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防御性防御性悲观及其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启迪题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3212 浏览:50315
论文导读:
【摘 要】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出发,引出孩子们中间存在使用防御性悲观的现象,并对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基本成分和应对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最后阐述防御性悲观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防御性悲观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 教育心理学 启示
1006-9682(2012)12-0053-02
一、引 言
在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会面对这样两种类型的学生,当面临比较重要的考试时,一类学生似乎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自己在考试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取得自己相对满意的成绩,一切好的结果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一旦如他们自己所想,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成绩时,他们会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如果他们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时,他们会归因于考试时运气的不好、试卷的难度过大等外部因素;一类学生似乎有些“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一定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相对满意的成绩,一切不好的结果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一旦他们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时,他们会归因于自己的运气比较好、老师改卷的尺度比较松等外部因素,如果他们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时,他们则会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第一种类型的学生定义为“乐观者”,其较为乐观和积极,即使在学业过程中取得了不理想的成绩也不会被打击;将第二种类型的学生定义为“悲观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性和主动性不强,经常容易悲观和失望,耐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其实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类学生似乎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当他们面临学业考试时,一方面对自身的期望和要求很低,做好最坏的打算,而另一方面并不因此而悲观失望,甚至一蹶不振,而是积极的去寻找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努力去弥补。这样即使他们依然得到了最坏的结果,仍能从这样的事情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不断促进自我的完善和成长。这类学生在面对考试的过程中,实际上使用了防御性悲观的应对策略。笔者试从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和基本成分出发,探讨防御性悲观的应对过程,及其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二、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和基本成分

防御性悲观最早是由Norem等人于1986年提出的,是指那些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新的相似情境时仍然设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前文所说的个体便被研究者称之为防御性悲观者,而他们所使用的策略就是“防御性悲观”。[1~2]
一般认为防御性悲观的两个基本成分是消极期望和反思性。消极期望是指个体在学习和任务前为自己设置低期望,这种期望的标准是安全的可以达到的目标,设置较低较安全的标准是反对对个体能力的判断,减少不充足的判断造成的对自我价值怀疑的可能性,例如有些孩子在考试前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反思是指个体将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一切结果都考虑到,并将一切可能的结果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采用反思的个体会承认并仔细思考他们的忧虑,这种思考过程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更少的焦虑和更多的对学习结果的控制感,例如有些孩子在面临数学考试时,会将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2~5]
一般而言,研究者把防御性悲观作为人在成就情境中的一种应对策略,而从自我价值观的动机认知观点出发,防御性悲观被认为是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它的目的是保护一个人的能力及随之而发生的自我价值。[3][5]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防御性悲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作用:①自我保护和防御作用,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使得个体在真正面摘自:毕业论文小结www.7ctime.com
对任务失败时,可以较少的面临自我谴责压力和群体压力;②动机作用,在反复思考事情的各种可能结果后,个体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努力的方向和步骤更为明晰后,行为动机大大增强;[3]③行为组织作用,在较低的期望水平和较高的行为动机下,个体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亦或者是任务的成功而更加的努力,从而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
需要辨明的一点是,防御性悲观和真正的悲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对结果的期望水平上,防御性悲观和真正的悲观似乎都降低了对于结果的期望水平。但从对心理资源的调动上和对成就情境结果的影响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很论文导读:
大的差异。防御性悲观更有利于个体调动自身的心理资源,以增加任务成功的可能性,防御性悲观者和乐观者所取得的成绩几乎相差无几。而真正的悲观则会抑制个体调动自身的心理资源,从而对于任务的成功造成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防御性悲观的应对过程

正如国内学者赵秀娟、杨先梅所说,防御性悲观者在运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过程中,总是设定较高的标准,抱着极低的期望值,事先把所有不好的结果全部考虑到,然后在脑子里一遍遍地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好的或者坏的)进行预演,并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准备,最后得以成功。因而就防御性悲观的应对过程而言,本身对于防御性悲观者是有益的,探讨其内在过程是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防御性悲观的应对过程划分缺乏更大程度上的统合性,笔者试从动机过程和行为组织过程的角度,对防御性悲观的应对过程进行重新划分,其中动机过程为防御性悲观应对过程的核心过程。动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悲观预期,应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人在面临挑战时,首先映入脑海的总是相对负面的思考,同时这也是他们管理焦虑和控制焦虑的第一个步骤。诚如前文所言,防御性悲观者相对于“乐观者”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于结果的期望水平相对比较低,而他们相对真正的“悲观者”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并没有因为对于结果的期望低而放弃努力。
二是心理演练,又称之为反思,采取防御性悲观策略的个体会承认并仔细思考自己的忧虑,而这种思考的过程会使防御性悲观者感到焦虑的减少和控制感的增强。反思是一种自我调节策略,自我调节策略更强调努力,反思性思考能积极影响个体在学习或工作中的表现,有反思性思考的个体坚持以任务为中心,在失败时没有明显的外部归因倾向。 行为组织过程主要包括制定计划、付诸行动等方面的内容,在不断的心理演练过程中,个体将焦虑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促使个体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了翔实的行动计划。伴随着强烈的行为动机,个体将翔实的行动计划付诸行动,向对于结果有益的正方向前行。
综上而言,防御性悲观的应对过程按照先后顺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悲观预期;二是心理演练;三是制定计划、付诸行动。

