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初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办法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03 浏览:17976
论文导读:就此问题,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做好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主体身份的转换韩愈曾在《师说》中,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做出了定位,即“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这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成为了一个“讲授+接受”的僵化过程。学生
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下,作为青年的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裂变,这一切都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并进而提出了相应对策。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新型信息载体,根据CNNIC2009年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网民已达2.98亿人,其中20~29岁的青年网民所占比重高达31.5%。而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学生网民群体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据统计,我国高校有95%的大学生在上网,网络在大学校园已日益普及。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下,作为青年的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裂变,这一切都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么使用它,究竟给人们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网络环境,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是摆在每个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应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运用创新的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她在网络环境下更上一层楼。因此,笔者就此问题,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主体身份的转换

韩愈曾在《师说》中,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做出了定位,即“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这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成为了一个“讲授+接受”的僵化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重视,因此学生的主动性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思政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需要对学生入心入脑的内化教育。现代网络普及化的大环境下,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裂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将越来越与网络密不可分。传统的灌输式说教模式只能将学生彻底推向思政课程的对立面。
目前我国大学生入学平均年龄为18周岁,也就是意味着在跨入大学校门时,大学生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们的“三观”已处于初步成型的阶段。从心理学上来看,人们对同样信息的反映和接受是不同的,受传者特别倾向于选择那些同他们的兴趣、信念、价值观相一致的信息。因而对于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灌输方式向疏导式方式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授者切换到引导者的角色,将更有利于接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实现帮助学生修正“三观”的目的。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转变:第一,要重视大学生的接受性、选择性,要改变把大学生当作被动的施教对象,从而单纯从理想化的主观意愿出发来设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的做法。第二,要注重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认知特殊性的研究,从而增强三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第

三、要以时代变化为基础,增强三观内容的创新性,赋予三观内容以时代性和说服力。

二、“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科学面对学生质疑,培养“三会学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此时如能恰当适时的进行有效引导,学生从质疑中开始思考,并最终得出的结论较之教师在课堂直接灌输的结论将更能让学生接受与信服。
当今的大学生普遍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网络信息爆炸、观念杂陈更为复杂的世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面临着更为艰难的抉择。面对着社会的阴暗面、面对着制度的不完善所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作为思政课程更不应该掩盖和逃避。作为思政教师,应科学地面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质疑,培养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得出结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来到真理中去。我们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收到了西方某些思想的巨大影响。在经济杠杆的驱动下,大学生也不免受到了“功利主义论文导读:
”“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摸索过程中,某些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如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不合理现象。面对着这些事实存在,学生切身感知到的社会矛盾面,思政教师要教育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要切实引导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质疑,并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看待现存的社会矛盾,理性得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结论。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思政教育“内化”目标

在学习生活已离不开网络的今天,大学生的思维和沟通方式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征。校园网络、、微博、BBS等网络新生事物的出现,彻底突破了沟通的时空局限,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效平台。作为思政教师,应该抓住时代特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运用先进网络技术传播先进文明,帮助学生解决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思想的实际问题。具体如下:

(一)用好微博,实现真正有效“关注”

微博的出现,为师生的互相了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通过微博关注,师生之间实现了相互信息的无缝连接。关注学生微博,思政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内心的真实感受。而教师的博客或者微博,尤其是名师的博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老师的学术思想,感知教师“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的真正有效“关注”,完成由显性传播到隐形渗透的内化教育转化。同时也为思政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修正“三观”,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真实依据。

(二)利用校园BBS或课程网站,帮助大学生从质疑走向真理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尤其活跃的群体,他们对于国内外时事热点,有着异常的关注热情,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也必然有着疑问和不解。校园BBS或者课程网站通过开辟热点讨论区,为学生充分展示内心真心想法与疑问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大学之要义在于精神之自由。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是真理产生的根源与土壤。面对着网络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各种负面信息,作为思政教师,我们应该科学地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分析、并最终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走向真理。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的引导作用将表现得尤为突出。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传播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日趋重要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第四媒体”的传播优势,从时代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将思政教育工作做到“入心入脑”,将是时代之大方向。
参考文献:
张革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北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05).
黄健,王东莉.数字化生存与人文操守[J].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0).
[3]张光慧.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