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刍议刍议加强公共气象全面服务能力如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34 浏览:19820
论文导读:
摘要;为进一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公共气象服务前景和新局面进行分析、提升气象各方面公共服务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前景;提升能力;新局面
Abstrac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capacity, leading role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eorological cause, this articl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spect and the new situation of enhancement of the ability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Keywords: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spect; ability; the new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P41
前言:
加强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也是我国气象服务事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公共气象服务做的好,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就有利于我国繁荣发展,为我国的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快速发展。能否做好这项工作,有三个关键点:1,广大农民趋利避害的意识。

2.气象服务部门的研发实力和服务的主动性;3.政府部门的主导能力。

一、认清公共气象服务前景

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性公共服务范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是党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
科学分析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和新形势。 研究表明,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大,气象灾害的破坏程度将越来越强,影响将越来越复杂,应对难度将越来越大。
应对气候变化我省气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1.是省级层面还没有建立气候变化业务服务平台,气候变化业务工作所必备的框架、流程、标准和规范等还有待建立和完善。2.是气候变化科研业务团队建设还不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支专业化、多学科、高水平的队伍。3.是开放合作的氛围不够,尚未与有关部门建立充分合作的关系,与社会形成互动机制。四是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进一步提高。
二、如何提升公共气象各方面服务能力    1、抓短期临近预报:严密监视天气变化,今年汛期我们重点加强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及时制作发布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产品。做好短期气候预测和服务工作。完善预报值班流程,进一步提高预报质量。     2.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象服务中,预报的准确率是预报最重要和最核心的问题,如果准确率低,做出的气象服务效果就会较差,不仅起到的作用不大,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这也是目前气象服务业务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当今的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基础,在高性能计算机平台上完成的现代气象数值预报。 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和改进主要是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攻关的目标,而基层气象台站的任务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经验,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修订和释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评估报告曾指出,优秀的预报员在天气预报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数值预报模式10~12年改进的效果。由此可看出,培养高素质的预报人员并在预报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于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县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农村气象信息员的作用论文导读:建设;努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省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加大力度开展灾情收集、普查和重大气象灾害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服务覆盖面,特别是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8、进一步强化决策气象服务工
,全面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员培训工作。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电子显示屏、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启动气象应急预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重大活动和突发公共事件等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以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开展农业气象监测和田间调查。加强大风、暴雨、连阴雨、冰雹等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4、服务三农是重点:汛期气象服务的关键是农业气象服务,为了将今年“三农”工作和“三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为此局里成立了“三夏、三秋”服务领导小组,将为群众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相应的农时建议。及时联系村组,安装大喇叭确实把为农气象服务放在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5、及时开展灾情调查:每次灾情发生后,我们及时组织全县的气象信息员开展灾情调查工作,同时我局会派出相关人员深入实际开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6.加大基层气象台站队伍建设,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根据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合理设置业务岗位,实事求是地确定人员引进标准,培养选拔高级专门人才,并营造环境使其在综合观测、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基础和关键作用。

7、积极构建我省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加强气象应急队伍和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努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省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加大力度开展灾情收集、普查和重大气象灾害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服务覆盖面,特别是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宣传。
8、进一步强化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通过树立决策气象服务的首位意识,完善修订了《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规范决策气象服务关注重点,特别是明确规定决策服务产品的内容、形式和发送,认真研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增强决策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时效性,提高决策服务产品的质量。通过加强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气候的预测预报和服务,最大限度的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三、努力开创我省公共气象服务的新局面    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确立我省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目标。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公共气象服务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提高。    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公共气象服务的各项工作中。
1.是健全政府部门之间防灾减灾工作协调响应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
2.是主动联合有关部门,完善山洪、城市内涝、地质灾害、风暴潮、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气象衍生灾害的防御标准和措施,研究制定水利、农业、林业、国土资源、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启动预案的气象条件。
3.是提高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建立和完善以大型水库为节点的流域洪水预报方法,以县、乡为单位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报方法,以街、区为间隔的城市内涝预报方法,以连片农田为对象的农田渍涝预报方法,以市、县责任海区为划分的黄、渤海大风和海浪预报方法。
4.是完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逐步建成多种手段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综合运用、覆盖城乡、立体化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确保在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将预警信息发送到农村、山区、海上。
5.是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气象灾情普查和隐患排查,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评估,开展城乡规划、重大工程等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积极参与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以及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6.是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安全、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的影响评估。   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目标,完善专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海洋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城市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交通气象服务业务系统。   论文导读: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把为公共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进行安排部署,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将开发利用农业气象资源、防御和减轻农业气象灾害作为重点,结合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深化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为实现
以提高服务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为着力点,完善科技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立和完善防雷技术服务系统、公共气象影视节目系统、气象信息电话短信服务系统、网络气象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交通、铁路、电力、油田、海产养殖等行业的专用气象网站。
四.结束语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方向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把为公共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点进行安排部署,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将开发利用农业气象资源、防御和减轻农业气象灾害作为重点,结合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深化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科技服务,为实现社会的繁荣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秦大河,孙鸿烈主编.《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总论卷》.北京:气象出版社.

2、郑国光在第五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08.9

3、马鹤年,沈国权,阮水根,秦祥士等.《气象服务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4、许建民,孙家栋.《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第四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