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耕作宁夏现行耕作模式对气候适应性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803 浏览:60871
论文导读:
【摘 要】雨量的减少虽然对广大的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不利,但温度的增加反过来增大了光合潜力,从而为农作物增产创造了条件。这一共同趋势近年来显著促进了宁夏耕作方式的改变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突出表现为一下耕作栽培方式,有力促进了宁夏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耕作方式;气候;适应性

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水稻旱作栽培是水稻在旱田水浇条件下的栽培法,通过选的、育苗、整的、施肥、移栽、田间管理、出穗成熟、收获等步骤完成的。它不仅解决了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而且解决了易涝地种旱粮不收、种水稻缺水的问题。1公顷旱作水稻比普通水田水稻节水6000~9000t。水稻由于旱作后根系发达,故可节约化肥1/4~1/3,稻米品质显著提高,口感极佳。
宁夏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水稻新品种,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控灌技术,推广面积达到70万亩。特别是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后,宁夏水稻亩产增加70公斤以上,亩节本增效约150元以上。再加上其他优质大米生产配套技术使用,“宁夏大米”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的12项指标,绝大部分都达到农业部“优质米”行业标准,成为国家优质农产品。
宁夏还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研究并推广了“水稻轻型栽培技术”,即春季将稻种直接旱播入水稻本田中,利用土壤底墒使稻种发芽出苗,到秧苗长到5至6叶时才适当建立水层,开始田间常规管理。它不仅比播后上水直播稻节省灌溉用水20%~25%,而且可以简化水稻生产中的操作程序,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便于机械化生产,节本增效显著。仅2005~2006年,累计示范水稻轻型栽培技术86419亩,水稻幼苗旱长轻型栽培技术平均亩产656.7公斤,合计亩增效285.7元;与插秧亩产基本持平,比插秧亩节省成本60元左右;水稻播后上水轻型栽培技术平均亩产645.3公斤,比常规直播平均亩增产114.9公斤,合计亩增效207.8元。水稻.轻型栽培技术既简化了生产环节,又有使水稻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和节水效果显著的特点。宁夏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65万亩,平均亩产达725.3公斤,从而使宁夏水稻的旱育稀植率达到总面积的60%,为提高水稻亩产创造了有力条件。此技术配以轻型栽培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结束了稻区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双脚浸泡烂泥田”的历史,具有省水节本增效的功能和意义,是宁夏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

二、改麦子—玉米套作为玉米单种

水资源短缺是宁夏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这一实际,宁夏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压减旱作小麦,扩大玉米播种面积。小麦套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一度成为宁夏引黄灌区主要的耕作方式,创造了吨粮田奇迹。但小麦套玉米的耕作模式全生育期灌水次数多,需要消耗的量的水分,而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黄河水量的限制,充分发掘利用天然降水资源是宁夏农业的根本出路。而玉米在生长发育期间对水分和热量的需求与自然供给基本同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降水和热量资源的优势,从而,玉米单种单收在宁夏引黄、扬黄灌区逐步盛行,有效地减少了灌溉用水,符合节水大方向,具有广泛的生命力。2011年,宁夏自治区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压旱作小麦,扩大玉米种植面积至373.6万亩,完成计划的103.8%,较2010年增加30.8万亩,增长9%。其中。灌区212万亩,山区161.7万亩。灌区套种玉米110.9万亩,山区地膜玉米98.4万亩。品种以正大12号、沈单11号、宁单11号等11个品种为主。

三、地膜覆盖耕作栽培方式

宁夏南部山区在1986年引入玉米地膜覆盖技术,1987年进行大面积推广,并列入温饱工程实施。1996年,宁夏将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列入宁夏重大项目进行大面积推广。近年来,宁夏南部上区开始推广农田起垄覆膜维集水种植技术,通过在田间修筑沟垄,垄面覆盖地膜,使降水由垄面(集水区)向沟内(种植区)汇集,实现尽可能多地接纳天然降水,储存于土壤中,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并通过覆盖地膜来减少蒸发,调节土壤温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近年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即变地膜覆盖垄上种植为垄沟种植,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大小垄全地面覆盖地膜,充分纳蓄玉米生长期的降水,特别是春季10mm左右的微小降水,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论文导读:达到增收富民的目的。宁夏的设施农业自2006年开始提速发展,至2010年年底,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5.7万亩,大中拱棚41.33万亩,设施果树7.43万亩,设施花卉1.76万亩。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到了适合区域气候土壤特点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向,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银川平原灌区以日光温室发展为主,宁南山区
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并使玉米适种区的海拔高度提高100m左右,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旱作农田采用双垄面集雨种植,使作物在全年生长期对有限降雨量实行时间与空间的有效富集,产生水分叠加效应,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目前,全区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

四、现代设施农业耕作方式

气候变暖更加丰富了宁夏的光照资源,但水、热、光、土资源组合不协调,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将这些自然资源有机配置起来,能够加快该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设施园艺恰好是最佳配置方式。实践证明,温室大棚靠着透明的薄膜和保温防风的墙体结构有效地利用了光热资源,克服了风沙与严寒,再加上配置灌溉设备,使干旱带有了绿色天的。只有设施园艺才能在该类型土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不受大自然灾害影响。发展设施园艺极有潜力。因此,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只有大力发展设施园艺生产才能保证山川秀美工程顺利进行,才能达到增收富民的目的。
宁夏的设施农业自2006年开始提速发展,至2010年年底,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5.7万亩,大中拱棚41.33万亩,设施果树7.43万亩,设施花卉1.76万亩。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到了适合区域气候土壤特点的设施农业发展方向,突出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银川平原灌区以日光温室发展为主,宁南山区以大中拱棚为主,露地蔬菜集中在外向型脱水蔬菜加工营销集散地中卫,平罗和贺兰,山川共济向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更高的设施果树转型,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80%。总面积由2006年的0.5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34.16万亩,5年增长了62倍。就我区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来看,增长速度在全国设施农业发展史上都是惊人的,创建了小省区做大产业的发展模式。
总之,从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程度来看,目前如何使宁夏农业生产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持续发展下去,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