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课堂教学艺术设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对策研究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456 浏览:160214
论文导读:
摘 要:如今,国内很多高等本科、专科院校所招录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艺术生在进入大学后和普通文理专业学生一样要接受两年制的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鉴于艺术生群体的英文基础特点、个性特征、情感因素等,承担该群体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迎来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对象,导致许多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不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掌握不佳。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特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分析,探讨针对大学艺术生的公共英语课堂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日益显现的艺术生英语教学现状提供一个思考的路径,也为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抛砖引玉。
关键词:艺术生;个体差异;情感教育
1002-7661(2013)23-010-03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及学习现状

目前,许多孩子在小学或者中学阶段便有极好的艺术天赋和艺术功底,当他们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主攻艺术特长学科的学习特点,使得他们的文化基础课成绩普遍不高,尤其是英语,表现出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等特征。在经历过高考的紧张和压力之后,迎接他们的是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大学新生们往往都像“卸下包袱”一样去享受新鲜和自由。

1、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实践中,父母和老师在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应试”,老师授课方法仍然以“灌输和填鸭”为主。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依赖于课堂和家长的监督,也缺乏自学的方法和技巧。而在英语教学中,这种弊端尤为显现。由于很多艺术生有一技之长,思维活跃,不受限制。所以他们在感兴趣的科目上,表现很好,但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却又较差,并不愿意为之付出持续的努力。这一点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并没有什么不好,但高考仍然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和唯一评价标准,考察的是高中生的综合能力,于是给学生筑起了很高的门槛。有些高中,个别艺术班,部分学生的英文能力也表现出极高的情形,与同班其他学生相隔千里。这也形成了后来大学课堂教学目标个体差异较大的状况。

2、高中英语和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差异

首先,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在教材上就有很大差别。基础语法和词汇是高中英文教材的主要内容,而大学英语教材是植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编写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的公共英语教材和课程安排都分为读写课程和听说课程。其次,大部分省市的高中英语考试以“高考模式”为蓝本,题型包括听力、阅读、语法词汇单项选择、完形填空、改错以及应用文的写作。内容和考察核心是英语语法掌握的情况和词汇意思和辨析。而大学英语课程考试通常是以“四、六级”考试为蓝本,部分艺术设计类专业也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考试为蓝本,题型涵盖听力、阅读、翻译和论题式写作,内容和考察核心是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这里,除了听力和阅读在高中和大学都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外,其他方面能力在考试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听力和阅读在题型上也大相径庭)。因此也造成了高中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连续性上出现“断层”。最后,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方法上,上述也提到一些差异。大学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弹性较大,以激发学生的英文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虽然英语语言基础仍然是首要任务,但高中英语教学,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其授课方式略为单一,老师的独立讲授会占到很大比例。比如,一个基础语法的学习通常持续较长的周次,而单元习题成为主要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而大学公共英语,由于课时受限,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相对较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要大大重于一般讲授。而学生面临今后就业压力,所需要拿到的四、六级证书,其考试与大学英语教材并无明显的直接联系。

3、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入学的英语平均水平

笔者曾经在新生开学时对本校(本科第三批)2012 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1、2、3、4 班的高考英语成绩做过统计调查,在总人数为108人的四个班级中,高考英语及格人数仅为10人,还不到10%,而分数在100分以上的仅为3 人,四个班的高考英语平均成绩是56分,对于卷面满分是150的高考试卷来说,不及格率已经超过90%,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还属于录取分数线较高的艺术类专业。论文导读:
由此看出,大学艺术设计类专业录取的学生,英语平均水平较差。这个统计数据,即使在一个普通高中,也是教学培养计划中无法达标的。尽管现在很多高等院校,对入学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制定了专门的大学英语培养计划,并选择符合他们平均水平的大学英语教材,但这两方面的差异远远比不上艺术生和文理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差异。并且,从近几年我国大学招生情况来看,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招录比例逐年扩大,2009年国家统招的近600万大学新生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占到29%,在本科第二批和本科第三批院校中,这个比例今后还有增大的趋势。可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将会在高校中占据一定量的百分比。笔者自2006年以来,一直承担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除英语基础差这个普遍现象以外,这些艺术生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比如绘画作品,音乐,电影等有较高的敏感度,部分学生有极好的领悟力。这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有极大的启发,教育心理学中也提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材施教在艺术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极为重要。

