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施教聚焦“对话”试述因“段”施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944 浏览:13344
论文导读:文园地六《谁和谁好》诗歌中,没有出现人物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学生易于模仿,迁移生成新的诗歌。例: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帮助。谁和谁好?老师和同学好。同学有疑问,老师来解答。二、第二学段——寻“道”《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
记人、叙事、童话、故事等体裁的文章,因作品的需要经常要描写人物,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丰富多样,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其中所谓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指作品中人物对话、独白乃至内心语言等,是作品所叙述的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话描写”是让人物轮流说话,是一种合作性言语活动,具有规律性、结构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对话描写”的教学,我们应扣准学段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

一、第一学段——重“识”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蕴含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形式等要素。在对话描写的教学中,我们如何让学生“识”得这种形式呢?

1.圈点勾画,认识“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指导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学习词语,讨论句子,关注言语形式等。例如,一年级上册《雨点儿》是第一次出现人物对话,教学时让学生用横线画一画“大雨点儿”的话,用波浪线画一画“小雨点儿”的话,再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学生在勾画朗读中形成了对话的最初认识。

2.真情朗读,还原情境

文字以静态、无声的方式出现,朗读如同赋予文字动态、有声的生命,既会意生情,又表意传情。在品悟之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对话”,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融入故事情境,释放真实、自然的情感。如《夏夜多美》一文中,小动物的对话较多:“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来吧!”“谢谢您,睡莲姑姑!”这些是生活化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创设配乐朗读的情境,让学生选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角色间的表演朗读,在快乐地表演和具体的对话中,体会小动物们的心灵美。角色表演易让学生角色化进入故事的情境,关注说话人的身份,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在读中建立人物形象,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事情经过,产生情感共鸣,思维碰撞。同时它也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3.演演说说,迁移结构

低段教材以童话、故事、寓言为多,重复的结构刚好与对话的问答往复出现吻合,适合教师适度拓展文本,进行仿演仿说。如《小壁虎借尾巴》,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写出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表演朗读中拓展到其他动物尾巴的用处时,不妨再深入一层“如果你是断了尾巴的小壁虎,你会怎样向它借尾巴呢?”学生在“小壁虎爬呀爬……”的语言带动下,自然运用课文中积累起来的语言结构来续编故事。又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谁和谁好》诗歌中,没有出现人物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学生易于模仿,迁移生成新的诗歌。例:
谁和谁好?铅笔和橡皮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帮助。
谁和谁好?老师和同学好。同学有疑问,老师来解答。

二、第二学段——寻“道”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教师应该在文本的精彩“对话” 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对话”的特点,才能迁移运用“对话”来写具体一件事,展开故事情节。

1.形式丰富,灵活运用

对话丰富的表现形式,不仅为了表现说话者的神态、情绪、心理及时间先后等,更是为了让人物语言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致、更流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认识对话的不同表现形式,感受其作用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学习引用人物说的话时,先投影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引语都相同,但是提示语可以置前、置后或置中,标点也发生变化。到课文中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迁移让学生变化形式。如在习作课《零食们的花招》中,教师先出示:
同学们大叫起来:“哇,是好吃的零食耶!”
让学生将提示语置后,置中说一说,读一读,再创设情景写一写零食们的花招。如:
“我先说。”火爆鸡筋首先发表想法,“我在身上多涂一些鲜香麻辣的调料。这样远在百米之外的小动物也能闻到香味,被香味牵着鼻子不知不觉地往这里走。”
“该我了!我在肚子里装了一张魔术卡,上面还有大名鼎鼎的刘谦教他们魔术。小动物一定会买我的。”魔法士干脆面很有把握地说。
论文导读:
 教师还可以利用本组教材《奇怪的石头》认识提示语在对话人物明确时,可以省略分行表达的写法。丰富的对话形式,让文本在变式中显得灵活生动,减少读者审美疲劳,符合语境的需要。

2.提示用语,丰盈细节

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片段,我们不妨让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精彩的对话,引导学生留心提示语的运用对表现人物情感和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如《小木偶的故事》对话片段去掉修饰语后成:
小红狐说:“放开!放开!”
一只穿警服的熊说:“吵什么!”
小红狐又说:“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
……
让学生将去掉修饰词的对话与课文比较有哪些不同,师生共同总结出:课文中对话描写的提示语非常精彩。教师强调提示语实际上就是对话情景中的细节,非常重要,它会使对话描写有血有肉,生动可感。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提示语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语气,声音特点等,在习作中学生也能加以运用。

3.标点符号,传情达意

标点符号在文中除了表示停顿之外,还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时同样一句话,仅是标点不同,传递的情感就会迥然不同。为此,在学习“对话”中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标点符号所传递的情感信息,感悟人物形象。如《巨人的花园》文中写到巨人的话:“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两个叹号传递出巨人的傲慢和自私,如果将第一个叹号改成问号,就柔和了巨人的冷酷。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关注学生不会留意的内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文字表达,而且要学标点的运用,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领悟人物形象,揭开文本内部朦胧的面纱。

4.言语顺序,突出效果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作者在写对话时,对语言也是字斟句酌。例如《陶罐和铁罐》的一组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轻蔑的神气。
文中的铁罐话语“你敢碰我吗?”是挑衅,“陶罐子!”是鄙视,如果将两句调整为“陶罐子你敢碰我吗”,显然削弱了铁罐的骄傲。把重要的“话”置前或置后,就会起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三、第三学段——得“法”

苏联作家马卡连科说:“对话——这是文章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我们的青年作家最差的一面也是对话。”到了第三学段,教师不能因为对话的形式而形式,要引领学生感悟对话语言的准确性,体会话中之意,学习语言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并在习作中运用得体、精准的人物对话来表达,塑造人物形象。

1.由表及里,丰富言语

话语的意义不仅有字面意义,文本中的意义,还有第三个层次的深层意义。话语的多义性使有限的语言包含了尽可能丰富的意义,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咀嚼、回味、思索的广阔空间。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理解鲁迅谈的“碰壁”“四周黑洞洞的”时,必须了解鲁迅先生生活的环境,才能明白“四周黑洞洞的”象征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光明,人民没有一点自由和,“碰壁”指和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和迫害,体会鲁迅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引导学生探寻言语的秘妙,也认识语言的准确丰富性,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言语。

2.由言及人,展现性格

著名作家老舍说:“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如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中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看楚王的“冷笑一声”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为什么打发你来了”展示了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动作、神态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让我们体会到晏子的冷静、机智和能言善辩。《将相和》中廉颇的话不停地出现“我廉颇”,廉颇居功自傲的形象跃然纸上。

3.由“场”及“场”,精准语论文导读:


对话中的语言是人物口中直白的话,相对而言,不太会出现长句,语句会更简约,切合人物的身份素养等,更要符合特定的场景需要。如《桥》一文中老汉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7ctime.com
三个句子简短有力,清楚明白,渲染了当时的紧急气氛,也将当时环境下老汉的果断表现出来了。两次“吼”儿子的语言,配合不同的动词“揪”“推”真切写出老汉“党支部书记”“父亲”双重身份的高大。

4.由“话”及“篇”,直奔中心

言为心声,作品中人物有时就是作者的传声筒,人物的语言直接点明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揣摩人物对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直接表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议花生”的对话片段,品评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让学生比较花生和石榴等的区别,感悟花生的可贵,而后联系“我”说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来直接点明中心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