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88 浏览:9565
论文导读: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发展重点学科,培育交叉学科,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土壤和空间;从个体层面而言,要实施各类人才的分层培养,对学术上造诣深厚的学科领军人才,应积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术上委以重任,积极支持他们承担重12下一页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它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对地方高校而言,由于所处地缘、历史底蕴、办学经费等因素的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更多,应注意处理好培养、引进、稳定和使用人才的各种关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关系
师资是立校之基、兴教之本、强校之源,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整体水平。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0%以上的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它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充足的人才。由于地方高校地域环境、文化底蕴、办学经费、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学科带头人匮乏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大力培养原有师资队的基础上,纷纷采取各种超常规手段加大人才引进工作的力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矛盾,但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因此,在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人才引进与自身培养的关系

引进人才与自身培养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如果说引进人才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输血过程,那么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则是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过程。毫无疑问,直接引进人才对于改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缩短师资队伍建设周期,解决当前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要真正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对地方高校而言因科研平台、学术团队、生活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代价高而且难度大。因此,在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应重点抓好自身教师的培养。虽然自身培养周期长,但自身培养的人才对学校感情深,更容易留得住,且自身培养可按学科专业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对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一样信任、一样关心、一样重用才有可能建成一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如果离开现有师资的培养、提高,空谈或仅靠引进人才,就会出现“招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

二、关键人才和一般人才的关系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源于:7彩论文网科技论文www.7ctime.com
于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大学来说,“大师”级人物或关键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如何, 是否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是否能够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关键在于造就一批品德高尚、治学严谨、思想活跃、业务水平精湛、国内外具有较高声望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对这些关键人才一定要给予优良的工作、生活条件,因为这些人才不稳,会严重影响学校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对地方高校而言,在加强自身培养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引进杰出的关键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领军人才往往能迅速带动一个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缩短学科建设的周期。当然,在注重关键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一般性人才的培养,因为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融合,要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突破,因此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人员精干、具有发展后劲和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既是造就学科、学术带头人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师资队伍新老交替的关键措施。

三、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关系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技能的培养者,必须德才兼备。评价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既要看德,又要看才。只有才,但德不行,这样的人心术不正,品行不好,会危害学校利益,败坏校园风气。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最有力的莫过于教师个人的品格,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灌输知识,更在于把整个人格和盘托出,即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具有高尚的师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教师视野开阔了,竞争意识增强了, 但随之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滑坡,教学上敷衍了事,科研上急功近利,名利思想日益滋长等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势必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因此,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党的基本路线和国情教育、校情教育,促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一步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教书育人,率先垂范,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与此同时,要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使之既要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又善于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掌握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前沿知识,熟悉教学规律,讲究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物质吸引与感情留人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个人的绩效与本人能力素质、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发展的今天,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十分必要。特别对地方高校而言,尤其应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基本建设和教师工作生活设施、科研平台、福利待遇改善等方面。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较高的收入预期,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可以使优秀人才减少与大城市重点高校的心理落差,在心理上找到自己的平衡,这也是留住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当然,由于目前教育经费的不足,要达到理想的物质条件显然不现实,高校教师的待遇与社会上有些单位的待遇仍不能相比。因此,加强与优秀教师的感情联络既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地方高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校领导与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经常性对话制度,经常深入院系与优秀教师谈心,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影响力,帮助优秀人才理顺方方面面的关系,为人才构建团结、和谐、相互支持和理解的人际关系氛围,让人才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从而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特别对于一些比较顶尖的学科带头人,可能会存在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傲气、不合群等这样那样的毛病,各级领导及人事部门的同志,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要关心他们,用其所长,及时做好这些将才和帅才的工作。