二、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无论大学教育的培养计划与高中的差别有多大,课堂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手段,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也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对象,只是有自身的特殊性,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依照对教学对象的定位,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极为重要的。

1、学生及课堂教学定位

艺术设计专业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的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有抵触情绪,觉得大学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同时,他们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西方新思维和新事物可以很快接受,接受程度也很高,许多学生对图形和影像的表达方式非常敏感。面对入学英语基础较差、英语学习态度较为消极的艺术生,即便许多经验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师一开始在课堂上也会束手无策。而如果老师完全依照艺术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又会出现实际课堂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培养计划相悖。长此以往,教师的授课情绪和学生的学习都会被磨灭。

2、艺术生在学习英语中的个体差异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些共性特点,这些与他们所学的专业课程是相辅相成的,而艺术生的个性化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在他们身上极少体现集体主义精神,这也为统一化的英语教学设置了障碍。随着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艺术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个体意识会强有力的冲击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1)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
在大学,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并不清晰,甚至会质疑大学英语学习必要性,认为对自身的专业学习及未来的职业规划起不了作用。实践中,笔者在于一些艺术生课后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占用了自身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影响到了自己在大学的学分综合评定,还给大学学位和书的获得设置了障碍(目前仍有许多高校将四、六级证书的获得作为学历完成的必要条件)。因此,部分大学艺术生在公共英语课堂,不听课,看本专业书籍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结合上述学习动机理论,“工具型学习动机”应当更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大学英语教研室的教师们有必要结合艺术设计类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特性来激发他们的工具型动机。
(2)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个体艺术生都个性乖张,由于艺术又不分国界还经常西学东渐,他们的思维跨度也极大。另外,艺术生的专业课授课方式往往是固定学时制教学,教材不一,老师课堂授课的随意性较大,考核标准的主观性较强,例如,服装系的立体构成课程,由于老师们的视角不同,造成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有很大差异,而艺术作品的风格迥异也正是课程完成的重要目的之一,即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个性差异也提醒了大学论文导读:的因素,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动力当然更强,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再如情感的消极表现有厌恶、焦虑、失望等,这些当然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不利因素。造成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果不佳等。很大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还谈不上培养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在入学时扭转他们的消极情感。可见,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学
英语教学需要体现多样化的形式,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艺术生持续不断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英语课堂的语言学习上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教师依照在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下,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3)艺术生的情感因素差异
情感是既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也是自身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外在表现。比如,情感的积极表现有愉快、敬仰、自信等,这些是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因素, 在积极的情感中,学习动力当然更强,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再如情感的消极表现有厌恶、焦虑、失望等, 这些当然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不利因素。造成学习兴趣低下, 学习效果不佳等。很大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还谈不上培养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在入学时扭转他们的消极情感。可见,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不能忽略,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外知识面,人格魅力表现也提出了挑战。

