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学好小组合作方式学好高中地理课程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792 浏览:134717
论文导读: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精神”作为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研究地理问题,尽可能地让地理课堂源于:论文资料网www.7ctime.com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地理教学;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我国目前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目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全员参与为前提,以个人及小组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方式。它把个体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通过合作交流、探讨,使探究显出更大的成效。合作探究有助于把学生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提高他们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成为社会的一个积极的合作者的目的。

1. 教材教法分析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自然灾害》分别讲述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每种灾害内容相对独立,与前面二、三单元所学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课下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很感兴趣,想知道汶川为什么发生了那么强烈的地震?南方发生了那么严重的雪灾,长江流域经常发洪水,自己的家乡会发生哪些灾害……总之,学生对不同的自然灾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进一步了解的渴望。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经常会接触到关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新闻报道。
所以结合学情分析和本课内容特点,确定本课适合采用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信息媒体,自主收集、处理、筛选信息,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社会热点、焦点,紧紧围绕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展开分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2. 教学过程

(1)分组(课前)。
课前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性别等因素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研习能力相对均衡的8个小组,每组承担一种灾害的研究,每组5~6人,推荐一名组长,小组内进行分工,确定每个成员的任务。
(2)自主探究(第一课时)。
教师出示教学目标,适当进行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教科书内容,由学生独立发散性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记录在小纸条上。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探究。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就迫使他们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意见,并在2+1教室的电脑上收集资料。
自主探究时,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适时指导,避免自探问题层次不清、问题太大、太空或缺乏递进性,但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通过这个环节,每小组真正掌握了自研究的灾害发生的时间、产生的原因、主要分布地区、造成的灾害及防御的措施。同时通过网络资源还可以获得自己生活中没有经历过的灾害的感性材料,加深印象,还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处理、应用图片、视频、文字信息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3)展示——质疑(第

二、三课时)。

为了激励学生挖掘内容的深度、广度,在展示课中设置了自由问答——质疑释疑环节和成绩评价规则。
首先教师提供多媒体平台:包括电脑和投影仪,按照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的顺序,由每一小组的代表汇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时候学生会送给你许多惊喜。如干旱研究小组的展示代表葛志丹仅仅从教材上一句“干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几个字,就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拓展出三个角度、五个方面的原因:从纬度位置看回归线大陆西岸, 海陆位置看中纬度大陆内部,特殊原因的山地背风坡,洋流等,分析的头头是道,层次分明。
展示完毕,其他小组成员和老师自由提问、质疑或提出自己的疑惑,每提出一个合理的问题给所在的小组加10分,优先由研究这个题目的小组回答,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不上来,扣10分,然后其他小组抢答,每答对一题加10分。这样的设计目的有①避免学生应付差事,学习皮毛;②不同小组间展开竞赛,使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自己的小组能够最后胜出,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③让一部分学习能力强、基础深厚的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尽力去摘树论文导读:
梢上的桃子;④给还没弄明白的学生搞懂自己的疑惑的机会——能够吃上桃子,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与答中都能取得进步,得到提升。
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向我求助,但是我仍然不会马上去讲,而是提供给他们思考的角度后,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如果还是不能解决,我才去面向全体同学进行系统讲解。
如讲寒潮时,12班学习成绩很好的黄海英提出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为什么寒潮影响严重的时间是秋末冬初和冬末春初,而隆冬季节少有寒潮灾害发生?此时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把自然灾害的定义搬出来,同时让他们考虑隆冬时节地里的情况。我看到一个、两个、三个……学生的眼睛亮了。自己亲手摘到的桃子最有滋味!
(4)整理——展板。
课后,我会将学生的备课材料、板书设计及课上拍摄的精彩镜头整理出来,按小组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作为先后顺序做成展板,挂在教室墙壁上。

3. 课后反思

合作学习真正实现了老师推到幕后,学生站在了台前,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学习内容更加开放,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并围绕其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充满友爱与协作。课堂上,学生迸发出来的兴趣与创造力远远超出预料。这样的课堂对老师的组织能力、掌控能力及随机解难释疑的能力都是一个严酷的考验,个人认为这样的课堂是自夸美纽斯创建班级授课制以来的一种真正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4. 创新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重现与考查,还应注意对学生获得的地理能力、地理方法进行考查。而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单元测试、开展课外案例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或进行规定地理实验项目操作和自制教具开展地理实验等方式,都能很好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收稿日期: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