源,是无法生存的。虽然高职院校现在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技能,但学生并不太买账,仍然不太重视学业,这个现象可以得到解释了,原因就是学生们最重视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知识和技能。

三、较深层次的心理分析

1、高职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都没有对将来明确的打算,处于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状态。这可能有多方面因素。
(1)这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是一种社会大风气的影响结果,其实不光是高职院校学生是这样,其他各类大学生都是这样的。大学生中间普遍弥漫着一种享乐主义的思潮。
(2)中国的大学生很少接触社会,大部分的假期实习实践活动都是形式上的,因此他们暂时没能形成自己对职业的看法。
(3)由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高职学生没有自信能够在将来工作岗位上获得连续晋升,所以对将来自身成就的期望值普遍比较低,而较低的职业期望总是会导致消极的随波逐流的想法的。
(4)性别差异也是个重要因素,女性会更多地考虑家庭而不是事业,她们的想法往往比男性更为保守。高职院校学生性别比例在很多专业上都是失衡的,比如语言类、经济类专业,女生占据绝对优势,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大学阶段忙于谈情说爱而不是职业规划,在毕业时首先考虑的是组建家庭而不是开创事业。

2、高职学生心理状态普遍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可能有几个方面原因。
(1)过去失败留下的心理阴影。高职学生生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高考失败未能进入一本、二本;另一类是中职中专毕业的学生,中考就已失败未能进入普通高中,无论哪一类,都经历过学业上的失败,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
(2)大学阶段产生的新的挫败感。虽然就读于高职院校,但也要跟本科院校学生一样参加各种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由于学习风气总体较差,高职学生在这些方面总是显得更加困难。
(3)就业阶段社会大众对高职学生的歧视。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明确要求高学历或者好的毕业院校,等待高职学生的,仅仅是一些薪水极少的、或者风险极高的岗位,在这些岗位上看不到什么好的前途。随着经济形势恶化,现在甚至连这样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了。

3、对学生施加就业压力未必能提高学习效果

高校教师在督论文导读:
促学生学习的时候,往往自然而然地对学生施加各种压力,强调各种危机感。就业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这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一方面,强大的精神压力可能会造成恶劣情绪,而恶劣的情绪只会提升人对于娱乐的需求,同时不可避免地打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精神压力下,人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出于本能地,具有相似情况的学生会抱团活动以增加安全感,如果这个小团体中的主导人物是学习厌恶者,就会导致所有团体成员都不爱学习。
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制度造成的。全日制学生在上课阶段不被允许提前找工作,而上课阶段结束到实习阶段,只有短短一个月甚至两星期的缓冲时间,学生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可以实习的企业,不然可能就会受到学校老师的责备和惩罚。但是,即使是在毕业生供不应求的时期,要快速确定工作单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找一份工作需要的时间是越发不确定的了。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寻找工作本身需要一个漫长过程这个事实,并调整心态,学校也能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度过这个过程,就业对于学生的压力就可以减轻许多了。
参考文献:
艾尔·巴比(Babbie,E.)(美).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M].邱泽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6.
劳伦斯·纽曼(W. Lawrence Neuman)(美).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5版)[M].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
[3] 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希尔思(Sears).社会心理学(第10版)[M].谢晓非,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4] 戴维·迈尔斯(Did G. Myers)(美).社会心理学(第8版)[M].侯玉波,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5] 曹鸣岐,等.应用心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