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教学改革通识教育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革新启迪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161 浏览:36535
论文导读:
【摘要】文章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出发,审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公共英语和通识教育的关系,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通识教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通识教育的概念自19世纪在美国出现,其研究与讨论越来越为业内学者所热衷。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不断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做出解释,使其内涵不断得以丰富,更加适应现代的教育理论。通识教育旨在联系于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全面发展的素质与能力。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大学的教育改革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的模式。

1.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没有一个统一而规范性的定义,学界对通识教育的内涵一般是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作为基本的个人的品质训练、情感陶冶与作为公民的责任感和素质四个维度展开的。李曼丽认为:从目的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做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的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从内容的角度来看,通识教育进行的是非功利性的基础知识普及和深入,是生活技能和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因此,通识教育模式培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而且在其它各方面都能全面协调地发展,具备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为对社会发展有责任、有助益的人。

2.通识教育与公共英语的关系

公共英语是高等院校全部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未来择业或者进一步求学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公共英语又称作大学英语,是指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同国外的一些高等院校,通识教育类课程由基本知识技能类课程和非专业知识类课程组成,其中外语课程在基本知识技能类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公共英语教学是大学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
按照教学要求,公共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包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即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最终目标。此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与通识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因此必须结合通识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其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个人素养和职业素养,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

3.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地位不高,不受重视,课程体系设计不科学,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以混学分为目的。
多数的高职类院校为了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人财力上偏重于工科专业的建设,投入巨资购买实验实训设备,新建新型实验实训场所,引进高等工科人才,忽视了对人文文化底蕴和人文氛围的培养,形成了重理轻文的局面。通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理工交融”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在。高职院校加强理工科建设的同时,也应该保持人文学科的优势,及时开展通识教育,凸显学校特色,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的公共英语在课程设置上不合理。公共英语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修完,课程的组织形式大都是大班上课,课时安排也受到歧视,课程设置主要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这使得英语课程的实践结果是,学生的词汇与语法有所提高,但对于交际能力,独立思维能力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善。这些都不符合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学生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中的本科生,本身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情绪化,功利性较强。作为非专业课程的公共英语并不受重视,甚至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公共英语不过是“老师随便讲讲,学生随便听听,千万不要认真,大家拿个学分。”因此改变学生对公共英语课程认识的偏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他们的自发兴趣和爱好引导为他们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是高职通识教育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4.通识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教育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改革

4.1 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学目标的改革。

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曾提出:大学教育的目的论文导读:
是发展人的理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他强调人文课程应该为训练智力服务。而语言就具有人文性,它是一种文化代码,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它所构建的一整套文化视界,获得一种新的对世界的看法。作为通识教育核心的外语教育,其培养目的更重要的是人文知识的传承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担负起语言教学的任务,又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在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观念,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2 完善课程设置。

通识课程设置的原则为:一是基础性和补救性,二是广博性和多元性,三是进阶性和统整性。大三、大四照样应该有通识科目,此时就比大一、大二的通识科目显出进阶性和统整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公共英语是其未来专业教育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公共英语的教育要宽广,深入和坚实。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多样化和全面化,体现在公共英语方面,就要包含对英语国家经典文化,道德思维和历史,文学艺术的了解和学习。
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可以考虑在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基础上,从文理专业角度出发,分别设置不同的英语相关的课程,让非英语专业的不同专业的学生来选择学习,课时的安排可以使每两周一次,规定学生在第四学期英语学习结束前,从而丰富学生的英语方面的基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4.3 通识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 客观上讲,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每周十几甚至二十几节课,同时要面对不同院系不同基础水平的七八十名学生,大班上课和小班的教学效果不可相提并论,因此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注重英语思维的培养,扩大学生视野,利用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借助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除传统的课堂讲授之外,还有小组讨论,研习发表和独立研究。小组讨论适合大班授课,研习发表的方式就是事先把任务内容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后搜集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各组代表当众讲解。独立研究,一般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更适合结合专业课教学。大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4.4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明白英语的学习没有捷径,是一个日积月累,稳扎稳打的过程。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更在于中西对比,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用英语进行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培养,从而使之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高职学生对人文文化和社会知识有很强的需求,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正确的引导。他们爱看电影、小说、爱听音乐、喜欢跳舞、热衷网络,这些都是开展通识教育的课堂,也可以作为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基础。把学生的一些业余活动和英语教学活动进行互动,将他们的自发兴趣和爱好引导为他们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促进知识的整合。
5.总结
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和整体培养功能。外语教学的工具性是人所共知的,而其具有的整体培养功能会真正促进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的有机整合。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走出一条既符合学院院情、又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培养出真正具有高能力和高素质的创新性职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
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
[3] 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5.论文导读: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