五、待遇留人与事业留人的关系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地方高校在基本建设、科研平台和生活待遇改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通过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已得到较好的体现。优厚的待遇固然是留住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但有了一定的物质待遇后,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稳定会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断言,只追求物质待遇而不考虑事业发展的教师很难成为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任何一名优秀教师必定把自己的事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教师,由于学位、职称相对较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所处的学术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对自身的专业和事业发展就会更加关注。因此,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从学校层面而言,要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发展重点学科,培育交叉学科,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土壤和空间;从个体层面而言,要实施各类人才的分层培养,对学术上造诣深厚的学科领军人才,应积极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学术上委以重任,积极支持他们承担重论文导读:
大课题和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使他们始终走在学科前沿。对中青年学术骨干,要通过学历进修、学术访问等多种形式迅速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只有把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长远发展紧密相连,才有可能实现事业孕育人才、人才支撑事业的良好局面。

六、学术团队与人才个体的关系

当今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也呈现出高度综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需要多门类、多学科的知识才能取得突破,协同攻关、集体作战的能力已成为衡量高校学科发展、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关键因素。对地方高校而言,由于人才总量不够、学术氛围不浓、科研平台不足等原因,在学术研究上往往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合力从而产生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鉴于此,在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才个体与学术团队之间的关系,要从“扶持一个人”向“扶持一个团队”转变,在重视培养学术带头人或领军人才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术团队的建设和培育,从而建立起“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一方面要根据人才的累积效应,不仅关注已经成名的“显人才”,更要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潜人才”予以大力支持,从而涌现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以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抓手,综合考虑队伍整体结构需要,合理搭配各种人才,从而推动整个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同时,也要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跨部门、跨学科组建人才团队,从而形成人才合力,增强人才创造力,充分发挥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七、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关系

硬环境是指教师的办公居住条件、实验条件、信息交流条件、收入报酬等。良好的硬环境可以使教师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以更好的心态和精力投入工作。近些年来,地方高校想尽一切办法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已取得显著进展,也的确对吸引人才、稳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实验室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学术梯队建设、学位点建设、国内外访学等难以满足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软环境是指学校的管理文化、人际关系、学术氛围等,是辅助或激励教师成就事业的必然要求。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创造一种以人为本、知人善任的管理文化。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高校各级领导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善于用宏伟的发展目标凝聚人才,坚持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注意用敏锐的眼光使用人才,努力用和谐的关系吸引人才,真正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二是要培育一种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学是一个学术组织,要树立“学术兴校”理念,形成尊重知识、追求真理、献身学术的文化氛围;要通过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做到教授治学、学术治校;要通过分配制度改革,使优秀人才实现优劳优酬,让大学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八、学历与能力的关系
学历是一种资质,它所代表的是某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受教育程度,而能力则是指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是个人素质的集中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历能够反映能力,但并不等于能力。也就是说,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高能力”未必一定有“高学历”,不能搞“唯学历论”。人的能力要通过工作实践加以培养和检验,只有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才能实现学历与能力的统一。如果只有高学历,缺乏持之以恒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只能算是个书呆子,称不上人才。从目前地方高校招聘人才的情况看,普遍认为应聘对象的学历越高,知识积累的就越多,能力也就越强,把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而事实上,高校招聘教师即要看应聘者的学历,更要看应聘者的能力。对那些学历高、能力强的应聘者要大开绿灯积极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招聘,对那些学历虽然不高但能力强的应聘者也要积极接纳,要综合考察其品德、知识、能力等情况,而不能以偏概全,唯学历是举。只有这样,高校师资队伍才有可能得到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有保障。
九、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工作是立校之本,科研工作是强校之路。从表面上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但实际上二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其根本途径必须通过教学这一环节来实现。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首先必须过好教学关。上至教授,下到助教,教学不过关,就是不称职的教师。科研是教学内容创新的源泉,其成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本学科的学术前沿知识,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而且是高校提高办学层次、获得社会声誉和资源的重要因素。高校最最优秀的教师应该把教学与科研集于一身,很难想象教学十分优秀而学术水平很低的教师,或者说科研水平很高而不热衷于教学的教师是优秀教师。因此,高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查,另一方面又要对其科研能力和水平进行认真分析。对那些教学能力强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时要给予优先推荐,而不是仅仅把是否具有科研课题或发表论文的多少、级别的高低等作为唯一标准。只有坚持这样的用人导向,才能真正使高校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传道、授业上,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在课堂教学上。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