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高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系统革新初探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959 浏览:98860
论文导读:
[摘要]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以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以“技能、素质”中心,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
[]A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汽车零部件及各总成的生产、检验和调试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岗位技能,能从事汽车焊接、装配、改装、过程检验、调试工作。围绕着这一培养目标,笔者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以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以“技能、素质”中心,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灵活性。

一、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世界十大汽车制造商全部落户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我国有独立制造装配汽车的生产企业近500家,另外从事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生产的厂商有数千家。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徽省汽车产业也在大步前进,拥有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规模较大的汽车制造厂。
国内汽车制造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依靠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学历水平不高,极大地限制了高级制造与装配人才的涌现。虽然已经开始注重汽车制造工艺工程师、技术工人的招收、培养和使用,汽车制造技术工人队伍正在逐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但是掌握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的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还是严重匮乏。现在汽车制造企业急需技能型操作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他们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比较青睐。

二、岗位与能力分析

经充分调研,根据高职教育类型和层次需要,我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主要面向汽车制造或汽车改装相关企业,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
①车身或部件焊接、②汽车装配、③汽车改装、④汽车调试、⑤车间调度、⑥部门管理⑤汽车配件管理;⑦汽车运输企业汽车技术管理;⑧汽车零部件车加工、铣加工以及质量检验等工作。
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在汽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中机床加工、车身、部件焊接零部件及整车部件装配、排除在生产中的问题、组织安排生产、工艺实施,检查零件、部件合格,检测整车性能。以下是针对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表1:职业能力分析表
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在学习现代汽车技术的基本知识、原理以及汽车制造基本工艺,学习汽车制造设备的操作方法,使其具有汽车制造设备的操作维护、判断维修能力。毕业生可在各类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从事车身或部件焊接、汽车装配、汽车改装、汽车调试、车间调度、汽车零部件车加工、铣加工以及质量检验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维修、汽车配件管理、汽车运输企业汽车技术管理配件销售等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及配件销售、汽车制造企业一线管理等工作。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课程体系

以职业技能能力的形成规律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特点,以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突出实践技能养成,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以“技能、素质”中心,以“双证融通”[3]为导向,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灵活性。课程体系构建思路见图1。
图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模块共三个模块。建立的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指具体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四、 总结
综上所述,该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为中心组织教学。同学生学习过程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打破原有课程的学科界限,即体现理论系统的完整性,同时采用模块式教学,组合课程内容,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进行教学。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式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形式始终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论文导读:报,2012年第7期丁军,王校琪.“双证融通”是我国高职教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师,2008年第7期(作者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上一页12
主管理,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图2: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黄坚.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需求[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2年第2期
郭三爱.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
[3]丁军,王校琪.“双证融通”是我国高职教育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J].经济师,2008年第7期
(作者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