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民族性中国画民族性与革新前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97 浏览:13918
论文导读:画改造得不伦不类。那么,如何传承中国画民族性呢?首先要提高中国画理论修养与更新创作思想观念,根本解决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问题,再者是学习包括创作的题材、内容、技法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中国画的优秀传统。1.师法自然——包括中国人、生活与自然世界的一切客观存在,创作出反映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中国画
摘 要:本文从中国画的特点、中国画现存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画的民族性与创新,以及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中国画;民族性;传承;创新
1005-5312(2013)12-0026-01

一、艺术的民族性

“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艺术的民族性有三个因素即“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说。如因中国的人种、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的民族性所形成的独特的中国文化艺术被世人认知。而文化艺术与科技是不同的,没有必要去寻求与世界发明和发展同步或是达到相同——当今“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全球化”。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是本民族的智慧的结晶,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时代精神与风貌,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自身就具有本民族的印迹、符号、特色即民族性,其不可能与其他民族艺术风貌相似或相同,所以一种文化艺术之所以被世人认知是因为其具有民族性标志。

二、中国画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

作为东方绘画体系主流的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里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相比具有很多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首先表现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采用中国特制笔墨(或颜料)纸(宣纸或绢帛)砚;二是中国画在构图上多采用散点,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三是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四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四是中国画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底蕴。
中国画成熟于晋,巅峰时期是唐宋。宋之后,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人的思想从一度的开放走向封闭,人们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既保守内倾又妄自尊大的思维怪圈,中国画以“复古”代替创新。从清末至今的发展是混沌的且缺乏艺术主见的,出现了片面追求西方文化而怀疑甚至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取向,致使中国画发展失去了营养之根本。
当下中国画存在令人担忧的一些问题。
一是在创作思想观念的陈旧、脱离生活、表现方法简单,造成作品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二是急功近利。为了眼前的名利,摹古仿古等致使作品商品化、故步自封孤芳自赏造成作品匠气、或是一部分人干脆放弃国画选择学习油画等其他画种。三是教育的千人一面,艺术教育应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的艺术观念与方法尤为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7ctime.com
重要。在教学中不要漫无目的去采取“放养式”使学生难以找到方向;也不要墨守成规,去用唯一的标准采取“圈养式”、管“死”;要鼓励学生不要固守传统,大胆创新。古云:画有法而无定法,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四是中国画的“西化”,即用“西画”的理论、表现方法与评价体系来创作与评判中国画,这是“经济霸权主义”演变之下的“文化霸权主义”,是西方文化艺术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与渗透。于是出现一部分中国人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西画的技法画“国画”,成为不伦不类的“作品”,美其名曰“创新”。

三、如何传承中国画民族性

首先要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厚积薄发,如对中国文学、哲学思想、戏剧、舞蹈、民间艺术等的学习与研究,吸取创作的营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譬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哲学范畴,在哲学观上东方哲学求“道”,而西方哲学求“理”。许多前辈国画家在对待“中西结合”的问题上,忽视中西方文化艺术各自文化的特性与其间存在的差异,使一些中国画家对本民族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以致后人对中国画发展问题出现了更大的疑惑与偏差,似乎中国画离开了“中西结合”就无路可走。其结果是将中国画的发展推向极端,要么孤芳自赏、故步自封;要么全盘西化,以西方艺术的理论体系与技法将中国画改造得不伦不类。
那么,如何传承中国画民族性呢?首先要提高中国画理论修养与更新创作思想观念,根本解决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问题,再者是学习包括创作的题材、内容、技法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中国画的优秀传统。
1.师法自然——包括中国人、生活与自然世界的一切客观存在,创作出反映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中国画在表现题材与内容应反映中华民族的时代生活,主观愿望、精神追求与审美意识;
2.工具与材料的独特性表现为技法上的独特性。“墨分五色”,“随类赋彩”用“十八描”、墨色的浓淡干湿深浅变化、勾皴点染论文导读:
等方法来表现远近前后层次、空间、质感、意蕴,布局上“计白当黑”,如用留白来表现水或天空等(西画采用明暗调子的手段来塑造形体与空间获得立体效果);
3.中国画重写意,描绘心中的真实,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似与不似之间”等(西画注重科学与写实,描绘的是眼见的真实)。
4.中国画采用散点,可以将千里江山绘于一卷之中(西画是焦点,画面描绘的角度范围受到局限)。
5.中国画诗书画印四者的结合,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民族特色,要对文学书法篆刻等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四、中国画的创新,民族性与创新的关系

传承与创新是经常议论的话题,传承是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创新是对传统的突破,二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首先,中国画的创新,必须正确处理中西艺术的关系,可以学习与借鉴他民族艺术的优点,拓宽艺术视野,但不能生搬硬套或照抄。
其次中国画创新是在传承中国画民族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是“全盘否定”或“全盘西化”。中国画的创新,许多近代的画家有一定的突破,如林风眠提倡的“中西融合”对于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探索,又如关于是否用西画来改良中国画,潘天寿与徐悲鸿各持己见。徐悲鸿先生一直认为要用西画来改良国画,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运用西画的科学的写实方法来改良中国画,例如主张在国画基础教学中对焦点、解剖学、明暗光影表现方法等的研究学习,并运用于国画创作。而潘天寿先生却反对徐先生的主张,认为应该坚持传统的道路,中国画应该有自己的训练方法。而我觉得,徐悲鸿的主张在中国经济落后文化不发达的时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造成了“中国画西画味”的弊端,潘天寿对西画的完全排斥也不可取。我们既不能用西画来改良中国画,也不能完全排斥西画在中国画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西画的写实方法在基础教学中可以有选择的运用,如汲取西画严谨科学的描绘方法,可以在国画中强调线的运用、结构表现、弱化或舍弃明暗表现等。
再次,中国画民族性的传承与中国画的创新是辨证统一的,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画既要传承民族性也要创新,民族性就是中国画的特点,在传承民族性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中国画的民族性在长久传承中得以发展。虽然我们要创新,寻求新的视角,画别人没有画过的题材,用别人没用过的技法及传达新的思想观念,但是如何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创新呢?这又必须要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并从中吸取营养,遵循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发扬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探寻中国画新的创作思路与方法,这样创新之花才会绽放、结出硕果。中国画的创新不是完全抛弃传统,当代艺术反传统,传统不是不好,关键在于用,现代文明是离不开传统的根基的,就如不能否定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给世界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作用,故此中国画的创新仍要以传统文化艺术为根基才能使中国画不失民族性。
参考文献:
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0.
王宏建.艺术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