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由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方略反观日常古典诗歌教学-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36 浏览:61224
论文导读:技能。复习中,教师也按照这一体系逐个进行。(二)技巧在此复习方略中,技巧是宗旨,技巧即答题技巧。如炼字类题型,分析某一字、段表达效果时,可从修辞手法、词性等角度入手,先将这一字放入句中分析,再放入诗中分析等,这样的技巧既好掌握,又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会归纳一些答题的术语让学生记忆,哪一类型题用哪些术
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点之一,不仅因其是传统文化精华需更好地继承发扬,也因其可较好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素养。就目前笔者所在地区而言,此考点在复习中教师们都分配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做大量的题,但学生高考的平均分并不理想。这其中当然有本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文化积淀相对薄弱等客观原因,但就语文教学这一块,也有不少值得反思之处,本文就此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看法。

一、目前本地区普遍采用的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方略

目前供高考

一、二轮复习的资料繁多,综合各地编纂的复习资料,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特点如下:

(一)体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纂通常以高考题型为线索,将诗歌鉴赏分为六部分:概述、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技巧等。每一部分中,先以近两年的高考题为例,分析考点、命题指向,总结一些规律方法;再以高考题为真题示例,主要注重答案的规范性;最后再以练习题强化技能。复习中,教师也按照这一体系逐个进行。
(二)技巧
在此复习方略中,技巧是宗旨,技巧即答题技巧。如炼字类题型,分析某一字、段表达效果时,可从修辞手法、词性等角度入手,先将这一字放入句中分析,再放入诗中分析等,这样的技巧既好掌握,又有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会归纳一些答题的术语让学生记忆,哪一类型题用哪些术语,都有一个大概的分类,目的是让学生答题规范化,在考试中扣紧采分点,提高得分率。

二、对方略的几点思考

(一)方略的特征

1.更多讲究技巧。如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这一部分里,资料会以表格或其他方式列出诗歌创作常见技巧,如对比、虚实、情景关系等,目的是以理论统领实践。学生掌握了一些技巧的理论,再运用到训练的实践中。很明显,这样的方法对于基础积累较好的学生是很有效的,但对于积累相对贫乏或悟性差的学生却有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只得生拉硬套,最后即使能够写出答案也是词不达意。
2.设计点着眼于提高高考得分率。方略的设计者们有着明确的方向性、目的性,他们的设计着眼点就是提高高考得分率,这一设计合乎目前高考的规律和特点。

(二)方略的前提

方略有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前提,即技能的培养应建立在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前提铺垫得不很扎实,学生就很难掌握这些技能,或者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只会背名词术语,见了诗歌就一股脑套上去,张冠李戴。这个前提就是日常古典诗歌教学。

(三)方略的效果

如何让此方略有最好的效果摘自:7彩论文网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恐怕还得回归到对日常古典诗歌教学的反思上来。

三、日常古典诗歌教学与高考复习教学的区别

日常古典诗歌教学与高考复习教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有一致的地方,如对学生进行练习题训练是二者都有的方法,只是进行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是二者共同的目标等。日常古典诗歌教学必须为高考复习教学做好铺垫,这也是评判日常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标准之一。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

日常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无知”到“知”再到“深知”,或者说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高考复习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总结”到“回顾”再到“强化”,进而达到掌握技能的目标,或者说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过程。所以,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才是符合实际的。日常偏重于感性,高考偏重于理性。

(二)教学目标不同

日常教学应有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其中直接目标与高考复习时不同。日常教学的直接目标应是大量积累,其次是体悟能力的培养,而高考复习的直接目标指向较单一,就是掌握各类诗歌的答题技能,抓住采分点,高考时得到应有分数。日常重量,高考重技。

(三)教学重点不同

日常教学重点设计与高考复习时不同。日常教学中可根据诗歌的个性特点酌情设置一到两个重点,不可面面俱到,而高考复习的重点则由方略中的内容决定,或者欣赏语言,或者鉴赏技巧,而且重点的突破通常建立在对一首诗歌由意象到感情,由语言到技巧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故日常教学是化整为零,高考复习是化零为整。

(四)教学方法不同

日常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应尽量多样化,如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译诗练习、仿写练习等;高考复习方法较单一,教师讲解例题总结规律,学生拿着规律进行实践练习以强化技能,是一个由例题到规律再由规律到练习的过程。日常重引导,高考重训练。

四、对日常古典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上述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就日常教学如何为高考复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实现二者的共同目标,既能提高得分率,又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有几点思考:

