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童趣专注降速童趣参与,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四大法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68 浏览:13141
论文导读: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内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阅读感受,从“专注”、“降速”、“童趣”、“参与”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帮助幼儿养成倾听习惯的新思考。【关键词】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倾听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人类生活的大自然,是由各种生态元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
【摘 要】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需要足够的耐心,也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本文从《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内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阅读感受,从“专注”、“降速”、“童趣”、“参与”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帮助幼儿养成倾听习惯的新思考。
【关键词】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倾听习惯;语言表达能力
人类生活的大自然,是由各种生态元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声音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生态元素。几乎每一种生物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一种可以发出声音的生物交流的方式,都是倾听和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听和说这两种独特的发声实现的。除非是与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士进行交流,在一般意义上人与人的交流中,倾听都是实现交流的重要前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6岁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逐渐增强的过程中,从《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相关指导意见来看,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专注沟通,才能专注倾听

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3~6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对周围事物的基本认知能力。能够识别声音,声调,但是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还比较一般,很多时候还无法通过语言准确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与幼儿之间需要利用肢体语言的帮助来准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幼儿教育的实践来看,由于受到这种在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使用肢体语言的帮助可以实现沟通目的的沟通行为的镜像作用影响,很多幼儿在于教师、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也十分注重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同时十分注意家长和教师的肢体语言。
比如很多幼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就会因为教师的某个不经意的动作走神,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幼儿对于和教师的沟通不够重视,而是因为幼儿对于教师在和自己讲话过程中作出的某一个肢体动作所代表的,或者说所表达的意思难以准确解读,他们的思维才会因为想要准确解读这个动作,而产生更多的相关联想。一旦幼儿进入这样的思想状态,他们就不在专注于倾听,而是将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思考上。
所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需要改变教师和家长的语言表达习惯,准确地说,就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家长或者教师在与幼儿说话时逐渐减少自己的肢体动作,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更多地转化为语言,努力通过语调的变化和重音的转移来体现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变化。这样一来,幼儿的注意力就不会被其他肢体动作所吸引,逐渐地幼儿也就养成了专注于倾听的习惯。

二、语速适当,才能吸引注意

根据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相关原理,语言是仅次于思维的,在人脑中反映外部现实神经生理机制的第二信号系统,是抽象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通俗地说,人类的语言就是人类思维的描述和体现。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3~6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一般,反映的其实就是幼儿的思维能力还比较一般的现实情况。易言之,幼儿只能就自己可以理解的抽象思维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那些超出幼儿理解能力的思维活动——也就是那些幼儿听不懂的话,很难被幼儿接受和理解,也就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
幼儿理解语言的第一步,是倾听。可是如果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使用过快的语速,那么幼儿就会因为家长或者教师的语速过快,而无法全面、准确地听到教师或者家长使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表达的思想。无法理解家长或者教师的语言,幼儿就不会理解家长或者教师与之沟通的真正意图。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倾听失去兴趣。因为归根到底,在幼儿的注意力本就难以集中的情况下,幼儿便无法对难以听清的交流对话的内容产生兴趣,更加不会对倾听产生兴趣。
从这一点出发,在与幼儿进行语言沟通的过程中,家长或者教师应当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速,尤其是当家长或者教师希望通过语言的交流和幼儿进行互动式沟通的时候,家长或者教师应当刻意放慢自己的语速,缩短每一句话的长度,给幼儿留下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家长或者教师所表达的语言的真实意图,从而深刻理解语言交流的真正意义,并对认真倾听家长或者教师的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童心童趣,才能有助理解

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必须要加强幼儿对于语言的思维理解能力。易言之论文导读:
,幼儿善于倾听的前提,是强大的语言理解能力。如果说专注语言表达和降低语速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两大技巧,那么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就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核心基础。根据《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来看,提升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作用。
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来看,增强幼儿的思维理解能力,一方面需要增加幼儿倾听的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在幼儿倾听时对幼儿源于:论文发表网www.7ctime.com
的倾听加以指导。举例说明,为加强幼儿的思维理解力,在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为所有幼儿播放了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节选,在观看结束后,教师采用播放录音的方式再次播放小蝌蚪们和各种动物之间交流的片段,同时向小朋友提问,小蝌蚪在询问“鸭妈妈”、“鲤鱼”和“乌龟”是否是自己的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
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为加强教学的互动性,提升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专注度,教师每播放一段小蝌蚪的问话就暂停播放一次,请小朋友模仿小蝌蚪的问话方式,然后再请参与模仿的小朋友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小蝌蚪情绪的分析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理解了语调上扬对于高兴和期待等情绪的表达作用,同时也养成了认真听对话中的语调来理解对方说话真正意图的习惯。

四、亲身感受,才能融入生活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再细致的讲解也不如在教学中让幼儿在有引导和指导的状态下亲身体验或者感受教学内容,对幼儿的心理影响更大。从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来看,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加强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能够让幼儿对“倾听”的作用有更加真切的理解。
仍然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角色对话中出现的“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不,我不是。”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是的,我就是。”等两组对话摘取出来,然后将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分组,安排两位幼儿分别扮演“小蝌蚪”和教材中出现的“鸭妈妈”、“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然后请每一组小朋友当众表演简单的对话,然后请听众根据幼儿表演的状态,选择表演效果最好的一组幼儿,并对获胜者给予掌声鼓励。
幼儿生性好动,3~6岁的幼儿正处在快速成长的发育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学习新知识的能力非常强,但是对于自己行为的约束力比较弱。如果能在此时加强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就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乃至一生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所以,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决不能马虎大意,决不能应付了事,而应当紧紧抓住“专注、降速、童趣、参与”这四件法宝,树立强大的信心,坚持长久的耐心,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王延松.彭虎军.郭祖仪.对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回顾与反思[J].商洛学院学报.2007(02)
朱静.成语故事教学中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J].生活教育.2011(10)
[3]姜艳.家园同步培养幼儿倾听习惯[J].好家长.2012(Z1)
[4]毕玉静.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策略[J].山东教育.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