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新时期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进展战略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550 浏览:121775
论文导读:
摘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高校教育走向国际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必须加强高校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教育资源。要借鉴国外先进高校教育理念和有益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国际化;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和生产更加国际化,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化的浪潮,文化教育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中国教育将融入国际教育中,我国已加入WT0的教育服务承诺,直接参与国际教育的竞争。高校教育正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时期,人才培养要加强教育国际化的特征,必须树立全球,要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质量标准,人才培养类型要多样化以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高校教育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竞争是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其发展的水平及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全面性地位。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当前高校教育的新要求

(一)调整人才培养结构,适应经济及产业发展

全球化的经贸活动要求一批国际型人才驰骋于国际竞争舞台上,通晓法律、金融、国际商务、经贸、现代管理等,而教育做为社会中坚衔接国际事务,如果不能及时培养出这些中间人才,加入WTO 应有的效应就会严重受到影响。因为真正国际化的条件其国际化程度是相互配合、内外合一,并非只是对外。如何与世界衔接是教育面临的问题,大力培养懂得WTO规则的各类急需人才,当务之急是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大力发展新型教育,提供外资企业人力资源,使企业竞争力提高。

(二)加速国际合作计划量与质的提升,扩大国际合作地区范围

整体而言,国际合作渐渐已非两国之间的合作,而是发展成多国之间的合作、多向性的交流,以寻求各国自我的发展或达到国际成员的责任。因此,就教育、文化或学术性的国际合作而言,未来发展多元化、区域化国际合作为发展趋势。未来,对外和对内将推动国际和区域性策略联盟,同时全面推广国际合作至高校层级。期能加速提升我国高校教育整体水准与内涵,培育更多具国际观的高校人才。为我国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人才及智力,加强科技开发与推广应用。以使相关技术人才适应其未来在发达国家、东南亚与第三世界等地区发展。

二、高校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

(一) 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分层系统

高校个体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分层系统的主体,专业建设发展分化过程以个体发展战略角度,使梯级式国际化人才培养分层系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校不可能不考虑自身发展的可持续问题,高校的发展战略应该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是各高校寻求发展前景与自身恰当定位的重要问题,战略培养目标即国际化人才培养。在行业与高校专业结合的过程,发展的深入使不同专业的分化,人才培养的分层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潜力专业会因优势脱颖而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直接目的就是能为本国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人才。随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需求,高校要不断调整专业,而不是呆板的固化模式,会因专业发展的情况不同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速度上有所区分,会因专业的不同而在培养内容上有所区别。如涉外专业要根据专业来区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应以国际化来带动专业建设的标准化,以信息化实现专业建设的现代化,以层次化来促进人才培养的市场区分。

(二)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多样运作方式

1.开设国际化专业与课程

如果受训者的专业面相当狭窄,就业或上岗时就缺乏应变能力,此情已大大落后于现代社会教育分工的发展。所设的专业都必须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和国际交流素质。增加现有课程的国际化内容或者增设国际化课程。如国际经贸、国际政治、国际法律法规、国际文化课程及介绍外国历史、风俗、地理等方面课程;要使高校学生的专业思维站在世界先进科技的尖端,在教学中可逐步增加专业领域里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及科学文化知识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加强双语教学,让学生能逾越语言文化障碍。

2. 扩大高校师生国际交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社会的互动日趋密切,各国莫不重视积极推展教育国际化,加强和国外学校进行论文导读:
学术合作及交流,放眼国际培育人才。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派出国,每年约有2.5万人出国留学。未来,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及高校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教育服务输出计划,扩大开设境外专班,招收外籍生来国就学;此外,鉴于高校学生的外语能力普遍较低,将推动外语教学改进计划,强化院校外语教学环境,提升高校学生外语能力;在学生现有的外语能力基础下,建立学习能力指标,采行分级分组教学,进而规划专业英文学习,开发外语检测学习课程,并推动实施第二外语,逐步提升学生外语基础能力。在国际合作及教育交流的形式上,除最普遍的参访考察及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之外,包括交换教师及学生、双联学位课程、扩大招收外国学生就学,以及引进国外学校课程及教材、校际互认学分、国际机构等级证书认证、开展国际研究及教学合作等多元的做法,都可以进一步规划。同时,亦将结合电脑科技、网际网络的运用,进行跨国远距教育及学习交流。另外,选拔优秀高校学生代表参加各类国际技艺竞赛,补助师生往返机票费用,让高校学生能有机会和国际好手同台竞技,在国际场合上发光发亮,获得荣耀肯定。

3.落实学术单位主导国际合作

目前,各校国际合作内容,主要以领导访问、教授访问、课程资料交换、学术刊物交换、短期研究访问或研究、学生交流、长期教学、共同研究计划、共同多边研讨会、以及远距教学。此外,其工作业务大多附属于一般行政单位,包括:技术合作处、教务处、校长室、校务发展中心或学务处,鲜有特定的国际合作单位,或统合各校教育单位共同推动国际合作。整体而言,各校国际性合作或交流,未来发展缺乏长期性或专业性。因此,应积极鼓励各校学术教学单位,主动规划与执行国际合作与交流,以落实各校行政单位协助角色,以及发挥国际合作长期性的功效。此外,国际合作主题非单一科系所能涵盖,往往需整合各方专业加以推动。因此,在兼顾长期性与整合性方面,未来将加强各校专业科系或学程的国际合作方面,期能建立长期性的国际合作模式。

4.实行弹性的教学制度与人才管理模式

在国际合作困难点方面,除经费与信息来源不足外,主要有学分与学历认证、法规限制、语言障碍、教授学生意愿不高等。此外,一般各校国际合作单位主管或业务人才,大多属于性质,鲜有特定的专业国际合作人才,造成各校各项国际合作工作缺乏连贯性;另外,对于学术单位主管或教师,国际合作对其教学服务或升等,并无实质帮助,因此,部分教师视国际合作为额外工作,甚至因共识不足而排斥国际合作。因此,在学校自主性下,各校应积极建立弹性的学分采认制度或什至双联学制,建立英文或中文特色学程与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建立国际合作相关教师或人员奖励制度,以及制定弹性的人才管理与延揽制度,以提升国内高校教育水准与落实与国际合作目的。(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参考文献:
姜维.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问题与对策.2009-11
孙芳仲.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探析.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