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中国古代中国古代小说“人狐恋”情节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00 浏览:15931
论文导读:;文化【作者简介】龚玉兰,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00291004-4434(2013)03-0108-04狐精是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形象一直在正、邪两面之间徘徊。追溯源头,早期关于狐精有祥瑞、仁德等特点,进而隐喻婚姻爱情,这可能源于大禹娶涂山氏的传说。而这种传说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狐恋”故事,以往学界喜从人的角度来诠释狐精的差异性。其实更应该从狐精的角度反观人世,摒除道教的采补说以及宗教的前缘说,着力于人情世态进行文化。从中窥视到男性潜意识中的占有,认识到中国古代小说家把“人狐恋”作为人与异类相恋典型例证的缘由,那就是“人狐合一”,既满足了宗教劝人行善的教义,又通过狐精的结局,满足了人类于仙与人之间的某种幻想,而狐精的真性情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更多是人类情感的投射与情感缺失的补充。
【关键词】中国古代小说;狐精;人狐恋;文化
【作者简介】龚玉兰,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南京210029
1004-4434(2013)03-0108-04
狐精是中国古代小说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的形象一直在正、邪两面之间徘徊。追溯源头,早期关于狐精有祥瑞、仁德等特点,进而隐喻婚姻爱情,这可能源于大禹娶涂山氏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则开辟了“人狐恋”的先河,后世作家于此生发开来,演绎了诸多丰富多彩的人狐情感故事,以展现各个时代对狐精的心理需求和期盼。人在与狐精的痴缠中,无疑呈现出矛盾,一方面男性冀希与异类狐精能有一段离奇的人生,而另一方面又畏惧这种恋爱的不可预知性,很可能会带来异类的祸害和惩罚。就在这种无法自拔的痛苦意识中,“人狐恋”演绎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往学界研究喜从人的角度人手来审视其与人类的关系,其实更应该立足“狐精”的角度,从男性心理、人类、人狐合一的角度来探讨“人狐恋”的文化本质特征。

“狐”进入人的视野绝非偶然。在小说家的眼中,狐精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一直是特立独行,褒贬不一的。虽然最初狐精有过作为仁义、瑞兽、乃至图腾崇拜的历史,但更多的还是从其生物性出发,阐述其种种非人爱好,甚至于食人的可怖行为。而魏晋六朝时的狐精大多以丑恶形象出现,它们或蛊惑人心,或妖媚害人。唐朝由于思想意识和文化开放,加上道教和佛教思想的渗入。小说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狐精的正面化刻画。宋元明清的话本小说、文言小说、以及长篇白话小说中。狐精性格和形象进一步发展,并呈现出固定的两种形象:一种是继续从其生物性、异类性出发。揭示其假、丑、恶的本性,一种是揭示狐精的人性特征,不时流露出善良、真情与痴情。
先看狐精的生物性、异类性特征。这些涉及到狐精的故事,大都是程式化的叙述,狐精经过辛苦修炼,幻化为人形后,尤其幻化为女性后,旨在魅惑男性,轻则让他们日渐赢瘦,精神全无,重则迷惑君王,祸国殃民。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上天旨意、因果报应的说教。譬如在《封神演义》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中谈及纣王亡国的原因时,不惜留下伏笔,但作者的原意是要惩罚个人而非天下。
在惩罚个人的时候,作者往往也归结为天意与前世的夙缘以及道教的采补说。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中的“阿紫”,记叙了后汉建安中,被狐精掳入冢中的男子王灵孝清醒后的自述,乃为狐所惑,忘乎所以,举止类狐,这是人对自己情绪不能自己的一种惩罚。又如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九中记载了狐女复仇的故事,幻化为女性的狐精,其行为举止更接近于“淫妇”或,而卷十一则明确记载了采补说。更将人狐的关系推向了反面。