(一)积累是日常教学的立足点

我国一向有利用诗词陶冶性灵、提高人品的传统。要达到这一目标,积累是前提,只有具备了“量”的积淀,才能保证“质”的体悟。当学生可以由感性到理性,由兴趣到自觉体悟诗歌时,审美情趣自然浸润其间,陶冶性灵便也水到渠成。积累的方法要多样化。背诵、默写是最基本的方法。学习古典诗歌,第一方法是背诵、默写,这也是理解内化诗歌的好方法。我国民间三岁孩童即可诵读“床前明月光”、“锄禾日当午”,虽然孩子们不能理解诗歌的内涵,但这并不妨碍诗歌成为他们有限知识中的一部分。古典诗歌的背诵不一定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反而大多数情况下是背诵到脱口而出之时,蓦然发现已是理解之日。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落实背诵、默写是第一要务,要想尽各种办法将“背诵”进行到底。
迁移是积累的又一种方法,同时迁移也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或补充新知识,如以同一诗人、同一内容为迁移点,“温故而知新”,或以诗歌内容情感为迁移点调动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阅历等拓展补充。

(二)体悟是日常教学的侧重点

“诗”是“情”的产物,其言情、言志、言理,如果没有学生的体悟,诗歌对学生来说就是苍白的、缺乏生机的。但体悟与兴趣又是不可分割的。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诗氛围是语文论文导读:。只有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兴趣,也才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训练的过程正是进一步深化体悟的过程,也是审美情趣提升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的交流或书面表达的交流都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重要的是让他们先有情感、思想,其次才是对情感、思想的整理,即表达的规范化。
教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好途径。由于古典诗歌在字词理解上的障碍以及学生固有的情感淡漠、审美情趣缺失等原因,激发培养学生的学诗兴趣实非易事,但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想各种办法,如以感观方式激发兴趣、通过举办各类有关诗歌及诗人知识的赛事激发兴趣等,营造良好氛围的过程就是学生体悟能力的提高过程。等待,也是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古语云:学之道在于悟。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在“体悟”中提升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诗歌有些个性化的解读,教师对此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然后给予合情合理的引导。那种只按照教参框定理解的方式是值得反思的。

(三)表达是日常教学的常规

表达是指学生的表达,以口头表达为辅书面表达为主。学生在体悟充分或不充分的时候都可以表达出他的所感所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课下作业中安排恰当而丰富的表达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必需的。其实,表达是一种训练,但这种训练绝不是纯技巧性的训练,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表达非常不规范,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给出一个规范化的答案以完成教学任务。规范化是最终的目的,但绝不是日常的方法。只有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兴趣,也才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训练的过程正是进一步深化体悟的过程,也是审美情趣提升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的交流或书面表达的交流都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重要的是让他们先有情感、思想,其次才是对情感、思想的整理,即表达的规范化。
在安排表达活动时,对活动精巧的设计是关键。2008年10月,余映潮老师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新世纪中学的一堂课就很有借鉴性。余老师当时讲的是“近体诗二首”(《山居秋暝》、《登高》) 。一堂课,余老师的设计就没有离开学生的表达,从诵读到默读,再到余老师设计的一个比读练习,学生一直在表达、活动。这里我想说的是余老师的那个比读练习, 余老师在屏幕上先打出了这样几行字:
《山居秋暝》——写美,自然美生活美心情美。
《山居秋暝》——一首隐居者的情歌
《山居秋暝》——一种闲适潇洒
《山居秋暝》——一种诗情画意
《山居秋暝》——一种迷醉自然的感受
《山居秋暝》——一种悠然的陶醉
《山居秋暝》——意象纯美
《山居秋暝》——全诗表现出清雅的格调
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几句的句式来写出对《登高》的感受。这一活动非常巧妙,照顾到了学生的不同层次,照顾到了学生的不同感受角度。

(四)审美是日常教学的宗旨

日常古典诗歌教学是一个寻美、审美、求美的过程,“美”是诗歌教学的宗旨。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说:“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以诗歌为契机,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培养学生的文艺审美能力、生活审美能力,进而才可培养学生有情、有爱、有善、有美的生活态度。
审美应贯穿到诗歌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背诵、默写等表面上看起来操作性、技巧性很强的训练,也渗透着审美的成分。古典诗歌都是有韵律的,节奏美、韵律美,随着学生的一遍遍诵读内化为他们的语感就是一个审美过程。汉字这一表意文字本身就蕴含着美,用笔默写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的享受。审美是诗歌教学中教师的根本理念,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或者说教师应该有较强的审美敏感度,教师对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赏析是可以感染学生的,教师以自己精炼而诗意的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最有效的示范。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是诗歌教学的课堂语言需下一番锤炼的工夫。同时,教师应抓住实践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把对审美能力的提高落实到动口、动手的训练中,教师一味地“教”或“讲”不会切实“教会”学生审美。古语所说“教之道在于度”也许就是如此。
“披文以入情,携情以入诗。”古典诗歌是情的凝聚、美的升华。海德格尔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啊,生活可以没有诗人,但不可以没有诗意。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才能谈到诗意的生活,有诗意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生活,利用好古典诗歌教学为今天的学生准备精神食粮对国民、对社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能欣赏诗的人绝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