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探讨对微电影几点初探学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757 浏览:157325
论文导读:
【摘要】虽然现在依然没有人能给“微电影”一个的定义,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一新兴的媒体形式扑面而来。微电影可以拆分成“微”和“电影”两个名词来理解。“微”现在不仅仅是代表了一个形容词,它似乎更能准确说明现在传播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以微博为代表的碎片化媒体,以互联网时代的精准营销。而“电影”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从出生便被注入很强的商业基因,它需要广告主的资金支持,无论是频繁出现的“植入式广告”,或是干脆为广告主的“植入式电影”,都被打上了商业的烙印。文章尝试分析微电影的发展趋势及图像霸权。
【关键词】微电影;互联网;发展趋势;图像霸权
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82-02

一、微电影的理论概述

台湾奥美著名总监袁学智这样总结微电影:“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7ctime.com
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其实可以拆分成两个名词“微”加“电影’.“微”在现代的传播业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这么简单,“微”更为重要的代表了传播业一种新兴重要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短、准、快”。短即指信息传播的内容更为简单简洁,准即指媒体和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都更加准确,快即指信息从出现到消失的时间变得更加迅速。微博的到来无疑拉开“微时代”的序幕。最新数据中显示,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平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有60%的活跃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在来自移动终端的所有原创内容中,有40%的微博分享照片、视频。同时在2011第四季度,通过移动产品接入新浪微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通过PC端的接入量。新浪预计,到今年年底,通过移动平台接入微博的数量将占到接入总量的三分之二。微博的兴起加上移动终端的流行,使受众已经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视广告,他们更加需要反应更为迅速、内容更为劲爆、同时时常却又更为合适的“微电影”。
同时“电影”则历史更为悠久。从20世纪初被人类发明出来以后,一直被人称为造梦艺术。它集中了影响,声乐,服装,舞台等等艺术形式。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现在的电影早就已经是一项“资本游戏”,从诞生开始就必须考虑收益,所以最近国内大片层出不穷的植入式广告便是明证。但是微电影与这种传统电影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微电影是从诞生开始,便是为了传播广告主某项意图而产生。无论微电影的故事多么的感人,无论微电影的特效多么绚丽,但是它最终传递的要不是品牌的理念,便是产品的特点。

二、媒体碎片化趋势

媒体碎片化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的新情况。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这样写道:“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所谈论的新媒介主要是指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文子、音像的电子出版以及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之雏形的互联网网络等等。”而媒体碎片化趋势正是诞生在此背景之下。从信息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传统的的深度媒体如电视、报纸、乃至门户网站等都已经处于一个下滑的趋势。而以微博为代表的碎片化媒体似乎越来越获得受众的欢心。
最大的特点便是在碎片化时代,信息更迭的速度更为迅速。所以受众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对于一个事件投入长时间的耐心,因为很快就会有另一个更为劲爆的事件夺走受众的注意力。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人人都有麦克风”。博客的兴起已经开启了“人民话语主权”的时代,传统的媒体并不是唯一的信息提供商,受众自身已经有一部分开始成为传播者。微博出现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南方周末》2011年“50大年度事件”中有13件并不是出现在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之上,而是出现在微博之中。从“郭美美终结”到“温州动车案问责铁道部”,一系列的公众事件“发起者”是一位位传统意义上的平民论文导读:式,而传统的文字阅读已经对于很多受众来说变得“苛刻”。微博“140”字的字数控制使得信息越来越不适合文字传播,毕竟并不是每一位受众都拥有高超的文字编辑能力,所以受众更为习惯首先找到一副照片或是一则视频,而文字往往则成为了图像的注解。同时图像能承载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很多时候,一则视频或者一幅图画自身完全具备传递
大众,使得大洋彼岸的《华尔街日报》都在感叹“微博改变中国”。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媒体碎片化趋势使得品牌的传播难度变得更大,品牌即使采取大成本的多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很难准确的到达目标受众。媒体碎片化使得一则广告要想成功突破这种信息洪流包围,除了本身具备优良的创意,同时需要多重的媒体形式。而受众已经迷失于信息洪流之中,受众已经习惯了简单、快餐式的大量获取信息。如若采用传统的广告形式进行诉求,将会引起受众更大的反感。

三、图像霸权主义

斯蒂芬.李特约翰在《人类传播学理论》中这样描述图像霸权主义:“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人类文化形态的转换,而且标志着人类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的转换。”
它本身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视觉文化时代,最重要的是图文之间关系的转换。识字是脱离文盲进入文字社会的标志,图像辅助人们识字,如同幼儿时期的看图识字。但是视觉文化时代,图像不再是对文字的图解,相反在某些场合,文字已经沦为图像的注解,出现“图像霸权”。而且图像霸权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快餐文化,毫无深度可言。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一种直观、表象的、感性的、容易让人们冲动的文化。
微电影便是图像霸权主义时代一个代表。大部分微电影并不附带什么深刻地哲学道理,多数只为了博读者一笑。例如著名的微电影导演胡戈在拍摄《多安消毒剂》时便指出,自己微电影最大的特点便是引起受众的兴趣,让受众在一种轻松的氛围潜移默化的接受产品的信息,所以整个故事的创作完全按照产品的特点来写,毫无深度可言,标标准准的快餐文化。但是在图像霸权主义时代,人们似乎已经习惯放弃思考,已经习惯接受最为直接讲述方式,已经习惯了快餐文化的汲取信息的方式。
受众似乎已经习惯了最为简单的图片影像阅读方式,而传统的文字阅读已经对于很多受众来说变得“苛刻”。微博“140”字的字数控制使得信息越来越不适合文字传播,毕竟并不是每一位受众都拥有高超的文字编辑能力,所以受众更为习惯首先找到一副照片或是一则视频,而文字往往则成为了图像的注解。同时图像能承载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很多时候,一则视频或者一幅图画自身完全具备传递一个信息的能力,所以文字在图像霸权主义时代就已经变成了“鸡肋”般的存在。微电影便是这类“图像霸权主义”的典型代表,他自身具有电影所拥有优良的故事性,同时恰到好处的时常也适应新媒体的传播,为广告主的模式也从不缺制作经费,所以在2011年的传媒行业大放异彩也并不奇怪。同时在图像霸权主义时代,广告主也更加钟爱“微电影”这一表现形式,相较于费力的用文字描述品牌的各项特点,一则简短的影像故事似乎显得更为充分传达品牌理念,不同于传统广告从里到外的惹消费者的反感,“微电影”将广告的信息深藏于故事之中,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一种接受产品的特点,甚至于接受品牌的理念,将消费者塑造成一个坚定地消费者。“微电影”一改传统广告直接的表现形式,弱化了受众反感。
参考文献:
文春英.外国广告发展史[M].第一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李名亮.广告传播学引论[M].第一版.上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宗诚.广告文化学[M].第一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
[4]黄合水.广告心理学[M].第一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5]陈培爱.广告传播学[M].第一版.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