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自闭症患者言语发展综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34 浏览:17353
论文导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从自闭症的涵义概述(包括定义、起病年龄、病因、基本表现)、语言发展障碍(具体表现)及其成因(将其成因按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及语用四个方面来分类归纳)、相关的言语发展理论三个方面,对国内外专家对自闭症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 自闭症患者语言发展障碍研究成果整合归纳
1.引言
1943年堪纳(Kanner)首次提出“自闭症”这一名称,至今自闭症仍然是一种病因不明、无治愈方法的广泛性发展障碍。自闭症的两大典型缺陷是语言和人际交往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发展障碍这一方面。自闭症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引起了多方专家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将其进行整合归纳。

2.研究成果

2.1自闭症的涵义概述

2.

1.1基本定义

自闭症(Auti)又称孤独症,一般出现在3岁前,显著干扰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以及社会交往的一种发展性障碍,对学习成就产生负面影响。经常伴随出现的其他特点有重复行为和刻板活动,抗拒环境的变化或日常琐事的改变,以及对感觉经验的异常反应。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给自闭症的明确定义为:自闭症症状通常皆在出生至30个月内出现,是一种症候群。自闭症儿童对视、听觉刺激有异常反应,语言发展迟缓或语言正常但有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反转、文法结构混乱现象,在抽象语言使用和语言理解上存在困难。人际(社会)关系的障碍在5岁以前最为严重。智能分布范围相当广,由极低至正常或正常以上。
“自闭症”这一词最早由瑞士精神病医生Eagen Blener在1911年提出。自闭症不是指正常的儿童闭门不出或退缩在某种“壳”的状态中,而是在社会性、沟通和想象方面表现出严重障碍,因此借用了精神病学中“自闭(auti)”一词来命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中的“自闭”指患者自己主动从外部世界中退回丰富的内心想象中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但我们这里所说的自闭症患者并不是主动“退缩”,而是因为缺乏形象力,无法“进入”外部世界,所以自闭症与精神分裂症中的“自闭”症状是有本质区别的。
2.

1.2其他定义

最早对自闭症进行了临床研究的是美国精神学家堪纳(Leo Kanner),他于1943年的学术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中发表临床研究的成果。在论文中他指出自闭症儿童的障碍是天生的,在成年期也会持续不变。[1]同时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会有以下特征,如对刺激过于敏感,不能对感觉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对习惯事物的变化产生强烈的心理抵抗感,其智能发展不平衡;部分自闭症儿童会有出色的机械记忆能力,即“孤岛现象”。[2]同时他把自闭症在婴幼期所表现的上述行为归纳为:刻板行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障碍,这三种症状也成为“Kanner’s三联症”。[3]在后来的论文(Kanner & Eisenberg)中他们认为极端的孤立与保持同一性的强迫性要求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并认为其余的症状都是从核心症状派生出来的特征。[4]堪纳详细地分析解释了自闭症的临床表现,但是他的研究的对象仅仅局限于11名自闭症患者。由于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这11名患者身上所体现的自闭症障碍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尽管如堪纳所述,这些患者在核心症状表现上呈现相对一致性,但此研究成果仍然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仅仅只能作为对儿童自闭症患者研究的线索和启示。
“儿童自闭症是一种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由脑功能障碍引起的长期发展性障碍综合征,是以社会交往、言语及行为缺陷为主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特征为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和兴趣狭窄及刻板行为”。①这个定义对于儿童自闭症的产生机制的理解片面化了,认为其原因是脑功能的障碍等生理方面缺陷,并且认为自闭症的形成是先天的,忽视了自闭症病因中的心理方面及否定了其后天形成的可能性。
2.

1.3关于自闭症的起病年龄

在对自闭症的起病年龄认识上堪纳与国内专家的观点基本一致,都认为自闭症的形成具有先天性,但不同的是堪纳认为成年期自闭症儿童所具备的核心症状及由核心症状所派生的出来的特征是基本保持不变的,而我国专家则认为后天的外在补偿行为能使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有减缓的趋势。
虽然堪纳与国内大多数专家都认为自闭症的起病年龄应该从婴幼儿早期发生的,是天生的。但随着国外研究者对自闭症的研究不断补充和深入,他们开始把视角转向多个角度如生物学、认知水平等多种图式去探讨自闭症的病因与起病年龄。伦敦国王学院发展精深病学的退休教授迈克尔·拉特(Rutter Michael)主张,2岁之前界定为自闭症儿童的实际起病年龄。[5]拉特界定的起病年龄比堪纳更为确切,而事实上在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在表现出典型症状之前似乎有过一到两年的正常发展。[6]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一些新生儿由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会出现短暂的自闭症基本诊断症状,而实际上他们在适应环境后发展正常,因此将起病年龄限制在先天和婴幼儿期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2.

1.4关于自闭症的病因

堪纳在他的诊断结果中得出的结论是,自闭症不是仅由大脑的器质性障碍所引起的,因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人格偏差和不良的养育态度和方式也会对自闭症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7]但当前最为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是:自闭症的病因主要是脑生物学上的因素所导致认知和情感上的障碍。[8]
2.

1.5自闭症的表现

2.

1.5.1难以与他人建立联系

2.

1.5.2言语获得迟缓,即使获得也无使用能力

2.

1.5.3重复和刻板行为

2.

1.5.4缺乏想象

2.

1.5.5机械记忆良好

2.