四、防御性悲观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启示

1.给孩子们的期望水平“减减负”

众所周知,“教师期望效应”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教师期望效应”之所以会起作用,是由于教师的高期望会转化成为学生对于自我学业水平的高期望,产生了不断努力进取的动机和行为,从而对学业结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在当代教师教育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面对以学生学业成绩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往往对于学生的要求会“就高不就低”,几乎盲目的认为对于学生高期望、高标准,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殊不知,孩子们在高期望水平的情况下,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对于失败更大的恐惧,这些不必要的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防御性悲观的策略提醒我们,较低的期望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7ctime.com
水平、对于结果更为缜密的思考和心理准备、较高的努力程度并不意味着失败,在有些时候意味着更大的成功几率。一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反复强调着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通过学生课业负担的减轻,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发展。[6]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基础教育领域里所强调的“减负”过于片面地从教育者的主观出发,强调“授人以渔”要合理地按步骤地进行,只要教师从客观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的心理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身心发展也就自然走上了正确的轨道,这样的论断欠考虑。而防御性悲观的策略就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提醒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师的主导地位,更要着重考虑中小学孩子们的主体地位,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从源头上进行减负。
在现有论文导读:为心理演练。笔者认为单单的消极期望对于取得良好的结果是无益的,而正是由于防御性悲观包含了心理演练这一成分,才会对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学界一直强调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重要性,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艾得·布利斯和他的同事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实验:他们将志愿者分为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篮球投篮训练,第
以考试为选拔更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手段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不能只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高期望,对于学生的引导应讲究策略性和方法性,适当的给孩子们的期望水平“减减负”,在此基础上再对考试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和复习工作,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国内学者程利国等在长期针对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将防御性悲观应对策略与实践相结合,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也从侧面对以上观点进行了印证。

2.学生个体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重要性

正如前文所说,防御性悲观主要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消极期望,二是反思,又称之为心理演练。笔者认为单单的消极期望对于取得良好的结果是无益的,而正是由于防御性悲观包含了心理演练这一成分,才会对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心理学界一直强调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重要性,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艾得·布利斯和他的同事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实验:他们将志愿者分为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篮球投篮训练,第一组每天练习实际投篮,不加任何热身和准备工作;第二组则在实验的时间内不加任何投篮训练;第三组在实验的时间内同样也不加任何投篮训练,但是进行想象中的虚拟投篮,并对想象中的投篮错误行为进行校正。结果显示第三组所取得投篮进步最大。[7]这一实验结果从客观上证明了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重要性。
相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防御性悲观中所包含的反思显得更为充分和彻底,个体在使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过程中,会对所有可能的结果(好的或者坏的)进行反复的充分的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4]为行为组织和行为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前调了降低学生期望水平的重要性,学生个体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同样也很重要。从宏观的意义上说,学生个体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几乎使用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所有环节,比如学生个体的学习、复习、反思等各个环节;从微观的意义上说,学生个体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对于学生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大有裨益,比如在初中物理中,压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就对于浮力计算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教师有必要从防御性悲观的视角出发,针对中小学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但在引导的过程中还需要强调策略性和方法性,比如引导学生不仅要对坏的科目考试的结果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要对好的结果做好心理准备;又如引导学生在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图示进行纠正,打通思路,以形成完整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过程路径。
综上所述,防御性悲观作为一种应对和自我价值保护的策略,主要包括了消极期望和反思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生个体在应用防御性悲观的过程中,一方面降低了自身的期望水平,另一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并将准备和演练的结果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防御性悲观策略中汲取有益的成分,给孩子们的期望水平“减减负”,并对心理准备和心理演练的过程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仝晓慧.防御性悲观与儒道文化[J].大众商务,2009(10):293
2 赵秀娟、杨先梅.防御性悲观:一种指向成功的应对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08(1):121~122
3 雷万胜.大学生防御性悲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1~4
4 吴晓丹.学业领域防御性悲观心理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40~41
5 佐玛、吴文菊.关于自我价值保护策略的研究新进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72~173
6 http://baike.baidu.com/view/8282.htm
7 http://blog.renren.com/share/323245702/498042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