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预习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22 浏览:24410
论文导读:
【关键词】预习 预习兴趣 预习方法
0450-9889(2013)07A-0084-02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到了中高年级时学习差异就开始越发明显,而进步迅速的学生往往都是在课前做过预习工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预习可以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也正是这种状态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思维活动方向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但要从小做起,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下是笔者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些实践方法。

一、激发预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1及时评价预习过程。要激发学生的预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如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教师可以强制要求学生预习,每天给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然后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在评价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学生对预习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可借鉴之处,从而激发和维持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思考的主动性。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内容时,开课后教师提问:“大家都预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问题自己可以解决?”学生纷纷回答,如小数点要对齐、数位要对齐等。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说说还没解决的问题,并将学生没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接着再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有时也会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解决疑惑,同时根据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度、“疑问”的数量与质量、讲解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这样的课堂,学生说得多、想得多、体验得多、交流得多,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体会到预习带来的乐趣,就不会再把预习当做无聊的事了。
2充分肯定学生的预习结果。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肯定,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预习中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内容时,提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体会它的用处广泛。课堂上,笔者发现有一位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他不仅列出了一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还说出了认识百分数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此,笔者及时在班上表扬了该生的做法,对他的这两个闪光点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使该生既知道这样预习的方向是正确的,而其他同学也从中学会了预习的方法。有了这样的体验,相信预习已经内化为该生的自觉行为,同时对其他同学也是一个榜样和触动。

二、及时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拓展课外知识

数学学科就像语文学科一样,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讨论中,做过预习且有丰富课外知识的学生往往可以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或是一语惊人,这种成源于:论文库www.7ctime.com
功使他们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引来同伴羡慕的目光,从而带动其他同学也加入到课外阅读的行列中来,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笔者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展现,进行及时激励的同时还引导其他同学向该生学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在“大问题”教学模式下有一位学生提出了问题:下水道和井盖为什么是圆形的?一学生回答:“因为圆的井盖的受力比较均匀。”如此有创见的观点,赢得了其他同学的热烈掌声。对此,笔者抓住机会问学生:“你怎么会想到这一点的呢?”该生回答说是看课外读物时偶然获得的知识。笔者对该生的表现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借此告诉全班学生:“该生之所以能提出如此有创见的观点,得益于他平时在课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见,积累课外知识对于预习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学习。”由此,全班同学都从中得到了启发和教育。

三、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再经过不断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在预习时获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在教学“圆柱的认识”内容时,有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认识的生活中的圆柱。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主见的观点:为什么很多大桥的桥墩都是圆柱形的?这时,笔者就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由于学生在预习时就对圆柱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充分讨论,很快就能认识到:这是因为圆柱的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它可以减少水流的阻力,更好地保护大桥。得出这样的认识是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后有目的地观察琢磨出来的。如果学生没有经过预习、观察和思考,就不能论文导读:体化到实际中,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如对“长方体认识”的预习中,笔者指导学生先在生活中找长方体,如包装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线、面等,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便于课堂上的进一步研究;还可以让学生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如预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
很好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分别教给学生不同的预习方法。
1概念课的预习。让学生先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再细读内容,动手圈画知识要点及概念的关键词,做好标注,并且还可以举例来理解概念。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如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钝角,就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到实际中,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如对“长方体认识”的预习中,笔者指导学生先在生活中找长方体,如包装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线、面等,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便于课堂上的进一步研究;还可以让学生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如预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引导学生与其他已知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找出联系与区别,以形成知识网络。
2计算课的预习。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作为例题,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就可以试着做习题,检验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的漏洞,又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侧重点。
3操作课的预习。新课程的实施,使得数学课中多了很多动手操作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可适当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提醒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如布置学生预习“圆的周长”内容时,提醒学生在预习时就要注意准备好课堂学习材料,以便上课时更加从容自如。
总之,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进去,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