狐精幻化为女性或男性,在形体上努力往人类形象靠拢,满足更多人潜意识中的,得到更多生理的愉悦。如《太平广记》卷四四十八《刘甲》,就是狐幻化为男性,性侵许多女性的例证,这是从人潜意识角度的诠释。
另一种狐精幻化为人形,在与人实际交往中,展现了真情与痴情。对于“狐”的品性,《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中刘师退与道士装扮的狐仙的一番对话,便揭示其人类的特征。当然,作者是借助狐之口点出了人、狐这两个物种间都存在好丑不一、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不必要为了狐精的反面例证而耿耿于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中一狐女能听从僧人的劝告,毅然离去的举动,这是两情相悦的印证,如果没有她对郎君的挚爱,为其生命和健康着想,她绝不会离开,“人狐恋”不虚也。卷十还描写了范鸿禧和一狐的故事,狐突然与人决绝,凸显出狐身上人性善良、友好、宽容的特征,绝不容许手足相残,这种个性为人所称道。

以上从狐的生物性、异类性和人性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阐释,而“人狐恋”的结果恰恰是基于这样论文导读:
的特征。
“人狐恋”情节中论及狐的伤害,主要还是基于采补说的影响。这些故事情节大都雷同,人类与这些狐精相处久后,则会妖气环绕,身形倦怠,甚至丢掉性命。狐精有意或无意对人类构成威胁,而狐精的伤害往往和妖道结合起来。比如《西游记》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这一章节中写美皇后白狐精要食人心,害人性命,这种完全违背人性、漠视生命的残忍行为最终受到了人类的惩罚。在人狐相恋的故事中,人类的健康往往由于受到狐精的魅惑,呈现出急剧恶化的迹象。
既然“人狐恋”有以上诸多弊病。但作为人来讲却乐此不疲,就不得不深入追寻“人狐恋”的内在因缘。“人狐恋”和“人鬼恋”以及其他精怪的恋爱并不相同,“鬼”是大家敬畏的意象,它的形体呈现出多样性,是人内心矛盾的激烈反映。而植物以及其他动物等精怪的故事数量虽然并不少,但在爱情婚姻的故事中普及性并不强,民众的认可度也不高。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中对狐精文化潜能进行了充分肯定,认为狐处在人物、幽明、仙妖之间,容易被赋予更多的人性特征,这也是“人狐恋”作品异常丰富的根本原因。
“人狐恋”故事虽多,但结局复杂多变。狐女在与人类相恋时,呈现出采补与真情的矛盾性,而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结局自然也就大相径庭。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七中一方面暗示女狐媚人的采补之说,另一方面描写她到坟上的祭奠行为证明其并非冷酷之狐,它是在修炼与之间纠葛的异类。也正是通过狐女与人类痴缠的矛盾突出了狐精的理性和感性。唐之前的狐精多有较高的地位,在宋代之后她们更多的成为狐魅。人对于狐精既渴望又敬畏。人类渴望的是通过这种人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容斋随笔》中,狐精拥有人性更多的优点,一般狐幻化为女性,多主动追求中意男子,最后夫唱妇随。这种明显是类型化的写法。但从中透露出这样的内涵,狐女在情感需求中如同人世间的凡夫俗子。可贵的是她们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突破了时代的园囿和女性地位的卑微。人对狐精敬畏的是,作为反面的狐精形象有着共同的特征,幻化为男性或女性,以妖术媚人,吸精补气,修炼提升。明清小说中的狐精故事大多如此,狐女多幻化为美丽人形,从外貌、神情、言语上吸引男性的追崇和爱慕。爱与恨的情绪纠结其中,曲折反映男性的心理需求,而狐精与人的交合修炼过程又从反面使男性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残害。当然,《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意象更多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在这类小说中,作者无非借狐精的害人言行曲折表达出对人类德行以及知识分子境遇的感叹。从这个角度而言,狐精的害人特征就凸显出来,鉴于此,狐精的结局往往就是被高僧、道士、武士、仙人等识破原形,或遁逃或死亡。狐精的消亡命运虽然是悲剧,但从中可以得知作者对这些女子的魅惑存有矛盾的心理。既欣赏她们的美貌、大胆和真率,告诫世人多行善,又不得不从的角度对她们进行无情的覆灭。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