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677 浏览:82631
论文导读:
【摘 要】介绍欧美工程师培养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卓越工程师人才” 培养策略
0450-9889(2012)07C-017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由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发起,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当前“重视学术性人才,忽视工程性人才”的情况下,要充分认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经验,更应该要根据我国各试点高校自身条件不同,在实施该计划中,不能一刀切、不能简单化,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发挥政府主导、高校落实、社会支持三位一体,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路。

一、欧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拓新人才培养思路,借鉴国际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成功经验。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改革本国的工程教育,以适应现代大工程的要求。国际上工程师培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成员模式。按照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工程领域类本科专业评估标准和对本科阶段所学课程规定可知,美国模式采用“核心课程+主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形式,设置内容体现宽口径、跨领域、重实践的特点,以生产过程的顺序来组织课程教学。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创新性,即大学生在校期间着重进行工科基础教育,把他们培养集管理、人文、经济、生态、、工程、技术于一身的工程人才毛坯;毕业后由社会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并通过专门的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后成为工程师。二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模式,体现企业需求的特点,以若干模块组成为教学系统,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工程师成品,即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时获得一个文凭工程师学位,同时也是职业资格。
欧美两大模式的学生都较早开始工程综合训练,一是通过实践课程或项目开发,将工程实际问题带入课堂,并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带领学生进行方案设计、成本估算、生产、检验等一系列工作;二是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学习加工方法、加工技术, 进行工程师岗位能力必需的训练等。不论哪种模式,工程师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企业都要接受大学生实习、参与工程师培养。

二、目前我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对比欧美等国,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其面临着三大主要问题:

一、在高校教育层摘自:7彩论文网学报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面,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应用实际经历,工科大学教师中,80%到90%都是高学历出身却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大学里教授的一些知识基本上是用昨天的方法来从事今天的技术教学。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带有浓厚的“理论的应用、应用的理论”色彩,工程应用特点不明显。教学内容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互动,重学术性,轻工程性。专业技术课程远少于德国、美国,专业技术课程在德国占了总课时的43%,美国占了总课时的40%,在我们中国只占15%。教学方式很不灵活,学生主体地位没能充分体现,自主学习量偏小,基本以课堂“灌输式”教学为主,缺乏研究型、讨论型、项目型等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以调动和发挥,结果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不适应。
第二,在社会和政府层面,缺乏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对接纳学生实践实训的企业,或企业为学校学生建立的实训基地,现行有些企业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大多只是留有形式,因为没有政府的主导,没有政府扶植和免税等优惠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第三,在企业层面,企业普遍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这无疑影响了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工程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策略

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主动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说,应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机制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努力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大批能力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机制体系

要想真正有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长效的保障机制,以获得持久发展。这套保障体系应包括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评价体系保障。在政策保障方面,像欧美日等国先后推出了保障性条例和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计10余条,同样我国也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指导保障校企合作顺利实施的从宏观定位、职责分工到微观具体操作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各方责、权、利定位明确。在我国,可以建立教育部、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联席会制度配套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体的企业在相应免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接纳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方面的问题,免除企业一些管理上的后顾之忧,创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资金保障方面,校企合作教育经费分摊机制明确、完善。如美国主要采取基金会和政府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德国则主要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选取经费充足、颇具规模的大中型企业作为学校的合作方;日本则以地方政府拨款和国家下拨给地方的税款相结合。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对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根据培养的计划人数加大财政教育拨款标准;二是适当提高培训学生的收费标准;三是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四是争取社会各方面的资助,以确保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生的培养需要。在评价体系保障方面,要培养出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必须超越目前以掌握“理论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形成以综合能力素质。例如,要将诚信意识、节能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感恩意识和科学等意识提升为本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评价体系中。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