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及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属于语言学习过程,并非短期课程学习,而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培养计划,要求对学习者的各项综合能力进行传授、反复训练,总体考量,最终使学习者全面掌握,并能熟练的运用,可见教学设计和方法的多样性是何其重要。
(1)课堂师生关系重塑,激发学习意识的自主性
老师应当让艺术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英语课堂上积极思考,多参与一些简单的英文互动活动,有些课堂讨论老师完全可以抽离出来,让学生变成语言和信息的主动传播者。这便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会大受鼓舞,一些较容易的英文学习任务也可以巧妙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思维活跃作为艺术生的共性特点,大学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放下自身高高高在上的教师地位,在与学生的关系中显得更有亲和力。对有绘画天赋的艺术生,可以让其将文中的故事情节简单的画出来。学生的特长优势得以展现,自然更加喜欢老师和英语课堂。游戏的编排在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很常见,由于艺术生的英文词汇量有限,也可以借鉴过来,帮助他们记忆单词。这些看似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对大学艺术生是非常受用的,不仅可以将英语语言教学融入到他们的特长展示中,也可以通过团体合作来营造英文学习环境,从而逐渐形成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自主性。
(2)将语言与艺术文化特色相结合,融合英语能力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利用西方著名的画作、设计作品以及多媒体手段来辅佐索要授课的教材内容。精心制作的、丰富多彩的幻灯片电子教案也可以吸引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传授语言知识。也可以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料等,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制作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子广告、文案、设计图等。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分组的学生们,用简单的英文口语表达来介绍自己有创意的概念和想法。例如,笔者曾经在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中,要求学生分组提前制作幻灯片介绍一个自己喜欢的中国品牌及产品,正好是对大学英语教材中特定单元(单元名称为“Made in China”)的预习。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相应的熟悉与本单元有关的英文词汇,语言文化背景,而准备方式又是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专业技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学生们介绍的内容进行语言上的补充,这个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那么在接下来的单元讲解中,教材涉及到的听力和写作,学生们就不会过于陌生,对这两项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游刃有余。
(3)激发艺术生的学习情感,挖掘学习潜能
“人类将内在的情感以各种具体符号进行外在的表现,便有了早期的艺术。”尚朗格在书中这样提到,人的情感也就承载了艺术形式,而个人价值的体现也就决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这种教育往往伴随着人的一生。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内心情感丰富,因此情感便成为影响他们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心理学和语言学书籍中也曾经多次讨论跟人类情感因素有关的理论,提到语言的获得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情感因素不断的控制和排除,就可以更有效率的向大脑“注入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7ctime.com
”知识和语言。而这种对情感的掌控,便被认为是对学习动力或者学习潜能的挖掘。对于艺术生,这样的情感教育也放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很重要的位置,更加轻松、愉快的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更加幽默、有亲和力的大学英语教师,都会成为对艺术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核论文导读:教学改革要求(试行).北京:教育部.200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孙琳,李相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善大学英语教学——对艺术生英语教学的思考.辽
心条件。实际上,越是特殊的英语教学对象,越容易找到独特的情感激发机制,与单纯的知识传授相比,这一点反而不那么容易受到客观学习因素的影响,好比较差的英文基础,不应当作为影响情感激发的障碍,反而教师更容易利用这一点来扭转其学习态度,本校一些承担艺术设计专业大学英语的老师,在课堂上就曾经向学生讲述自身以往并不顺利的英语学习经历,学生会有感同身受的情感,从而激励自己在英语学习中也可以过滤掉挫折感,取得进步和成功。大学英语教师的某一句话,某一个鼓励,甚至某一个表情,都可能感触到这些艺术生,这便是最直观的情感教育。

三、今后艺术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进及设想

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在于相互交流,这也随之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学习它旨在使来自不同文化的主体更加自由、无限制的沟通。语言的传授既然不能忽略文化差异,那么大学英语教学也不能将各专业、各行业的知识背景差异置之不顾,否则,教授语言的过程将遇到极大的阻碍,学生学习语言的意义也无法体现。所以,对于只有初始两年学制的大学公共英语,应当把语言文化的注入,放在首位,而注入文化的同时,就可以在英语语言与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找到契合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吸收较快,那么,对英文思维的理解并不会陌生,而英文思维变形成了英语中的语法和句法表达。例如,英语语言重“被动语态”而轻“主动语态”,而老师如果只重“书本”而轻“文化”,学生会对枯燥的语法理论产生抵触情绪和理解障碍,但若从了解英语国家,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生活状态等方面入手,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文化差异和跨文化沟通还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肢体语言、交流礼仪等,这些话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大一、大二艺术生们的好奇心。可见,突破常规,探索新法,是大学艺术生英语课堂教学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Hofstede.G.1980.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Abridged edition). SAGE Publications.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要求(试行)[Z].北京:教育部.2004.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 朱文彬,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
[5] 孙 琳,李相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改善大学英语教学——对艺术生英语教学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