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生活在生活中学物理试述让物理回归生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97 浏览:23726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育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本文从分析现行教学的问题入手,在教学设计,教学举例、实验选材及教学方式几方面提出了“让教学要回归生活”的看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回归;生活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终生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1. 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符合这一目标呢?大家知道,要想被评上优质课,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场,又要有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落幕,教学过程则要反复推敲揣摩,什么时候提问,多少时间讨论,怎样设计实验,如何回答问题等,做到丝丝入扣、无微不至。而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备学生”。试问:这种“华而不实”的物理课是新课程改革下所需要吗?
教学不必一味追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任务是否落实”,“课堂板书是否美观”等表面的东西。只要教学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无须面面惧到,哪怕教学任务没有落实又有何妨呢?

2. 教学设计,来源于实际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综观物理学的发展史,质疑就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旁边的小磁针发生了“异动”从而提出了电流的磁效应;开普勒发现了与第谷观测数据有不可容忍的8'误差从而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卢瑟福发现了α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从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问题等等。
在《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中,我问学生:“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桥,有石桥,有木桥,有平板桥,还有圆拱桥,为什么圆拱桥要造成圆拱状?”好多学生各抒己见,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为了美观,圆拱状和水面的倒影浑然一体,像一轮圆月;二是为了坚固,拱起来可以承受更大的力。当我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时,学生都想不出来。进行了受力分析后,学生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 “车在拱桥上以一定速度行驶时,对桥面竟没有压力,这桥真神奇”,“老师,那么古人设计出拱形的赵州桥,他们知道这原因吗?”等等,这节课就在学生的惊嘘声中结束了。当然有些问题我们可能一时无法给他们解释清楚,但我觉得学生是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我的教学中来,教和学结合在了一起,师生一起探讨、研究,虽然教学次序乱了些,调控起来难了些,有时甚至得不出结果,但学生学得很投入,乐于接受。因为他们说这样的课更切合实际,更贴近生活,使他们觉得原来知识就在身边,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3. 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将知识与应用相结合,能使学生获得一个更宽广的视野,这些都是新课程目标所强调的。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我就现场向学生要了一张纸,来演示自由落体运动的所有实验:白纸和粉笔同时下落,粉笔先落地,就得出“越重落的越快”的结论,对吗?再将这张白纸一撕为二,一半扭成团,一半摊开再一起下落,然后让学生解释看到的现象,最后出示“牛顿管”来验证;这样许多学生都纠正了原先 “越重落得越快” 的错误观点;另外,可以利用吸管来演示加速度的方向;用一个可乐瓶来研究超重和失重现象;用筷子放在水中研究光的折射等等,这样就把物理和生活的距离拉近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方式,回归生活

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到与自己所探究的知识有关的环境中去,而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角色走到学生中去,共同研究问题。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例如,近年全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电力紧张局面,拉闸限电现象常常发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大胆鼓励学生到各街道、工厂、企业等地调查研究,了解实际用电情况,带学生到发电站、变电所了解电的产生、传输等电学知识,寻找解决紧张用电局面的方案和措施,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并在亲身实践中去学习。这样,把学生放到开放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性的环境中去学习,而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论文导读: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即立足于生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多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

处不在,无时不在,物理知识与生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既培养了兴趣又开拓了眼界。

5. 利用生活经验,主动构建新知识

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促使其主动构建。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办法越多越好,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即立足于生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多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

因为取材于生活即能贴近生活,让学生有亲切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用易拉罐、“可比克”薯片筒做小孔成像实验,“可比克”薯片筒钻三个不同高度的孔做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实验,将装牛奶的盒子挖槽插玻璃用来做平面镜成像的支架,注射器代替抽气机,激光玩具做光学实验,弹簧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弹弓做能的转化实验,等等。我们应源源不断从生活中挖取有用材料做一些有趣的实验,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导他们更加仔细的观察,留心生活中每一个小物品,每一个物理现象。

7. 开通多种渠道,在生活中学习物理

物理知识除了从课堂上学到外,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到。因此,应该提倡多渠道学习,让学生到生活中吸取物理营养。在农村生产中就包含了众多的物理知识,如传统农具锄头、钉耙——包含了杠杆知识、摩擦力知识,压强知识等;农具抽水机、拖拉机——包含了功、功率知识;迎风扬场打谷子——利用了惯性原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学生在成功的快感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感到物理如此贴近生活。将物理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去领会物理科学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收稿日期:20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