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音像资料管理回顾与展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390 浏览:159424
论文导读:其中音频资源101.6万首曲目、视频资源8.9万小时;馆藏音像资料书目数据14万余条,并以每年近万余种的速度递增,成为该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图书馆界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音像资料中心。2音像资料业务管理工作的回顾

2.1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中国国家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

[摘要]回顾中国国家图书馆音像资料的和管理工作的历史,并针对该馆现阶段音像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音像资料;采编管理;典藏利用
1音像资料概念、出版变化与发展
音像资料,又称声像资料、视听资料,“是以电磁材料、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电磁手段或光学手段将声音和图像记录下来而形成的一种文献类型”。中国音像资料的出版主要分3个阶段,上世纪初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1979年为第二阶段,而1980年至今被称为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出版载体类型比较单一,主要以唱片(密纹和粗纹)为主,而1979年之后音像制品的载体变化非常大,盒带的问世打破近百年唱片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家用录像带的市场化使得唱片业由制作生产单一的音频产品向音、视频产品时代迈进。而20世纪90年代后,以CD为代表的光盘进入音像市场,特别是电子、激光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压缩技术、超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开始了激光读取数据和音、视频数字化的高科技时代,同时也使得音像资料的载体类型和信息记录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3]。音像资料的内容特征也具有了广泛性,从早期音乐、影视发展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医学、历史地理、人物传记、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领域都有涉及,因此,音像资料的概念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当年的局限,所有具有“音”“像”特征并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磁带、唱片、光盘、磁盘等视听载体以及虚拟的网络资源,应该都属于音像资料范畴。中国国家图书馆音像资料的建设紧跟市场、时代的步伐,经过30年的积累,目前,该馆馆藏实体音像资料近23万张/盒,各载体类型有密纹唱片、录音带、录像带、高密度视盘、激光视盘以及光盘等;网络资源有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搜客有声图书馆、网上报告厅等[4];更有自建音、视频资源,其中音频资源101.6万首曲目、视频资源8.9万小时[5];馆藏音像资料书目数据14万余条,并以每年近万余种的速度递增,成为该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图书馆界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音像资料中心。
2音像资料业务管理工作的回顾

2.1 机构设置和人员素质

中国国家图书馆音像资料的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借白石桥新馆的落成,专门成立机构(科组)并在馆舍内划出部分区域用于音像资料的采、编、阅、藏。配有三个视听室,一个基藏库房,并有录音室、设备间以及摄像编辑室,录音、录像设备品牌均为“JVC”,是当时最为先进的设备。人员方面主要从各部门抽调,层次参差不齐(个别人还是音乐、影视的发烧友),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新馆开放,接待读者需求。开馆后近十年,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音像资料及其设备还未普及,人们对这种新型文献的需求及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视听资料的读者接待量在全馆业务统计数字里是名列前茅的。

2.2 采访、编目加工工作

2.2.1 采访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音像资料的购置主要是通过购买和捐赠。当时国内音像市场刚刚起步,在品种和设备技术要求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时采访途经主要通过中图公司购买国外古典音乐、影视作品,主要都是唱片、录像带、LD视盘等。根据国内音像资料出版情况,购置部分语言学习及通俗歌曲等方面的录音带;与北京音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7ctime.com
像资料馆合作录制百余盒中国民族器乐曲、中国古典音乐的录音带;与电视台联系录制有保存利用价值的电视节目以丰富馆藏;另外接受日本政府捐赠的VHD视盘200多盘及播放设备;接受日本志鸟荣八郎先生赠送的2万张激光唱片等。21世纪开始接受国内出版社缴送,采访中文资料主要以缴送为主,同时购买一定数量的音视频资料以补充馆藏,外文资料仍然以购买为主。年入藏量从2001年的3 000余种(含外文)增加到目前10 000多种(不含外文),馆藏数量、载体多样、内容涉及面都居全国领先地位。
2.2.2 编目加工工作。音像资料的编目加工、书目数据的制作经历了人工卡片编目到计算机书目记录的过程,建立了音像资料书目数据库。20世纪80年代,音像资料的内容涉及领域及数量有限,唱片、录音带、录像带、LD激光视盘为主要载体,文献著录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分类标引主论文导读:设备更换成计算机,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为读者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即VOD点播,服务形式的改变,再次吸引大量读者,使得读者接待量达到一个高峰。2)集体视听服务。通过电视背投和投影设备播放影视作品。另外接受单位预约,可包场观影、学习。3)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查找需要的音乐选曲及影视片段,并复制成录音录像带或
要就是两大类,音乐(J6),电影、电视艺术(J9)。馆藏音像资料的索取号为架控制号,即根据载体类型代码加流水号。直至90年代光盘的出现,才替代了原有的录像带及激光视盘,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存储技术使得音像资料的载体类型向着多元化(实体与虚拟)方向发展。2001年,机构设置的变化及中国国家图书馆ALEPH系统的使用,加快了音像资料书目记录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步伐,进一步区分载体类型,编制著录规则及相应机读格式各个字段的使用手册,回溯、完善了音像资料书目数据库的采访、单册挂接以及馆藏信息,修改索取号的取号原则。内容分类、主题标引涉及中图法所有大类……截至2012年底,音像资料书目数据近14万条,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占有一定比重,另外,2012年《中国国家书目》将资源书目数据纳入收录范围。

2.3 视听阅览及典藏工作

2.3.1 阅览服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音像市场开始蓬勃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CD、VCD光盘的出版发行,丰富了市场需求。然而,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有限,因此,图书馆就成为人们学习和提高素养选择的场所。当时中国国家图书馆音像资料组的读者服务形式有:1)个人视听服务。设立专门个人视听室,为读者提供监视器和耳机等设备,由工作人员根据读者的需求在设备间通过录音、录像设备为读者播放音视频节目。随着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逐渐替代了单一化个人化的视听服务[6]。2000年,将个人视听室设备更换成计算机,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为读者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即VOD点播,服务形式的改变,再次吸引大量读者,使得读者接待量达到一个高峰。2)集体视听服务。通过电视背投和投影设备播放影视作品。另外接受单位预约,可包场观影、学习。3)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查找需要的音乐选曲及影视片段,并复制成录音录像带或光盘,方便读者使用保存。4)建立音像资料俱乐部(会员制)。将部分音像资料提出进行开架外借,定期向会员推荐馆藏优秀的经典音乐专辑、影视作品,并举办音乐沙龙,由本组人员或会员自己担任主讲,每期一个主题,培养了一批固定的用户群。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