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系统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47 浏览:19256
论文导读:
摘要: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就业、择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需要。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切实突出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从而建立相应的环境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1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何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是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由此可见,注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也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高职院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2 实施职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 宏观层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显著特征是:知识作为一种潜在生产力要素,必须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实现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截然不同。要实现这种转化,不仅需要高层次科研人才,更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对发达国家的调查统计,产业模式的不同,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相同,见下图。在我国,素有“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职业技能人才就占了70%。另据资料显示,我国因劳动者素质不高,导致生产力水平严重滞后,不仅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浪费资源,而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的损失每年在千亿元以上。可见,提高劳动者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
产业模式与人才需求关系

2.2 中观层面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要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职业教育长期被忽视,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导致技能型人才严重紧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时,高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高职院校在忙于“做大”的同时,又忽视了“做强”,核心便是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如今,随着高考生源的逐年减少,势必有一些高职院校因质量不高而要被淘汰;特别是今后如果高职教育全面实行免试入学,那么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胜出,唯有特色,要想发展,唯有质量。特色和质量构成了高职院校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综合实力,而实力又有“软”、“硬”之分:“硬实力”如专业特色、实训条件、硬件设施等,“软实力”如人才培养质量等。如果说硬实力是躯体,那么软实力便是灵魂。高职院校唯有以人为本,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理顺素质教育——“做人”和能力教育——“做事”两者之间的关系,秉承“以德立人,以用立业,以特立校”的理念,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突出发挥自身优势,切实体现自身特色,才能赢得生存空间,获得发展之道。

2.3 微观层面是高职学生就业、择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需要

客观方面,小学、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在高职教育阶段,必须继续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职业素质教育。主观方面,高职学生在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此,在对高职学生实施富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更需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的“职商”,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不致手足无措,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可以从容应对。其实,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就曾指出:职业教育首先是人性的人文教育,其次才是职业的技能教育。我们也可以从企业反馈的信息证实:企业最看重的首先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责任意识以及合作精神等职业品质,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如果仅从就业、择业的短论文导读:的合作,实现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的贯通,质量标准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之间的贯通,教师主导的教与学生主体的学之间的贯通。“贯通”将使高职学生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人才: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论专业技能则优于普通专科和本科学生,尤其是专业知识在生产现场的
期目标来说,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有助于高职学生获得一个满意的工作岗位,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从长远来看,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没有一种专业或是一门技术可以永恒不变。因此,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唯有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加强职业素质培养,才能使高职学生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在获得自身幸福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
3 职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职业素质培养指标体系

职业素质培养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以培养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一个和谐的人为目标。职业素质培养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8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职业素质培养指标体系

3.2 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3.

2.1 工学结合实现“贯通”

所谓“贯通”,就是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的贯通,质量标准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之间的贯通,教师主导的教与学生主体的学之间的贯通。“贯通”将使高职学生成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专业人才: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强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论专业技能则优于普通专科和本科学生,尤其是专业知识在生产现场的应用,能将各种构思和设想变成现实。
3.

2.2 理实一体推进“四个融合”源于:论文提纲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