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建设者如何成为名副其实建设者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75 浏览:12637
论文导读:
我省新闻界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对年轻新闻工作者极富针对性。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建设者,还得立足现实,在继承优良传统等方面多下功夫。
心怀“中国梦”
总书记呼吁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中国要在建党百年(2021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GDP再翻一番;要在新中国成立百年(2049年)之际建成“富强 、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梦”,是对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振兴中华”梦想的呼应,也是90多年来中国“民族复兴”梦想的传承。
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为“民族复兴”的梦想奠定了基础;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用改革代替革命,把全中国引向建设和发展,让“民族复兴”梦想的实践进入了快车道;以后、继承创新,接力棒一棒一棒传递,发展大好形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美国、日本、欧盟等经济均不景气背景下,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凸显出“风景这边独好”,创造了世界奇迹。如今,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离“梦”最近的时期。此时此刻,由新一代领导人发表梦想论,唱响的是主旋律最强音,展现的是中国薪火相传、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极具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新一代当家人的大智慧。在首次出国访问后,俄罗斯外交部国际学院东亚及上合组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问题专家维塔利 ·沃罗比约夫指出:“中国新领导层为治国大计找到了很鲜明、亮丽的形象依托。”而且“中国梦”还成功抓住了民众的注意力,让民众把它理解为复数形态的“中国梦”。如今随便和中国百姓交谈,对方都能说出自己想得到什么,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自己将来如何定义成功……13亿个“中国梦”在扩展。“中国梦”凝聚了民意,成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记者心怀“中国梦”,就是正确树立了“使命感”和“大局意识”,也就把握了社会发展方向,从而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记者心怀“中国梦”,就能强化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主体地位,从而牢记群众心愿,更好反映民众的心声。
坚守社会责任
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也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强化社会责任是党的一贯要求,是新时期的特别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说它是党的“一贯要求”,因为媒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它事关中国主流文化导向,事关国家文化安全态势,事关民族文化形象的塑造。那些病态娱乐文化完全违背艺术规律和美的规律,即把艺术当作一种单纯娱乐的效用式游戏的勾当,最终将让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枯萎,因此党对媒体工作一贯高度重视。
说它是“特别要求”,是因为近年来媒体人的观念在不断更新,认识在不断深化,但不论怎样变化,社会责任感都不应淡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告别了新闻被纳入意识形态轨道的非市场化时代,媒体人开始关注商品性,讲求经济效益了。特别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强化产业功能,这些都非常必要,但必须牢记,媒体自己的发展绝不能牺牲所承载的社会责任重托。媒体人追求自由没错,随着扩大开放的大形势,这些年自由度高了些,自主权大了些,而且还在发展进步,但媒体人的自由绝不能与自己应承载的社会重托相矛盾。从以上意义看,新形势下,强调社会责任感有着特别意义。
说它是“普遍要求”,是因为西方新闻界也流行着“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理论及时批评和弥补了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缺失,它强调新闻自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既承认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又坚持新闻自由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原则。虽然西方新闻界不乏奇闻、丑闻,但他们也是强调社会责任感的。比如,无一例外,他们对“客里空”(虚假新闻的代名词)、“帕帕拉齐”(偷拍照片和盯梢抢新闻者)、“赫斯特”(新闻大王)是批判,炮轰的。还有一个例子更为典型。南非摄影记者凯文·卡特拍摄了一幅题为《饥饿女孩》的作品:一、瘦骨零仃的小女孩饿晕在草原上,旁边一凶狠的秃鹫正虎视眈眈,随时扑出……摄影作品极具震撼力,因而获得了普利策奖。但后来有人质疑,为什么不去施救?而质疑声、批判声越来越猛,记者陷入了良心拷问中不能自拔,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年仅33岁。
因此,无论时空如何变化,新闻工作者都应正确论文导读:时机、节奏、力度,主动回应人民的关切,有效化解群众的疑虑。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监督形式,面对各种社会阴暗面,记者理应嫉恶如仇,无所畏惧,同时又不能意气用事,用感情代替理智,坏人坏事,自然应该“破”字当头,同时不应忘了“立”在其中,舆论监督的报道应该凸显建设性。一个老新闻工作者说:“一不小心,记者这
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而对火热的社会生活要勇于担当,不当“旁观者”,学作“当家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要坚守责任,不作消极“看客”,争当积极“建设者”,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改进作风文风
新闻工作强调建设性,就是要追求最佳报道效果,因此改进作风文风十分必要。
第一,坚持不懈做好“三贴近”。近年来,新闻界虽然持续进行过“三项学习教育”和“走转改”活动,但不可讳言,仍存在着远离实际、远离生活、远离群众的“三远离”现象。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改变“飘”在机关,浮在上面,泡在会中和关在家内的状况,一是要将身子下移:移到基层,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贴近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二是要将视觉下移:更多关注基层群众的喜怒哀乐,关注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让报道视觉聚焦一线的建设者。时代要求我们当好“建设型”记者,好新闻就在建设第一线。在那里,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只是发现。
第二,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主流媒体,任重道远。近年来,随着开放的扩大,的进步,改革的深化,热点、焦点问题出现的密度越来越大。而对热点、焦点,记者不能先自发热,当盲目肤浅的“追星族”和“起哄者”,而应热中有冷,尽力做好引领工作。要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好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主动回应人民的关切,有效化解群众的疑虑。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监督形式,面对各种社会阴暗面,记者理应嫉恶如仇,无所畏惧,同时又不能意气用事,用感情代替理智,坏人坏事,自然应该“破”字当头,同时不应忘了“立”在其中,舆论监督的报道应该凸显建设性。
一个老新闻工作者说:“一不小心,记者这个职业就会坑人,让人成了没文化的人,自己还不一定觉得。”新闻行当的门槛很高,工作的要求也持续居高。当一个媒体人是幸事,也是苦事。他不能懈怠,必须自觉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群众学习,要努力地去吃透上头,熟悉下头……还需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惟其如此,才能打好理论路线的根底,打好政策法规的根底,打好群众路线的根底,打好新闻业务的根底,真正担当起建设型记者的使命。
(黄鹤:武汉教育电视台;黄宁:湖北广播电视台;周明德:武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