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探究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进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592 浏览:95470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及信息化,各国文化也在日益发生着相互激荡、碰撞及交流,其中,东方文化也日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现代建筑发展迅猛的今天,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融汇日益密切,也促进者现代建筑风格的多元化、特色化及艺术化。本文将就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字】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发展

一、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尽管极少数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声称要抛弃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实际情况却是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中国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1、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之摘自: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建筑设计必须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展开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体现出某一时期文化的风貌。人们按照历史经验加工着有关存在的一切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文化。世界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充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古建风格,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巧妙地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又在苏州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博物馆主体造型设计得新颖巧妙,充分运用了当地传统建筑的基本色调,给人以亲切的相识感。在博物馆的选材上完全是就地取材,比如石材、地砖等都是当地的材料,可以说整个建筑就是苏州土生土长的特色建筑。这也正是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什么能够如此密切地融入当地环境之中的原因。贝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融入了老子《道德经》中的空间理念,解决了建筑与自然的之间的融合,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了“苏而新,中而新”。

2、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创新源泉

建筑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即便是“反传统”的设计师,也得以“传统”作为反面的参照物来界定自己的思维, 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任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创新源泉。2010年上海世中国馆传承了中国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理思想,是建筑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案例。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和谐观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的建筑中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构建是斗拱, 为了防雨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造型。如果没有一个力的话,它挑不起来,所以这个构建是一个承力的构建, 这成了我们中国建筑一个非常特殊的亮点,沿着中国建筑的钥匙,它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传统建筑历史功能和美学功能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构建。世中国馆在对待传统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于设计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中国红、斗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精神,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特色;环保、节能等新技术的使用则是顺应时代潮流, 表达当今时代特色和科技成就。

二、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化的双向整合

不言而喻,优秀的民族传统所产生的建筑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力的表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主要依据,也是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民族力量源泉。而现代化的进程又是对民族传统的一大挑战,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对传统的扬弃。所以传统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挥之不去,又割舍不开,两者呈现的应该是双向整合的关系。

1、化整为零

即在建筑单体设计上,采取 “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体量划分为小体形,或把整条街道先作分段处理,然后再根据各段具体的面宽与进深作灵活处理,使之或前突或后退,形成一种有虚实对比、凸凹进退的空间感。同时根据地方传统民居特点,灵活选择应用相应的空间形态、门窗与装饰细部等,共同创作一个与所处环境十分融合、协调的新建筑,充分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与城市、建筑的诸多文化关联。如云南石屏古城传统商业步行街的改造。

2、 移植重构

在平面组合的时候,考虑到具体的空间尺寸不同和要营造不同空间大小的需要,可从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落空间布局中吸取精华,灵活运用到具体不同的设计中,或以传统民居模式为原型,并借鉴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的构成单元、组合方式、空间序列、方位秩序等,以对称和非对称的两种处理手法,来进行平面布局的组合重构。这种方法在新民居设计中应用比较普遍和使用,也容易获得新老建筑之间相互的建筑文化承接。

3、借鉴再生

在进行建筑造型处理的时候,为了使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脉延续下去,形式上以借鉴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局部论文导读:李扬,范霄鹏.乡村当代民居的地区性改造.南方建筑,2008(5):11.
造型和装饰为主。当然,这种借鉴不是简单的模仿、抄袭,而是有选择的借鉴引用,强调的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回归。而且回归,也绝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批判地继承与创新;回归,不是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在今天的简单延续与重复,而是要透过它把握传统文化的脉络,以批判态度吸收与创造;回归,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的消极抵触和无理排斥,而是要用“拿来主义” 的方法实现两者的综合创新。这样回归,才是地域文化理性的回归。

三、传统院落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在现代建筑中体现地域性和传统文化是当代建筑师的主要命题之一, 而传统院落的空间形式在现代建设中带给人们很多有价值的启示。一方面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 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建筑空间的构成形式。

1、传承空间序列

继承传统建筑文化不仅有模拟传统建筑形体这一条途径, 从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方式着手, 往往给观者带来更多关于传统的联想。传统院落从平面构图上分析, 通常采用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院落以建筑和围墙围合成封闭空间。封闭性空间可以强调空间的私密性, 有着强烈的向心力, 容易密切空间内人与人的交流关系。

2、高层住宅的“空中院落”

院落住宅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住宅形式,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 传统的院落布局方式是不可能大规模实现的。人们有一方自得其乐的宽敞庭院的渴望与城市住宅向垂直方向延伸的趋势是相悖的。
建筑师王澍对于现代高层建筑与传统院落空间关系的处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其设计作品垂直院落中可见一斑。这是六栋高层住宅建筑, 王澍试图让每户居住者都能有住在传统庭院中的感受, 有自己的独立院所, 绿树成荫。为了将院落空间与高层住宅结合起来, 他提出“垂直院落”的概念, 每户建造一个突出的空间, 突破了以往的阳台概念, 是一个挑空楼层中的悬空的露天庭院, 每个院子均可覆土植树。“住宅的整个立面看上去, 相当于把传统的宅院平贴后立起来——城市的平面结构被转化成了立面。”与王澍的垂直院落有相似构思的是“空中院落”的概念, 从提出至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空中院落与垂直院落不同的是, 后者的庭院是每个住户的私家庭院, 而前者旨在打造高层建筑中的共享空间—— 每层住户之间以空中花园相连接, 花园中有公共休息的座椅、绿化植物等, 是邻里交往的适宜场所。“空中院落”既满足了普通院落住宅所具有的特性, 如空间的内向性( 围合, 半围合) ; 景观的自足性( 所有房间朝向院落) ; 功能的模糊性( 周边房间功能向院落延伸、交融) ; 同时, “空中院落”的院落形式更为自由与丰富, 且与周围房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3、重唤传统邻里关系

现代城市住宅将建筑的使用功能放在首位, 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但是往往却忽略了传统的邻里关系, 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越来越单薄冷漠。社区感和邻里关系在居住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增进居民对社区的关怀, 减少社区犯罪等, 而关键之处就是要提供一个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 提高邻居间见面共处的机率。
【参考文献】
王力,陈红玲. 繁荣地方建筑创作是当务之急——地域建筑特色再创造[J]. 四川建筑,2004,24(6):23-24.
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新成就[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
[3] 徐海明. 现代化与传统的变迁[J]. 社会科学报,1996(5):19.
[4] 赵钢.地域文化回归与地域建筑特色的再创造[J]. 华中建筑,2001(2):12.
[5] 李扬,范霄鹏. 乡村当代民居的地区性改造[J]. 南方建筑,2008(5):11.
论文导读: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