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探析影响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因素大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18 浏览:18019
论文导读:判断后作出的结论,反映的是活动对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如果某项活动实施之后,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则此项活动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有效性是指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应包含三方面含义,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代表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的是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摘 要】公共基础课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现高校教育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最少的时间,最充分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民办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实现民办高校教学有效性,教学需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不同生源的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学生发展规划,使学生能够获得理想的发展。对于公共基础课教学更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摆脱基础课教学的枯燥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影响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教师的因素和学生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教育者因素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科学文化及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思想道德水平。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学习者因素包括: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实现。
【关键词】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
“有效”或“有效性”是指某一行为的完成或取得的结果,反映的是活动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关系,具有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
代表性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比如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不能全面发展能力的教学肯定不是有效教学;或者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通过灌鸭的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成绩良好,这样的教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也不是有效教学。概括起来说,有效性是指活动的有效,是在对活动的结果判断后作出的结论,反映的是活动对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如果某项活动实施之后,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则此项活动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
有效性是指预期效果的实现程度,应包含三方面含义,即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效果”代表着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指的是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相关评价,也就是教学活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有效率”代表着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建立在师生无止尽的精力与时间投入上,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必须关注教学效率,也就是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之比。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有效,教学时间与精力在教学投入中的比重越小,而学生取得的进步和发展越多,则视为教学更有效。“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代表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知识与态度的统一,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效益一词体现了效果与利益的统一,教学效益则体现为学生的发展与个人、社会需要的统一。有效益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统一,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结果与学习目标的统一。当教学结果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吻合时,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生会表现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
对于“教学”一词,学术界的定义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广义的定义,即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统一;另一种则是狭义的定义,认为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综合考虑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恰当的教学行为,通过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教学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它包括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以及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
有效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特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和需要;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经常进行反思性教学、合理化教学设计,完整教学过程;反馈清晰,能够表明学生获取、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性高;教学产出和投入要高效比,通过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培养有创造性的和能力。
所谓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有效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和互动、研究与发现、师生共同创造,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始终站在平等的立场上商谈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路径。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有效教学的前提是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预成”的教学目标而利用“生成”的教学因素的,达成教学预期目标,使“教”和“学”由“预成”向“生成”积极转化。有效教学的标准就是以最少的时间,最充分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民办高校与公立院校的区别

有关“民办高校”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3年8月17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暂行规定》第二条:“民办高等学校系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按本规定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其内涵:第一,相对于基础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而言,民办高校要按照高等学校设置标准的规定来举办,而且是从事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第二,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有如下区别:一是从举办者的性质来看,凡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所举办的高等学校称为民办高校;二是从学校的资金来源看,凡以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主要办学经费的高等学校,都属于民办高校。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就是由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等利用非国有资金,依照高等学校设置规定所设立的从事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民办高校是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的基本单位。民办高校与公立院校最论文导读: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高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②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发展就是个体在活动中不断同化、顺应环境,将外部活动内化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陈向明说,以往我们在学校里渡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带有明显的教师“教”的特点,但是,学生按照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效果往往与学生的“学习”没有
大的不同是非国家机关,由公民个人自筹资金,面向全社会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机构,民办高校能自行招聘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生,运行机制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2007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在《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民办高校发展方向。第十九条规定:“民办高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显然,国家非常重视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也对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有效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学生的基本素质总体上不如公办院校,不同生源学生的基本素质差别较大。所以,要实现民办高校教学有效性,教学需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推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不同生源的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学生发展规划,使学生能够获得理想的发展。民办院校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公共基础课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摆脱基础课教学的枯燥性,教师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只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应对将来进入社会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影响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民办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教师的因素和学生的因素,通过分析总结出在教师和学生方面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1.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教育者因素分析

①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理念可以引导正确的行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对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气,甚至是一个学校的校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改革创新意识、是否树立了主体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等是尤为重要的。
②教师的科学文化及专业知识水平。教学之所以“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普遍原理与具体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因此仅仅拥有学科知识还远远不够。具有良好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不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专业发展,还能在教学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接触和学习知识,从而取得学业成功。如果不遵守教育的规律和原理,不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的。
③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才能、特长、兴趣和性格,进行因材施教,能巧妙地、精确地、有深度地给学生以指导、启发和教诲;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原则管理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为教学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思想道德水平。教师是个“做良心”的事业,只有教师真正发自内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心理品质对教学有效性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及努力程度,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甚至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师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具有延时性、内隐性的特点。基础课的教师更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应该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2.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学习者因素分析

“学生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的有效性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学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的能力。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表现在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因此学习能力的起点也不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和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和想要知道什么,不同的学习对象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高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②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实现。发展就是个体在活动中不断同化、顺应环境,将外部活动内化在心理结构的过程。陈向明说,以往我们在学校里渡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带有明显的教师“教”的特点,但是,学生按照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效果往往与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大关系,很难实现“真正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因此,我们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学习,从而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9.
[3]奚云霞.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7:11-12.
[4]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108.
[5]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