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报纸报纸一审管理作用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016 浏览:11117
论文导读:
报纸编辑一般采取三审制:部主任为一审,副总编辑为二审,总编辑为终审。报纸三审,既有把关意义,又有管理意义。这里侧重说说一审的管理意义。
一线采编的专业管理最大量的是通过一审实现的。一审处在带兵的最前沿,是采编的第一道专业示范岗。什么可以通过,什么不能放行,什么需要改动,都在一审笔下体现得明明白白,一点都不容含糊。一审通过,就是对前期采写、编辑、版面安排的肯定;一审改动,是对相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调整;一审否定,是对被否定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禁行。这种日常流程,像学校里的作业批改一样,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对采编队伍有手把手的专业培训意义。这种培训,日复一日,有持之以恒的功效;这种培训,潜移默化,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种培训,看得见,摸得着,有实践第一的功效。发挥好这些功效,对专业管理的优化是大有益处的。
审校管理,首要的是舆论导向把握上的示范。把握舆论导向要有3个意识:一是大局意识,二是政策意识,三是责任意识。一件新闻作品能不能发、什么时候发,不仅取决于新闻价值,而且取决于新闻发布后对大局的影响,也取决于新闻的政策含量。对于不利于大局和偏离政策的新闻再抢眼也不能放行。新闻纸是特殊的文化产品,既有正确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又有体现市场价值的商品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握这二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新闻纸走向市场后,对媒体的责任意识要求更高了。所谓责任意识,就是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毋庸讳言,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我们的媒体往往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忽视社会效益。有偿新闻、软广告等就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产物,一审把关能不能把这些挡在版面之外,是对媒体人政治素质的严峻考验。
审校管理,也是实实在在的一种作风示范。一审把关严谨,基层编采队伍的作风必然严谨,反之亦然。审校之笔就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决定着采编人员的运作方向和作风养成。比如材料稿和会议新闻,现在已经成为新闻纸上的病瘤。这种新闻垃圾是比较好识别的,新闻人一眼就能看出,但是,为什么很容易识别的垃圾反而会大行其道呢?关键就在于把关不严。试想,这种新闻垃圾出一毙一,出二毙二,谁还会再写。反之,这种垃圾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上报端,谁还愿意下基层费力气去抓活鱼。作风示范,应该着重3种文风的培养:一是鼓励记者深入一线,多采现场新闻,文风求实。二是鼓励编辑精编稿件,忌长忌虚,文风求精。三是鼓励评论员言之有物,言有新意,远离套话,文风求真。
审校管理,要在全体采编人员中提倡“敏感注意”。所谓“敏感注意”,就是在政治、政策、观点、程序、事实、数据等敏感关节点上多一分注意,多看一眼。往往就是这多看一眼,把差错看了出来。多看一眼的敏感注意,要成为全员风气,就要提倡关口前移。所谓关口前移,就是不能形成把一切都推给终审的坏习惯,要层层设关,层层把关,依靠整个团队的力量严守关口。报纸是靠大家办的,总编辑再有能耐,也有老虎打盹的时候。把什么都往终审关上推,是很危险的。一审是第一道关口,关口前移,就是要强化一审的责任意识,守住前沿阵地。
审校管理,要在加强学习上下功夫。新闻是一种杂家艺术,新闻专业的博学性比较强,要求从业者掌握广博的知识。新闻来源于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新闻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读者对象,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是见多识广的杂家。新闻姓新,每天面对的是层出不穷的新形势、新政策、新事物、新观念,要跟上这些新变化,就要靠孜孜不倦的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质。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爆炸成为常态,知识的更新非常迅速,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抓紧学习。要当好一审,就要先学一步,多学一些,保持对新东西的敏感。先学了,多学了,体现在审校工作中才有准确度和权威性,才能让人信服。一审的说服力不是靠职务,而是靠学识。有学识的编辑队伍才能办出有见识的报纸,而学识来自学习。
审校管理,要抓好讲评环节。审校讲评是对一线采编人员的业务指导,是媒体加强采编业务建设的一个好办法。审校讲评,讲的是自家报纸的业务,评的是自家编采的得失,贴近采编人员的切身业务,是对一线采编的直接评价,比较受采编人员重视的。审校讲评的注意力一般要集中在4个问题上:一是新闻策划力和执行力,二是稿件采编质量,三是版面实现力,四是采编作风和文风。讲评要论文导读:论事最大的不足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要提高讲评水平,必须从理性升华上做文章,评在微观上要评得具体,讲在宏观上要讲出门道,通过讲评要对新闻业务带规律性的东西有认识上的提高。(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责任编辑:邰山虎源于:论文
得失兼顾,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切忌一味批评,搞得人人自危,士气低落。审校讲评针对性很明确,一般不会出现空对空的问题,但容易犯就事论事的毛病。就事论事最大的不足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要提高讲评水平,必须从理性升华上做文章,评在微观上要评得具体,讲在宏观上要讲出门道,通过讲评要对新闻业务带规律性的东西有认识上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方新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