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散文翻译中意境美“三层次”再现-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18 浏览:20563
论文导读:
摘要意境美的再现是实现成功散文翻译的重要因素。散文意境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复杂结构。根据宗白华先生的“三层次”说,散文中的意境创造需要有真实与真诚的融入、生命的灌注和灵趣,并善于处理景、物、我三者的关系。基于散文意境的创建结构,本文从情感的传递、意象的翻译和想象的生成三个方面对散文翻译中意境美层摘自:7彩论文网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次再现的技巧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散文翻译意境情感传递意象翻译想象生成
:A
意境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话题,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任务和困难所在。散文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如何在译文中成功再现原文的意境,使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披文以入情,产生丰富的想象,得到美的享受是散文译者不容回避的课题。本文从情感的传达、意象的翻译和想象的生成三个方面,分层次地对散文翻译中意境的再现技巧做研究和探讨。
一散文意境的美学特征
与诗歌意境相比,散文意境具有如下独特的特点:散文意境侧重于“写境”。它偏重于实情实景的叙述,特别是对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散文意境的基本美学特征在于以求“实”之境传达融“情”之“理”,使读者阅读散文时如入真景,如临实境,继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生活的启迪。
二散文意境的创构层次
1真情真景的融入
散文家黄河浪的名篇《故乡的榕树》就是以真实和真诚创设意境。作者还描写了故乡的风俗人情,如关于老榕树的传说,女人们在榕树下烧香求神等。所有的描述都是“真景物和真感情”的融入,因此整个作品成功地营造了意境:故乡的榕树一方面牵动着游子思乡的情怀,另一方面自然的美景沁人肺腑,使人心旷神怡。
2生命情调的灌注
散文作为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在创造意境时需要通过各种意象的构建,来呈现一种跃动蓬勃的生命感。鲁迅的散文《秋实》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枣树、空间、群星、小花、繁霜以及飞虫等。作者借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统治阶级强者、恶者的憎恶;对弱者、善者和战士的同情、赞美,全文荡漾着作者的生命热情,涌动着生命的情调。
3灵趣的飞扬
散文意境就要追求这种既自然随性而又难以言说的美感。散文家张晓风在《山水的圣谕》中写道:“剪水为衣,博山为钵”;“叩山为钟鸣,扶水成琴弦”,这些充满灵趣的意象,很容易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让人体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真爱和饱含生命趣味的灵性。
遵循宗白华先生的“三层次”说,散文意境的创构主要在于作者真情的投入、充满生命力的意象描写和唤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因此,散文翻译中意境美的再现关键就是情感的传达、意象的翻译和想象的生成。
三再现散文翻译中的意境美
1情感的传达
情感可称得上是散文的灵魂。散文翻译要想实现意境美的再现,首先就要进行审美情感的传达。要传递原作的情感,译者需要采取移情法。“移情”一词最先是由德国哲学家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提出来的,意为“把情感渗进里面去”。刘宓庆认为,所谓“移情”就是移置“自我”(主体的生命活动)于“非自我”(对象的形象)。具体说来,首先译者要深刻理解原文并识别原作的情感,然后在遵循原作的前提下,使自己沉浸在原作所要传递的情感中,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继而以情译情,将其转化成文字进行翻译表达。在移情过程中,译者的领悟能力是关键,对原文情感基调的把握直接决定了译文的选词和用词风格。
例1: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译文: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I like being in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As it is tonight,basking in a misty moonshine all by myself,I feel I am a free man,free to think of anything,or of nothing.All that one is obliged to do,or to say,in the daytime,can be very well cast aside now.That is the beauty of being alone.For the moment,just let me indulge in this profusion of moonlight and lotus fragrance.
这一段是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剖析了作者对自我与自然和现实之间似是而非的关系。末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无奈之意跃然纸上。看似“淡淡的忧愁”,实则烦闷郁结心中。如何将这种“外淡内浓”的审美情感传递到译文中去,是译者需要着力考虑的。译者首先在用词上细心选择,在译文中保持了原文文字简练自然的特点。如将“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翻译成“I like a serene and peaceful life,as much as a busy and active one;I like being in solitude,as much as in company.”的对称句式,用词简单,并且将“热闹、冷静、群居、独处”作了灵活处理,使整个句子同原文一样保持了一种均衡美和对称美。读来清新自然,却能感受到作者压抑下的愤懑。“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译文翻译为“all that one is obliged to do,or to say”,“oblige”指“make it necessary for someone to do something”(强迫,被迫),做到了与原文情感一致。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