1.5.6强迫性坚持千篇一律的日常琐事

2.2自闭症的语言发展障碍
2.2.1自闭症儿童言语方面的认知障碍特征源于:7彩论文网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7ctime.com
三是缺乏非语言的辅助交际功能。简单来讲就是缺乏目光对论文导读:
视。正常人在交际时,通常会借助手势、姿势、表情、语调等非语言音素来补充传达感情,但是自闭症儿童无法不理解人们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的含义,在表达时也不会使用这些辅助方式。
四是无法理解具体语境。这是孤独症儿童根本的语用障碍。孤独症儿童对交际不主动,对交际情境漠不关心,加上他们在语义理解和表达上的诸多问题,在交际中不能做出符合交际情境的语言表达。这些导致自闭症儿童经常流利地说出一句话甚至一段话,但是这段话和对话对方的问话毫无关系。

2.3关于自闭症语言发展的相关理论

2.3.1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缺陷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学者们普遍认为自闭症的障碍本质上是知觉与运动,感觉统合和精神病理之间的问题。虽然Kanner早在1943年就提出“自闭症的情绪接触障碍”这个概念,但直到80年始研究者才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缺陷问题。研究发现:自闭症患者的认知和语言的发展问题大部分是与情绪、社会性发展关系密切的本质性障碍或者是一种社会依存能力的缺陷。这种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1自我感情表现异常或反应贫乏。Ricks(1975)对幼儿自闭症在各种场合中发出的声音进行研究:他们在需求之时,睡醒打招呼之时,欲求不满之时和高兴惊奇之时等四种状况中的发声非常独特,与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发声完全不同。Langdell(1981)的实验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满足和悲伤的表情是何等贫乏。这些异常与年龄、智商(IQ)无关,是一切自闭症儿童共有的认知特征的反映。[13]
2.3.1.2对他人感情的感知、理解和反应存在着缺陷。Langdell在其(1981)实验中,让幼儿自闭症者区分“温和的”和“悲哀的”不同表情的人脸照片,结果成绩很不理想。Dawson(1989)将自闭症儿童和弱智儿童分成两组进行实验,任务是给照片分类,看看他们是根据照片中人脸的表情分类,还是根据照片中人头上的帽子形状分类,实验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见,非自闭症儿童全部从表情进行分类(没有任何的实验提示),而根据表情分类的自闭症儿童只有6人,但以“帽子”作为分类的优先手段的自闭症儿童却达9人之多。此外,自闭症儿童中有5人,虽明确地给予实验提示(要求从“表情”进行分类),但结果仍然不成功。[14]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没有建立对他人的感情理解的认知机制,因此他们无法感知他人所发出的“信号财产(signal properties)”不能进行自我社会行为的调整。
2.3.1.3模仿能力的缺陷。Dawson 和Adams(1984)的实验报告指出,自闭症儿童在U—HGIS模仿测定中,成绩低下。[15]自闭症儿童在这些模仿测定中均表现困难,但也有不少实验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儿童的模仿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指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3.2语言获得理论的两大核心理论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出要在自闭症的治疗、教育过程中灵活使用正常儿童的发展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有关认知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当前关于语言获得理论中的两大核心理论,即制约论(constraint)和普遍语法论。
制约论是指一个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初期,受到一种内在的认知机制的规定,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发挥学习语言能力的“潜在能力学说”。[16]幼儿在开始学习语言时,没有基础的先导知识,要掌握一个一个的语汇,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但实际生活中,儿童几乎没有反复“尝试错误”,就急速、大量地获得了各种语汇,这说明儿童内部有一种正确的学习、认知机制在起引导作用,它规定着语言获得的方向。研究者把这种机制、规定称之为“制约”。这种“制约”的能力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还是人的认知能力中某个特定领域固有的因素,各国的研究者对之尚无统一的见解。
UG理论(Universal Grammar,普遍语法,简称UG)是指2岁前后的幼儿,在没有语法基础知识的生活初期,在获得大量的词汇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急速地获得了各种语法结构(国外称之为统语理论Syntactictheory),这是一种惊人的内在认知机制和学习能力。许多人也许对幼儿这种惊人的能力不以为然,但一个学过外语的人就会知道,语法结构(统语知识)的获得要比词汇数量的获得更加困难。[17]
尽管这两大理论为研究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支持,但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有其复杂性和未知性,究竟其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是何种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2.3.3新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

90年代以后,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探讨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形成了打破传统的行为主义方法来研究的理论模式。相信运用新的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将更大的发展新的临床和实证性研究。
3.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自闭症儿童语言研究已经获得了许多成果,但是有关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仍然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问题。作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翻译www.7ctime.com
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端正态度,对待自闭症儿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因为自闭症儿童光明的未来需要我们的努力和关怀。
注释:
①陈源.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与训练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04,第25卷,(4):8.
参考文献:
[1]陈源.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与训练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04,第25卷,(4):8.
[2]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3]陈源.孤独症儿童的特征与训练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04,第25卷,(4):8.
[4]片成男,山本登志哉.儿童自闭症的历史、现状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
[5]Rutter,M..Cognitiue defici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uti.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sy,1983,(04).
[6]陈源.孤独论文导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14][15]徐光兴.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与语言获得理论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1999,(03).[16][17]桂莉娜.自闭症儿童语言认知理论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5,(Z1).指导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症儿童的特征与训练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04,第25卷,(4):8.
[7]周念丽.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回溯与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2,(1).
[8]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03,(3).
[9]李晓燕.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
[10]李晓燕.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
[11]银春铭.儿童语言障碍及矫正[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12]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3][14][15]徐光兴.自闭症儿童认知发展与语言获得理论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1999,(03).
[16][17]桂莉娜.自闭症儿童语言认知理论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5,(Z1).
指导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陶德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