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分析思索关于“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思索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8 浏览:18353
论文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课堂越来越成为师生活动的主阵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几年来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例如,目标教学,洋思教学,当堂达标等模式,这些模式的根本目的无非都是为提高课堂效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是以前各种模式的组合,取其精华,更完善,更实用。学案的实用使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对学案导学模式也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谈几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使用学案前的准备工作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前提,通过预习可使学生知道将要学什么,涉及以往的哪些知识。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障碍的原因,多是由于学生对已学相关知识生疏造成的,预习可充分避免这一恶性循环的产生,同时也为使用学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2.适当分组,发挥组长作用。

自‘学案导学’提出后,各老师都在使用,因此我结合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按总成绩分组(使每位老师用起来都很方便,也照顾了偏科学生)。分组的标准是:将全班学生成绩分为优、良、较差三个等级,平均分配到各组。组数可根据班容量和优秀生员确定,组内选出成绩好的学生做组长。按‘马蹄式’排列座次。给每名学生按成绩编号。
组长的作用,在课下布置本组成员预习,根据不同水平布置2-3道预习题。第二天上课前负责检查,批阅,上交老师。课上负责组织讨论及学困生的辅导。(组长做这些事情之前,必自己先预习,做题,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成绩。)

3.建立得当的评价机制

因每个学生都有编号,对课上讨论,回答问题等,实行加分制。在组内建立奖励制度,“一月一结算”,奖励内容分为,平常表现(课上表现,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和阶段性检测成绩。对优胜组或个人发放奖品。

4.学案的设计准备。学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因此需精心准备。

(1)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难点。
(2)学案的结构,一般按:相关知识回顾—新知探究—归纳小结—巩固训练—目标检测这种主线设计。
(3)时间的分配提前设计合理。
(4)学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有层次性。
(5)对学案的处理方式做到心中有数,课上教师讲哪些,哪些有学生讨论,主讲,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案的设计模式及用法

(一)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目标首先熟知教材,课标及学生的现有水平,确立时应明确,具体,难易程度适当,符合学生的自身情况。

(二)重难点,深入挖掘教材,找准重难点,为学生指明方向。

(三)教学过程,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大体分为,情景导入——学教过程——达标测试——自我小结五大环节。具体到每个环节:

1.情景导入,激趣,渲染,复习等方式都可,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本节出发点。

2.学教过程,即导学的过程。在此环节我往往是根据每节课知识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设计导学问题,容易的问题稍作引导,较难的问题,自己精心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以“知识串”的形式出现,使“知识串”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若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及时巡视,指导,点拨。若某课知识点较多,我就根据知识点的不同,按‘导学问题—知识归纳—尝试应用’几个小环节进行引导学习,每个知识点采用类似的环节,让每位学生有条理,扎实的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四)达标测试,

1.达标题要适度,适量,要有梯度,一般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

2.做达标题的时间一般10——15分钟左右,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3.对于达标题的处理方式有很多,例,学生分组板演,组内补充纠正,或面向全体讲解等方式。

4.检测后教师及时批改讲评或组内讨论,反馈当堂学习的效果,体验学习的结果。

(五)畅谈收获

让学生说出本节的收获和疑惑,组内或组外成员补充,修正,解疑。让学生将探究的知识形成规范的语言,使规律得以突现。不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三、学案的作用

1.课前,用于指导预习,将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自学学案,能够明确目标,抓住重难点,疑点,提高预习能力。

2.课上应论文导读:

用学案,可将难点分解独立解决,并且使每个知识点更清晰的表现出来,使思路更清晰更具体。

3.课后学案可用来复习,将学案整理好就是一份很好的复习资料。

四、使用学案时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分配怎样合理?6—8人帮扶对象过多,浪费优等生时间;4人一组,组数过多,优等生过少,无法选出优等生做组长,导致每组成绩不均衡,每组成绩有偏差。

2.个人成果展示方式有待健全,使学生表现的更灵活,更细致。

3.组内加分机制不完善,学生易出现分歧,影响课堂效率。

以上使我在使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总结。这种模式仍在试用中,可能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和环节。但我坚信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尝试和探索,它定会很好的完善起来,成为我们试行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必要手段。 学术论文下载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