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智能房间能源管理体系框架大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229 浏览:25892
论文导读:射一定频率射频信号,人进入该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被激活,并将自身的电子编码信息发送出去;系统天线接收到电子编码信息,送到阅读器,阅读器解调和解码该ID信息,送入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计算机系统判断该ID合法,那房中人员数加1。3.

1.2感知房间环境参数房间环境能源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摘要:以物联网的基本框架为基础,给出智能房间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阐述如何获取房间内的环境参数,人员存在情况,用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如何将采集到的这些数据进行传输与交互,以实现对房间内的能源使用进行高效、安全、智能的控制。
关键词:物联网 WSN 能源管理
1007-9416(2013)06-0183-02
1 引言
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中,仅有4%采取了提高能源利用的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建筑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以物联网的基本框架为基础,提出智能房间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阐述如何获取房间内的环境参数,人员和用电设备的情况,以及如何采集数据进行传输与交互,以实现室内能源的高效、安全、智能控制。
2 物联网

2.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利用RFID、WSN、无线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万事万物的巨大信息网络。目前已有相关应用,如GPS车辆,与带RFID识别芯片的货箱配合,实现物流管理。具体地说,物联网就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道路、建筑、供水系统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与物、人与物相互联接的信息网络,再与互联网融合起来,基于网络中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实现对设备、机器、人员和基础设施的实时智能控制和管理。

2.2 物联网的技术框架

有三层:感知层——数据采集、通信和协同信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7ctime.com
息处理。涉及传感器、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二维码和实时定位等技术。网络层——实现更广阔的互联网功能,需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应用层——根据底层采集的数据,形成与需求相适应的动态数据资源库,为各类业务提供统一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实现物联网的控制应用。
3 智能房间能源管理系统框架

3.1 系统感知层

3.

1.1 感知房间人员的存在情况

RFID,又叫感应式电子芯片,通过识别人员身份的射频信号来辨识目标对象。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识别无线的射频信号实现对目标的控制、检测和跟踪,它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对象。它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
让进房人员都携带RFID标签卡,它作为数据载体,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在房间里装RFID阅读器,用来发射和接受无线电射频信号。房间中的阅读器发射一定频率射频信号,人进入该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被激活,并将自身的电子编码信息发送出去;系统天线接收到电子编码信息,送到阅读器,阅读器解调和解码该ID信息,送入计算机系统中。如果计算机系统判断该ID合法,那房中人员数加1。
3.

1.2 感知房间环境参数

房间环境能源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线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由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取后,通过网关传给应用层。
WSN网络的物理设备,主要由两种传感器组成。一种是精简功能设备,它只能用在星型拓扑中,和网络协调器通信,可作为WSN中的采集节点另一种是全功能设备,它能支持任何拓扑结构,可作为网络协调器和其他任何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将能源参数传感器以及其它传感器集成到一块电路板上,形成精简功能设备RFD,最后集成一个全功能设备作为网络协调器FFD。 FFD存储有:节点设备数据、数据转发表、设备关联表。

3.2 系统网络层

3.

2.1 无线通信功能网络层

3.

2.2 以太网通信功能网络层

汇聚节点要与传感器网络之外的网络进行通信。因此,需要在汇聚节点的外扩端口上增加以太网端口RJ45,将汇总数据通过此端口传给管理控制系统。
汇聚节点向以太网发的数据包结构为:roomID、data length、data type、object1ID、object1data……objectnID、objectndata、end。

3.3 系统应用层

收到的实时数据,其表结构与历史数据表结构相同,字段有RoomID、RoomName、Data Time、Hunidty、Temperature、Light Dense、Lamp State、AirCon State、PersonNum.但是实时数据表RealTimeData表中每一个房间总是保持最多一条记录,房间ID可作为键论文导读:。参考文献张琳.基于多智能Agent的建筑能源管理与优化.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饶云华,代莉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武汉大学学报,2006,52(3):345-348.聂涛,陆阳,张鹏等.RFID与WSN在物联网下协同机制的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6):2006-2010.上一页12

参考文献
张琳.基于多智能Agent的建筑能源管理与优化[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
饶云华,代莉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2006,52(3):345-348.
[3]聂涛,陆阳,张鹏等.RFID 与WSN 在物联网下协同机制的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28(6):200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